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得到长足发展,以股票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而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市场的发展速度则相对滞后,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大缺憾。从1996年开始,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正式运行,它表明央行的货币政策已开始转向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机制及公开市场业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而间接调控却必须以发达的货币市  相似文献   

2.
吕楠 《北方经贸》2003,(7):97-98
国债是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债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情况 ,分析了国债市场目前发展的主要障碍 ,提出我国需要继续改革和发展国债市场的策略 ,以使公开市场业务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主要的日常货币管理手段.自1998年以来,中国中央银行放弃了多年沿用的限额管理方式,发展了公开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本文力图研究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以及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控基础货币和利率。公开市场业务近年来也已成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当今我国面临着流动性过剩、外汇占款迅猛增长、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因此研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效率尤为必要。鉴于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对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并加强管理防范,本文选取了从2009年到2013年间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相关指标,考察公开市场操作在引导市场利率、满足商业银行资金需求、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等方面的效果。并通过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阻碍公开市场业务有效发挥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开市场操作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工具之一,一般被各国央行用来管理政府和银行系统间的现金流动情况和银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性,从而引导和控制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变动。先介绍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现代货币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我国公开市场操作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然后对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中央银行在实现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中,货币政策在操作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在商业银行内部受阻,影响了货币政策实际效应的发挥。加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和创新,要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统一灵活高效的货币市场,完善和扩大资本市场,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优化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过三十年的演化和改革,我国已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政策体系基本完善,政策目标较为明确,政策工具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二是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也是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法定职责;三是主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贷款和再贴现等间接调控工具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但我国货币政策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货币政策实施的环境也有所改变,未来需针对这些问题逐步推进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8.
《光彩》2000,(7)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说,面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吴晓灵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国际高级研讨会上说,中国货币政策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更多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及利率调节的作用,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正确处理化解金融风险与保持货币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探索建立以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9.
柯丹 《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11):105-106,104
本文回顾分析了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的产业与发展,指出了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与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制度相比较,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弗里德曼甚至认为应该放弃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而让公开市场业务单独发挥作用.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规模管理以来,公开市场业务在日常的货币管理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到2000年底,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吞吐的基础货币量已占中央银行资产运用的60%左右,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最主要的工具.但是,作为一个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公开市场操作可行性分析与市场业务实施构想吴方伟,房汉廷一、引人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经济市场化迫切要求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化。众所周知,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基本有两种,一是依靠直接工具,二是依靠间接工具。在使用直接工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控制...  相似文献   

12.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它的利弊所在,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了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就其症结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转型过程中要注重货币政策间接工具的运用。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的思路在于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有效运用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应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放弃把信贷计划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做法,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使用间接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虽是一项世界性的货币政策性工具,被称为“三大法宝”中的最大法宝,但它运用需要一定的金融环境作为条件,所以,我们必须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是依托货币市场进行的。1996年以来,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开始起步,2000年至今,在货币市场的结构基本趋于稳定的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正逐渐成为央行进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手段。但2003年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启动使得基础货币回笼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1981年我国重新走上负偾经济道路以来,国债市场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中央银行是国债市场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专业银行是国债市场不可缺少的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因此,银行是保证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加快中央银行改革步伐,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强化金融宏观调控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债市场高度发展的标志。现代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大多需要通过吞吐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  相似文献   

17.
柯丹 《市场论坛》2003,(11):105-106
本文回顾分析了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的产业与发展,指出了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货币经济的形势以及货币供给量和国内信贷的增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论证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央行债券持有量和外汇占款之间的戈兰杰因果分析,实证分析了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手段,虽然1998年我国就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制度并重启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但对价格机制的作用重视度不够。本文从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出发,结合时事介绍利率走廊机制的发展背景,提出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存在的局限性,针对性地提出价格型货币政策;将详细介绍利率走廊运行机制;对中国目前利率走廊机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揭示出利率走廊的实施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成功地实现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间接调控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在稳定币值、减缓了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势头等方面的绩效明显,同时促使我国经济在总量和结构上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还不成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