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138-139
阐述了行为金融的主要理论,比较分析了传统金融与行为金融的区别;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解释证券市场运行的行为特点,并介绍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为我国投资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理论是证券市场的最新理论,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研究股市的实际投资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股市,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模仿投资行为,在模仿投资行为形成过程中,信息传递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使我国股票价格经常出现异常波动甚至产生股市泡沫。文章提出,为遏制模仿投资行为,必须改善股票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大力培养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股市相关制度创新,完善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开展投资者教育,把理性投资者培养成市场主导力量;加大投资工具创新力度,增加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3.
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金融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金融学家的关注.行为金融学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心理学,而其最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文章在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表现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投资者的情绪极易造成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文章通过构造投资者情绪指标体系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攀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153-154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也逐步趋向成熟,证券市场因其能够对市场起到定价作用,从而合理高效地实现对资源的分配,进一步促成经济活动的优化。证券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便是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可极大程度地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效能。长期以来,有效市场等假设前提条件都是金融学界开展研究的根基,其常用MPT等主流方法对投资者的活动开展研究。但是这种经典的方法却无法在实际运作中解释市场中存在的许多非正常情况。最近开始流行的行为经济学打破了传统经典理论的观念,其没有遵循完全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等假说,而是把其他社科的理论如心理学、人类学等运用到了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里,通过这些社科理论来分析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的相关特征。分析表明,非理性行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投资者作为人,其天生的心理与知识特征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行为经济学的出现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对金融活动中人的非理性行为进行解释,能以更加新颖的角度来分析证券市场中投资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7.
刘晓媛 《商》2013,(16):134-134,126
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诸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股票溢价之谜、盈余公告效应等效应都是在投资者的一系列的心理特征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根据这些产生的效益可以让投资者通过采取习惯性策略、反响策略等策略来获得超额的收益。由此而来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由此引发人们行为金融学对研究的兴趣。本文就从行为金融学的视野下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行为金融学中的基础理论——前景理论进行探究,比较前景理论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的不同,揭示前景理论在解释金融异象中的优势。同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深圳成指和中小企业板块中的40只股票为样本,计算样本在2004年6月25日——2005年4月1日期间的周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股市确实存在“小公司效应”,但在中国股市中“小公司效应”只是一种金融异象,很多情况下收益率与流通股本呈正相关。(2)运用前景理论能够对“小公司效应”做出合理的解释。(3)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完善和修正,而不是颠覆。  相似文献   

9.
证券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收益及波动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依据他们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来对证券进行心理定价.作为投资者对未来市场预期的一种表征,情绪是心理学及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反映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运用非对称的GARCH类模型考察了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情绪指数与未来市场收益率及波动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吴爱民 《商业时代》2012,(33):68-69
随着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凸显,同时,作为金融异象之一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这一现象,已经无法基于传统金融学的"理性人"的假设去对其进行解释。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市场参与者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羊群效应这一金融异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荧 《现代商业》2013,(15):32-33
近年来,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颇为迅速,作为机构投资者,其在证券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超乎传统金融理论所能解释的"非理性行为"。本文将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羊群行为",对投资基金非理性性进行解释和分析,包括其具体表现、机理过程、产生的动因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国基金业及股市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主要以"散户"为主,然而这些个人投资者由于专业知识、股票操作技术等能力的欠缺,普遍存在非理性投资行为。这使得传统投资者的理性框架理论难以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火爆的"高送转"行情。本文通过行为金融的理论框架,分析"高送转"概念下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该题材迎合投资者的内在动因,系统性地阐述中国股票市场"高送转"现象的前因、后果及相关利益链条,在揭示这一投资者非理性现象的同时,阐明管理者对于这一非理性行为的迎合和利用。并对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提出了建议,也为监管者加强市场监管、改进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质量与效率两个方面,包括对证券市场波动性、流动性和透明度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羊群行为度”为解释变量,以上证A股综合指数的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证券市场公开资料为数据来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与股票市场波动性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是导致股票市场上下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法规、坚持基金业发展的市场化方向、促进基金产品创新等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一直是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而投资者赌博行为正是导致和加剧我国股市波动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因素。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错误定价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来分析投资者赌博行为及其表现出的负异常收益——"赌博型收益"的成因,即提供一个行为金融解释。研究发现:赌博型收益源于投资者行为偏差导致的股票价格被高估;高情绪期之后,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更明显,赌博型收益在高情绪期之后也更加明显;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赌博型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进而影响赌博型收益。  相似文献   

15.
尹承 《商》2014,(2):185-185,183
行为金融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行为金融理论在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大陆股票市场的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典型的证券市场异象进行行为金融学分析,并作出相应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学注重研究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其对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决策假设使其能更好地解释许多证券市场异常现象。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对证券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我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逆向投资策略,惯性投资策略,小盘股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金融理论说明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非常理性的,但股市的诸多状况是不能用其解释的。我国股市的股票收益情况取决于投资者主观情绪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投资者情绪指标构建,及其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先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并分析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便于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曾传滔  赵草原 《商》2014,(28):135-135
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但近年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并不具备无限的理性。金融市场上存在大量如过度自信、羊群效应等市场异常现象,传统金融学理论对这些异象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为此应用行为金融学来分析解释这些市场异常现象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王毅 《商场现代化》2010,(15):149-150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利用修正的Odean的收入效应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主要受到前几期的成交量以及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而此种影响在牛市中比在熊市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解释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为什么存在非理性行为,并指出一些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分析这些非理性现象,及用此理论给予投资者一些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