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运用198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7年横截面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关贸易的现状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结论表明:中美双边贸易联系紧密、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和美国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9倍。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是促进中美经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美两国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贸易摩擦现状。最后对未来中美贸易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建议总结。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中美家畜产品进口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国主要家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性,猪肉互补性较强,牛羊肉互补性较弱,影响中美两国家畜产品贸易的因素有中国主要家畜产品产量、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由此,提出提高国内家畜产品产量、加强全球家畜产品市场监测和提高通关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强劲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黑龙江与俄罗斯在贸易领域内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利用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分析黑龙江与俄罗斯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程度.  相似文献   

5.
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RCA指数、相似度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不断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市场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美两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各纺织品类贸易互补性强度,并将美国发布的纺织行业技术通报(TBT)作为技术变量纳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优势强于美国,尤其表现在纺织制成品类;出口角度看,两国在纺织制成品类上呈现显著贸易互补性,进口角度看,两国在纺织原料上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影响因素中,技术壁垒、进口国经济、出口国人口及两国距离负向抑制中美纺织品贸易,出口国经济、进口国人口及人均收入之差正向促进中美纺织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7.
贸易互补性问题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研究了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与越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互补性在行业(或产品)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两国之间第六类商品的贸易中以产业间的互补性为主。中越两国贸易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确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贸易竞争和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这需要两国客观看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动因在于双方存在贸易互补性。从实证角度,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分析工具的结果表明双方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显著的贸易互补性和互补类商品具有较大的出口优势和潜力,因此新疆应大力发展中转贸易,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中国“能源进口陆路通道”作为贸易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盟的未来取决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以此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相似度指数等工具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就互补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和其他东盟主要国家在工艺品和新媒体上互补性较大。就竞争性而言,中国与新加坡创意商品贸易的竞争性相对较小,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在世界创意商品市场上的竞争较激烈。因此,中国要充分利用与东盟创意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增加彼此产品的差异性,促进双方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中美产业内贸易看两国贸易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玲 《商业时代》2006,(22):41-42
2002年,中美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SITC7类商品机械和运输设备,这就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美贸易结构成为可能。本文测算了中国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值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认为,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反映出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对我国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闽台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福建及台湾的水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闽台的水产品贸易中,福建的水产品贸易相对台湾而言比较优势明显,闽台的水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其中,编号为03类的水产品闽台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闽台在编号为12、16的两类水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较高.通过分析得出,促进闽台水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主要有:两岸"三通"的实现、闽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验机构的交流、闽台渔业界的多元化合作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视角的中韩水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进出口结构和产业内贸易两个视角分析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关系,发现中韩水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从进出口结构视角看,中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韩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高于韩国水产品出口结构对中国水产品进口结构的匹配程度;从产业内贸易视角看,干腌熏鱼、鱼制品和甲壳软体制品贸易、鲜活冷藏及冻鱼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互补性在一定时期内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1日,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90%以上的商品降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将会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中瑞双边贸易的互补性直接影响到了自贸区建立以后双边的贸易流量。本文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瑞士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做了测算。结果显示,中瑞之间虽然比较优势有所差别,但就贸易的互补性而言,还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因此,双方应抓住自贸协定签署的契机,在降低关税的同时,提升贸易便利化,从而提升双边贸易流量,使得中瑞自贸区在欧洲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印度对外贸易现状与中印经贸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以来,印度的对外贸易显示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中印双边贸易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目前,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对印度对外贸易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借助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对中印双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贸易互补性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0年统计数据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中美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中美服务业贸易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但双边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部门之间不均衡,贸易水平的高低与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澳双方的农产品贸易现状的统计分析,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具体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应进一步加强双边农业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解决争端协调机制,充分发掘两国贸易的应有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颖  李道军 《商业研究》2006,(17):192-195
比较中国、中国新疆以及中亚部分国家的贸易结构,应用巴拉萨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发现双方在贸易上存在互补性,但互补性指数不高,因此只有采用合适的产业政策加速新疆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在未来的双边贸易中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为例,在分析我国与其它金砖国家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研究了中国与其它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得出我国从其它金砖国家进口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出口其它金砖国家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则较弱,并且我国从其它金砖国家进口以资源型产品为主,出口以加工型产品为主。为此提出强化中国与这些国家经济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使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与东盟在各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所在,并测算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整体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