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香港中通社1月4日】世贸组织预期,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贸总额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专家认为,美国和欧盟今后肯定会更“重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他们眼中,中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就是在亚洲,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乐观,可以说是前有日本、韩国“堵截”,后有越南、印度“追兵”.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崛起,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世界商贸活动的第一大出口圉和第二大进口同。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增长的走势,引起世人瞩目。中目的发展被一些同内外的学者称为“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荩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开始以低速增长进入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时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正悄然以坚定的步伐推进着经济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势头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以至于人们都在谈论“亚洲新四小龙”的出现。面对它们的迅速崛起,中国做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又与这些国家在地缘、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所保持的稳定的高速增长,使“中国要不要崛起”似乎已不是问题,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的和非经济的问题,使“中国能不能崛起”和“中国崛起对世界是福是祸”成为近几年一直令世界困惑而引发国内不断探讨的问题。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公正式开幕前一天召开的“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可谓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试图找到答案的最为集中的解疑释惑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6,(44):9-10
【美国之音10月23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整个世界,特别是对亚洲邻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周边国家是挑战和威胁,还是巨大的商机?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据中国央行刚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升至近10,000亿美元的水平,位列世界第一。有了足够的资金,中国能加大购买外国产品和到海外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亚洲世纪:从经济起飞发展到21世纪的两种前途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杨小佛二次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起了变化.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地先后成为独立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在转变。这种变化使亚洲的日本和“四小”在60年代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改革开放后的...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能否迅速赶上和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超级大国”? 日本经济的崛起确实引人注目。早在1968年日本就已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美经济实力虽有较大差距,但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GNP)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2.8%上升为1987年的11.5%,同期美国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正>战后东亚出现过三次工业化浪潮,第一次始于5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现在日本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第二次始于60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现在“四小龙”已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次始于70年代后期,以中国和东南亚联盟国家为代表。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年均经济增长率只维持在1.2%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却以7%的平均速度增长,中国甚至在10%以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东亚现象。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特别是以广东为发展龙头的华南四省区(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地区,同时,这一地区又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四国隔海相望,历史上经济文化往来就比较多,目前又同处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列,经济上的合作、竞争、互补关系十分突出,因而有必要对华南四省区和东盟四国的经济开放和发展作一比较研究,以促进双边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盟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虽然不及联邦德国、日本和亚洲“四小”,但也跻身于世界上最有生气的国家之列,无论是在世界经济上升或衰退时期,其经济表现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好些,在亚洲仅次于“四小”而被西方国家称之为“准新兴工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或已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从过去的经济实绩和目前种种迹象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发展,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发展,不断地在出现“经济奇迹”。首先是日本,在战败的废墟上重建,在市场竞争中崛起,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后来居上”。1967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法,1968年,又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1993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高达4254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仅次于美国(63433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居世界第三位的德国(17056亿美元)。1994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8万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接着是东亚“四小龙”,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从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琪 《山东经济》1994,(3):53-56
对泰国经济发展的思考王琪泰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泰国政府和人民十分重视,而且,也引起了亚洲乃至世界一些经济专家的关注。泰国经济在东南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被誉为亚洲“第五条小龙”。那么,泰国经济发展的情势和我们对此的思考是什么呢?一、...  相似文献   

12.
东亚“雁阵模式”式微原因新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丽娜 《特区经济》2006,210(7):167-169
经济全球化时代,维系“雁阵模式”运行的宏观背景条件正在丧失,“雁阵模式”开始走向终结。日本经济的“制度疲劳”、“四小龙”的兴起、中国的崛起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只是“雁阵模式”式微的表层原因,其真正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机制的作用:即全球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成为“雁阵模式”终结的力量。“雁阵模式”的终结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畴内的区域合作与联合,世界经济日益集团化、一体化,这是大势所趋。欧洲、北美经济的一体化及世界其他区域的经济集团化都充分证明了这一大趋势。就国内来说,珠江三角洲的腾飞,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带的崛起,已先后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两个经济“隆起带”,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说明区域经济合作与联合的重要作用。知名学者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东北亚地区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热点、东亚地区将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态势。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区、具有多方独特优势的环渤海地区应在这世纪之交,抓住机遇,加快紧密…  相似文献   

14.
于波 《亚太经济》1990,(4):53-57,7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从50年代末期开始,亚洲“四小”先后成功地步入了经济起飞时期。综观亚洲“四小”,其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条件基本相同,受其历史背景和国土面积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存在着同样的先天缺陷,诸如自然资源医乏、缺少资金、技术和设备,本地市场狭小,外资奇缺,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正因为这些经济成长的先天不足导致了亚洲“四小”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也正是因为这种外向型经济使亚洲“四小”成功地利用世界资金、世界市场、世界人才、世界资源和世界信息,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步分析亚洲“四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道路,我们发现,香港与其它“三小”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即是它成功地跨越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常难以逾越的进口替代阶段,一开始就走上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而且这种道路完全是市场选择的自发结果,或者说是民间力  相似文献   

15.
王永杰 《中国经贸》2011,(19):38-3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地由原来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创造了经济转型与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外向型经济作为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经济和社会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但是,中国“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口红利、低附加值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理论所王达品自60年代亚洲“四小”经济起飞,70、80年代东盟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来,东亚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持续发展,其间虽有起伏,但近...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在原有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进行调整、深化和扩大的同时,新的区域集团不断涌现,东亚经济的崛起更是令世人瞩目。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前景东亚地区经济近十年来的强劲发展势头,使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伙伴是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国家和中国。现在的经济合作层次与方式还基本局限于相互贸易及从贸易立场出发的相互投资的领域。也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事实,即该地区的经济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韩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保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空前浩劫,曾以“汉江奇迹”举满全球的韩国在危机中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国民财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分析“韩模式”的得失,有助于我们探索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道,找出其突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并指明其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9.
李罗力 《开放导报》2002,(12):24-25,29
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整个东亚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格局.这个传统的发展模式从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被逐渐打破,维持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曾经被日本的学者形容为雁阵模式或者说雁行模式,这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一个成功的模式,在现代经济史上非常著名.我概括了一下,这个模式有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主要是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迅速崛起的。当前,日本企业为能继续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变化,实施“脱欧返亚”战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区域经济合作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形成由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重心逐渐由欧盟转向亚太地区,亚洲市场潜力日益巨大。日本及时准确地把握了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