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说话     
100名归国者,代表着80万同样穿梭于 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人。贵刊推出的《100名 归国者》人物特辑,让我们得以了解这些人 所面临的选择、冲击和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说,留学运动的热与冷是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晴雨表。当1847年19岁 的广东青年容闳踏上赴美留学之路的时候, “富国强兵”的梦想便与中国的留学生们紧 紧联系在了一起。时至今日,昔日推动“海 归”潮的民族情绪已被经济理性替代。当留  相似文献   

2.
荆中 《中国工商》2002,(6):129-129
根据教育部的报道,2001年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有5万人,日前,总共已有35万外学生到中国来留学,首次与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数目相当。这是自1854年容闳由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国,近150年的中国现代留学史上,中国派出的留学生第一次与接纳的留学生旗鼓相当。这是中国将迎来第二个“汉唐盛世”的信号,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和科学技术上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它足可与2001年中国竞获奥运会举办权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
记得结束留学生活那天的下午,在伦敦希思罗机场遇到了一群同机归国的中国人。问及旅英观感,其中一位大摇其头,连叹受不了了。再问才知道,他们被热情但考虑不甚周到的主人安排住在饭店内,一连吃了三周的西餐。就是一包方便面、一碗粥都没吃上,于是才有了这番感叹。看来,艳羡“外国的月亮”者固然有之,但难以改造“我的中国胃”者确也不乏其人。中餐的确好吃。这并非中国人自吹自擂,许多尝过中餐的英国人也完全同意。由于受欢迎,有市场,伦敦这个上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就  相似文献   

4.
[导读]2013年,可谓“史上最大海归潮年”和“史上最难就业年”。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留学归国人数达40万人,对比2011年的18.62万人、2012年的2729万人,2013年中国的海归人数涨幅十分惊人。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而海归人数预计将超过30万人。这一年或将成为比2013“最难就业年”更残酷的“更难就业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成功就业成为不少海归及家长谈论的话题。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海归者,不妨调整心态,从基层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所辖中关村 ,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享誉海内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带 ,是学有所成的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的首选之地。但在归国之前 ,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在中关村创业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有哪些相关政策 ,而在所有问题当中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办理企业的登记注册。为此 ,2000年9月 ,海淀工商分局登记注册科专门抽出两名同志创立了“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登记流动站”。到今年3月底 ,“登记流动站”共接待咨询1900人次 ,留学生登记注册企业189户。“登记流动站”经过几个月运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对于“海归”、“海待”已不再陌生,“海鸥”.“海根”.“海泡”,“海派”等词语也逐渐流行起来,描述处于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出国和归国人员。我们的国家到底需要什幺样的游子归国?我结识了这样一个人.一个不仅带回了资金.更带回了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经验的人。他的到来.掀开了中国“海绅”时代的到来,也让我们情不自禁要张开手臂欢迎更多的“海绅”回家。  相似文献   

7.
50年代,我国被国际舆论誉为“无毒国”。然而,自80年代开始,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金三角”的国际贩毒集团将眼光盯住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他们以暴利为诱饵,在中国境内寻找充当其运毒工具的代理人,并积极开辟由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到香港的“运毒专线”。过境势必造成污染,一部分毒品开始悄悄流入内地。从此,在中国大地上销声匿迹30多年的毒品再度沉渣泛起。据统计,我国吸毒人数及与毒品相关的犯罪案件正呈强劲上升势头。1988年我国登记的吸毒人数为7万人,1991年为14.8万人,1992年为25万人,1994年为38万人,1995年为52…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到目前,归国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多达14万人,且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至少创办了4000多家企业,根据全国孵化器机构统计,贸学归国人员创业成功率为22%,即使在中关村创业园,海归创业的成功率也不到20%。海归的创业之路为何如此难走。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于“海归”、“海待”已不再陌生,“海鸥”、“海根”、“海泡”、“海派”等词语也逐渐流行起来,描述处于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出国和归国人员。我们的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游子归国?我结识了这样一个人,一个不仅带回了资金,更带回了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经验的人。他的到来,掀开了中国“海绅”时代的到来,也让我们情不自禁要张开手臂欢迎更多的“海绅”回家。  相似文献   

10.
《三联竞争力》2003,(7):106-106
“蒋德宇其实不会讲德语”,这是在某次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聚会场合,字虹翰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德宇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11.
钱江 《中国报业》2013,(10):82-85
20世纪中共报业史上,张磐石(1905-2000)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1931年秋,他毅然中断在日本的留学,归国投身于抗日斗争,抗战全面爆发后到太行山J根据地参加新闻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市场周刊》2010,(7):108-113
生平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回北京。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维护留学归国人员利益,使其充分享受国家给予的申购国产免税轿车的优惠政策,近期,海关总署就简化和规范留学归国人员购买免税国产小汽车有关手续做出新规定。上海海关随之推出系列措施,保证新规定有效执行,为广大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6月27日,2012中国“海创周”在大连开幕,自2000年首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举办至今,中国海创周已成功走过12年的历程,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的重要平台,并实现了从“立足辽宁,辐射东北”到“立足辽宁,服务全国”的定位升级。  相似文献   

15.
黄雯嘉 《广告大观》2006,(6S):77-78
博客,英文blog,起初只是一种很“酷”的行为,只有那些思想时髦、另类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一家之言”。现如今,博客的流行和普及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现在世界上平均每5.8秒钟诞生一个博客,中国的博客数量已由2003年的20万增长到2005年的近1000万,预计2006年将达1520万。  相似文献   

16.
王阳 《新财富》2013,(11):70-72
中国的留学大潮汹涌澎湃,从2000年至今,已经有超过200万学生出国留学,作为一项关于人生的海外投资,留学为他们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陈培爱 《广告大观》2007,(4S):22-26
1981年中国广告从业人员仅1.6万人,2005年已发展到94万人。每年大量的年轻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个行业,中国广告业成为为数不多的“青春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田旭刚 《中国海关》2007,(12):23-23
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起乔丹、小罗、卡卡等体育明星,人们无不被他们高超的球技所折服,他们身穿的“ADIDAS”、“NIKE”、“PUMA”等品牌的运动服饰和鞋帽也随之深人人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1985-2010年中国留学归国率和经济、科技、教育、生活水平四个方面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相异回归模型,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和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2002年前后中国对海外留学生的吸引力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经济规模、科研氛围、教育投入和生活水平对归国率有重要影响,这为我国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玥 《商》2014,(6):254-254
来华非洲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在中国高校结束学业后的毕业意向值得关注。本文运用质性访谈的方式对13名来华非洲留学生的毕业意向进行了调研,运用到“推拉理论”对影响非洲留学生归国意向的主要因素从个体特征和整体共同特征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