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表明,一国经济发展将会循着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轨迹而运行。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已取得重大成绩,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已初现端倪。但不可否认,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及其薄弱,现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深度发展的瓶颈。综观世界经济,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的服务业发展却取得巨大成就,其应对中国有所启示。以下笔者对比分析中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及其成因,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有所裨益。一、中印服务业发展态势比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综观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态势,相对只有中间和印度的经济增长表…  相似文献   

2.
安徽产业结构演进中服务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服务业增长贡献份额、就业结构、内部结构、增长速度四个方面,总结了自1990年以来安徽服务业发展所具有的特征.从产业演进的规律出发,提出了服务业的发展重在发展第二层次的生产即生产性服务业.认为在未来与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对安徽省GDP增长贡献最大,以及加快发展安徽服务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向以来是政府每一次五年规划中讲得最多的问题,但实际的结果并不如人意.比如说,现代经济增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如土耳其、印度的服务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都超过或接近GDP的50%,但中国到目前为止,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在30%左右徘徊,问题所在,就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严重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经济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从其经济发展特征来看,服务业无疑是对其经济增长贡献最为突出的产业部门,而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与贸易也已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经济构成部门,引起各界关注。服务经济在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并非中国独有现象。印度在1990年代服务产业就成为第一大经济组成部分。最近二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印度以服务外包出口为驱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独特发展模式尤为瞩目,被称之为“服务革命”。  相似文献   

6.
张延群 《全球化》2022,(5):71-79
印度经济在过去30年经历了快速增长,1992—2019年GDP平均增长率达到6.8%;但2016年之后增速出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8.3%下降到2019年的3.7%。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2020年印度GDP大幅下降6.6%;2021年印度经济增长开始恢复,GDP增长率达8.9%。国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从长期看印度经济正处于转折点,未来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本文在对印度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对未来增长的潜力以及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对印度2021—2050年长期经济增长潜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对未来印度与中国经济总量的差距进行分析。结论是未来30年印度经济保持在6%以上较高增长速度的可能性很大,中国经济总量仍保持很明显的优势,但未来两国GDP的差距会呈现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印软件服务业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劳动力低廉、经济发展具有潜力的特点。我国虽然在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中已成为中心,但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却缺乏竞争力。印度软件服务业的劳动力质量、教育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一些软件研发、软件设计、芯片设计、后台工作等业务外包给印度, 或者在印度开展这些业务从而节约成本。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和印度软件服务业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应如何面对自己在软件服务业方面的劣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成为亚洲经济发展备受瞩目的国家,两国在服务业领域的竞争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服务贸易总量与结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三方面考察了中印两国服务业竞争力的现状,并借助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对中印两国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及对外开放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虽然印度在目前取得了服务业的竞争优势,但是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具潜力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印度经济经历了与中国经济相似的发展历程,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以内需为主导;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较低。因此,印度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同样作为亚洲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经济体、金砖国家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国经济应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启示——兼论印度软件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怡  杨琴 《江苏商论》2006,(7):82-84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其中以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本文通过阐述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分析原因,同时兼论印度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最后,得出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我国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服务业的全球转移趋势.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世界服务外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文章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离岸外包市场、离岸外包行业分布四个方面综述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状况,比较中印两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差异,并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两岸服务业合作的现状及特点(一)两岸服务业合作的现状近30年来,海峡两岸服务业合作迅猛发展。服务贸易方面,两岸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有超过货物贸易的势头。2011年大陆对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了9.2%,基本实现了与货物贸易的同步增长,其中从台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阜宁国服务业发展进入了加速增长的时期,但从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次发达地区如何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和充分。为此,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以阜宁县为例,对次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还落后于印度、爱尔兰等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是我国参与跨国公司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战略选择。为此,加快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日本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分析目前日本服务业现状,并从历史文化、薪酬体系、经济结构三方面来讨论形成这种极致服务环境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服务业与日本服务业之间的差异,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提供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英 《市场周刊》2008,(6):44-47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成功者,同为发展中大国,因此研究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情况、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进一步促进服务业以及服务外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沪2省1市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产业结构弹性模型分析,对比了3个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后得出上海市在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劳动效率、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和服务业贡献率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浙江省、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服务业在劳动效率、发展速度和贡献率方面均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省的服务业产值比重没有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服务业发展规模虽然较大,但在服务业比重和劳动效率方面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近20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3年至202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2%上升到52.8%,对GDP的贡献率从39%上升到41.8%;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29.3%上升到47.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62.5%上升到66.2%。2010年至2022年,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从5943341个发展至27373406个,三产法人单位占比从67.9%上升至73.6%。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重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0年~2009年数据和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服务业FDI对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就业数量、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FDI对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就业数量作用明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大。最后对浙江省如何更好地利用服务业FDI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区位熵指标,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对辽宁省以及各地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不高,同时存在着市际间、行业间的双重不平衡现象,并从四个方面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分析从三个角度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