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从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的角度分析小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投入减量化,产出最优化,主副产品再利用、再循环,构筑小麦产业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及优惠政策支持等小麦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5个主成分对安徽省62个县级单元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测度,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欠发展区、发展区、较发达区与发达区.论证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区域空间差异较小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北、皖南、皖西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中地区.提出了安徽省因地制宜应有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临江地区应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外向、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模式,皖南山区发展“旅游观光、绿色生态”的模式,皖北发展“规模经营、生态循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文章就河南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3种,即再资源化模式、减量型模式、再使用型模式。同时,通过分析模式下的经济环境特性,探讨了河南省循环农业带来的启示,如政策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模经济有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科技创新逐步适应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等。并提出了落实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帮扶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构建循环农业发展环境与增长机制;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循环农业良好氛围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秦巴山区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达州、巴中、广元、绵阳、南充5市共计25个县域行政区域。该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发展绿色循环农林畜药业具有显著的先天优势。以农林畜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发现本区域主要有三类循环模式:套作农业立体化种植、"种—养业"农业产业内部循环模式和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统筹循环发展,突出特色资源并制定合理方案。最终有助于四川秦巴山区农村和农业的转型突破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及其规律为指导,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循环模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一、盐城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几种模式总结盐城市各地的实践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普遍而有效的产业模式。(一)种养业内部有机组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种植业或养殖业内部,通过利用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探索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意义重大。[方法]在对河南省漯河市生态循环农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成本收益方法、博弈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在模式构建上,提出农业企业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主体,构建了以农业企业为核心力量的企业内部自循环、企业间链条循环和区域内大循环等3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归纳了各模式的运行特点及适用场合。在利益联结机制上,阐明企业内自循环取决于循环与不循环两种方式成本的比较情况;企业间链条循环模式稳态存在的实质是各个独立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各方在满足各自经济利益和环境目标需求下形成一种均衡状态,这是企业间链条持续循环存在的基础;区域内大循环既要遵从企业内自循环和企业间链条循环的基本条件,更要从区域的总体要求出发,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产业扩散效应等获得更大的效益。[结论]研究认为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要重视农业企业的作用,培养农业企业的生态意识、循环经济意识,通过系统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采用适合自身实际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并在参与主体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太和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人口180多万。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安徽省专用品牌粮食试点县、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近年来,太和县围绕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以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质量安全标准化为主线,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经营主体小循环、示范园区中循环、县域单元大循环"的生态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大量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家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该文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了以农田循环为基础,链接农户循环,铸造农村循环,构建农田—农户—农村"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空间尺度;循环农业的组织形式应以政府为主体,拉动农户,联动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黄淮海区域未来5~10年循环农业的发展应以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秸秆菌业循环利用生产和秸秆养畜循环利用生产等为主导模式,并研发创新相应的接口技术,以期建立黄淮海区域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9.
名词文库     
循环农业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按专业说法,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污染)、资源化(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循环农业不同于初级循环的传统农业,因为…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有效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浙江省在资源、环境的紧缺约束下,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具体介绍当前浙江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3种主要实践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特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农业,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农业资源节约、拓展农业功能、建设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层次与产业链条延伸的循环路径,从微观、中观到宏观角度总结了我国循环农业的不同发展类型,最后从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拓展农业功能、创建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探讨新的运行机制等角度提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的由来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循环经济在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念的循环农业将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该文就国内、国外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系统而全面地分析、归纳了循环农业的兴起、成长、发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循环农业的发展和完善起理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探索适合农村的"多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沼气生态工程,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还原系统;配套发展养殖业,构建循环经济中的养殖系统;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实现环境治理与"多能互补";另外还开展新型材料沼气池的研发,发展"农家乐"农业绿色旅游,延长农村循环经济"资源链";创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模式的实施推广。在5年的探索过程中,该模式在项目区域内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广西横县充分利用该县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的经验。该县发展壮大农村工业,实现了每个优势农产品都有加工企业的支撑,从而基本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农业发展良性循环。横县的经验为县域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唐山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重点布局,提出加强领导、示范带动等3项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立体旱作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黄土高原名优杏、草、药旱作模式示范实验区"的示范基础上,通过对旱作循环农业模式的调研、总结,从旱作立体种植和清洁生产的角度,探讨黄土高原冷凉地区旱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宜同类地区的旱作立体农业模式、清洁生产模式以及相应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产业化——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分析安徽省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浙江省农业发展实际和产业布局格局及发展趋势,根据分区依据和原则将全省农业发展划分5个功能区,提出了各区域农业发展总体定位、重点优势产业与主要发展模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浙江省区域农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预测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研究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为科学测度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研究其动态发展路径,构建了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年度为初始年进行了评价。将动态规划理论拓展到区间直觉模糊集,利用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可能度函数、得分函数和互补判断矩阵建立了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融和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十三五"工作重点,对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预测并给出了最优发展路径。[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到2020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优状态为"中等",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依次为:第一年应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间两年应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后两年应该注意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结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能够对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提供科学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