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誉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过去摧毁一座金融帝国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即便是经营了上百年的银行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倾塌。”这句名言在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中得以验证。声誉风险使大批国际知名商业银行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2009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明确将声誉风险列入第二支柱。2009年8月,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指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商业银行也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视角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和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高度关注。在《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起草过程中,银监会提出了防范主动、应对自如的声誉风险  相似文献   

5.
朱彦 《现代金融》2010,(3):43-43
2009年8月25日,中国银监会对外发布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足见银监会对银行声誉管理的重视及维护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2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声誉风险管理将成为银行业组织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试图从组织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传播机制的构建对风险防范与危机应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声誉管理是对商业银行声誉的创建、维护和发扬,是商业银行以科学决策为核心,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并维持与社会公众信任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声誉管理包括声誉的创建、维护、巩固、扩张、挽救、修复等环节。2009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中,已明确指出银行应将声誉风险纳入其风险管理流程之中。本文试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实施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声誉风险的技术标准有待完善。我国银监会2009年9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定义还相对宽泛。2010年1月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声誉风险管理的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但也未提及对声誉风险的界定标准。目前,对声誉风险及其危害的衡量,  相似文献   

9.
2007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这给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及反思,中国的商业银行对声誉风险日渐重视,声誉风险意识正逐步提高,甚至有些银行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已提高到与银行信用风险、战略目标同等重要的地位和高度。本文从声誉风险防范体系、声誉风险危机处理、声誉风险管理文化三个维度解析了声誉风险管理的未来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红英  阮小平 《金融论坛》2007,12(11):25-29
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处于股改转型期的商业银行,应当深刻理解有效规避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要有意识地建立和强化声誉管理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控声誉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形成,针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月金融     
《金融与市场》2009,(10):72-72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为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9月9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指引》共13条,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首次明确了声誉风险的定义,指出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刚刚起步,建立规范的声誉危机管理体系,将声誉风险纳入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防范和化解随时可能出现的声誉危机,是商业银行适应新时期市场变化的需要。本文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声誉风险管理的实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忽视对声誉风险的管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的迅速破产让商业银行业认识到了声誉风险强大的破坏力,因而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将防御和化解声誉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在分析影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因素的基础上,为商业银行提出防治声誉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处于股改转型期的商业银行,应当深刻理解有效规避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要有意识地建立和强化声誉管理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控声誉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形成,针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全面应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一系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金融电脑》2009,(10):41-41
为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做好惠民工作,银监会近日发布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首次明确了声誉风险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风险也是“最致命的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结构、创新技术的发展,跨市场、跨境活动的兴起,商业银行融资渠道、业务模式、资产结构的变化,流动性风险不断发展出新的特点,使银行危机的生成和爆发机制更趋复杂。2009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逐步趋缓,但由于危机根源未得到彻底根除,经济、金融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使流动性风险管理再次成为全球关注和反思的焦点。归纳总结了日本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经验,对中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强化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受到了全球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声誉风险的产生途径和诱导原因入手,分析声誉风险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同后果,并给出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风险,也是"最致命的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结构、创新技术的发展,跨市场、跨境活动的兴起,商业银行融资渠道、业务模式、资产结构的变化,流动性风险不断出现新的特点,使银行危机的生成和爆发机制更趋复杂。2009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逐步趋缓,但由于危机根源未得到彻底根除,经济、金融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使流动性风险管理再次成为全球关注和反思的焦点。本文归纳总结了日本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经验,对中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了比较,提出强化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私人银行业务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声誉、信用、市场等风险,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有必要加强其防范风险管理的能力,必须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来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世界各国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指导我国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