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2):129-132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它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导致其融入企业发展的困难,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年耀 《特区经济》2007,2(3):160-161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他们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但同时科技进步对农民工市民化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工向市民的尽快转变,找到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往对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重要影响。在城市文明的熏陶下,青年农民工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在城市交往过程中逐渐市民化。而城市交往的不和谐将会延缓其城市融合进程。应通过制度政策、社会关怀、青年农民工自身调适三大途径,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合,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遗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之间,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他们受到社会遗传影响和冲击最大.从社会遗传的环境载体上看,他们本应受到更多的城市社会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社会遗传的意义被人为地强化,传统社会身份的固化与滞留阻碍了他们的身份转变与心理认同,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困难重重.从社会遗传角度分析,政府、社会和企业应该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城市社会遗传提供有效的途径,推进他们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社会权利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小愈 《特区经济》2010,(4):259-261
农民工要实现市民化本质上要求其拥有相应的社会权利,而社会权利的获得可以提升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与能力。养老问题和住房问题是导致农民工最终无法扎根城市的核心问题。实现社会保险关系的可转移以及提高养老保险领取标准有利于实现其职业的非农业化;加大农民工流出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实现其居住地的非乡村化,藉此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老一代农民工的退出,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进入到城市,他们逐渐成为城市中农民工的主体。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进程中,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社会网络等方面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社会排斥,他们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社会排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一大障碍。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为国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绍兴市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兵 《乡镇经济》2006,(5):39-42,52
农民市民化是农民获得同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相同权利的过程。绍兴作为一个经济强市,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绍兴的农民市民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获得合理土地补偿难、社会保障难、实现再就业难、居住方式转变难和文化融合难等问题,这也是中国不少和绍兴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民市民化能健康、顺利地进行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保 《特区经济》2005,(12):130-132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其职业角色是工人,但户籍仍在农村,其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的一部分特殊群体。是农民向市民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城市农民工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化的社会过程。这一转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进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过程。积极实现这一转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总之,  相似文献   

9.
工人阶级化与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转化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胜 《特区经济》2010,(12):146-147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更为积极的城市定居意愿。但要实现城市定居的意愿,必须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工人阶级化,真正成为工人群体;二是市民化,真正成为城市居民。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化还未完成,其主要表现是只完成了职业身份转变、未完成地位身份的转化,角色意识混乱及其缺乏工人阶级的权利享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还难以融入,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制度隔离、市场压力和社会排斥三要素的阻碍。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进入城市居住生活,不仅是居住地与身份的转换,而且是深层次的思想理念市民化的转换过程,涉及经济、思想、生活方式的适应,城市社区要积极构建新型的社区服务农民工的架构体系,从职业提升、权益保障、素质提高、生活保障、心理咨询等方面,让农民工进城之后,在各方面加快市民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这样的服务农民工市民化的社区组织,不论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发展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华小全  马怀礼 《乡镇经济》2009,25(10):105-109
安徽省农民增收问题表现为绝对收入水平和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差距、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等。文章采用VAR模型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成因,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超过50%是由城镇居民收入波动造成的、农民经营性收入波动的贡献度达到30%。因此应通过改进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构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新型城乡关系等方式,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新龙 《特区经济》2009,(6):223-226
社会救助权自身具有的法理基础,是指导社会救助立法的一般原理。公民享有社会救助权和国家承担社会救助的法定责任,必须贯彻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始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权利实现的路径验证了这一特征。通过对法理分析的运用,对《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若干条款的完善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社区自治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社区自治强调实现社区的公民参与,社区公民参与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是分不开的。然而,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社区的公民参与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和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和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的真正实现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陈丽洁 《特区经济》2010,(12):240-242
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公民的农民,应享有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的权利,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方面的权利仍然得不到平等和应有的保障。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是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客观实际,构建农民权利法律保障制度,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5.
彭世武 《理论观察》2013,(4):118-120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现代社会需要实施现代公民教育以培养现代公民。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需要,而且本身也处于一种困境之中,实现向公民教育转型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对大学生实施公民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张毫 《理论观察》2001,(1):60-64
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造成的失误 ,给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主观的 ,也有客观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执法人员素质低下 ,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透 ;客观方面表现在法律不健全及各方面的干扰 ,造成了执法方面的失误。因此 ,就要求我们对执法人员造成的失误要及时补救 ,这样做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法制的优越性 ,树立执法机关的形象 ,维护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7.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为代表的城市新市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将会实现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整体转变。面对规模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破解广大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课题。文章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认为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点在于完善包括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在内的制度安排,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高新市民素质和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19.
文晓波 《乡镇经济》2008,24(10):20-24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5区2县446户的抽样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存在征地程序不透明,征地补偿标准过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遗留问题较多,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建议通过规范细化农地征用程序、建立合理有效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土地产权地位、健全有效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灵活有效就业机制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刘婷  李若衡 《特区经济》2014,(10):148-150
受传统户籍制度与现实工作生活影响,农民工到底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边界模糊,属于被边缘的群体,引发了农民工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危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术素质的提高、年龄结构的变化,他们更加渴望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并享受与城市人群同等的各项社会权益。积分入户政策从制度上肯定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路径与各种社会权益,是中国户籍改革的一大进步,既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市民化的实现,还可有效解决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