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强  翁倩 《新智慧》2005,(7):45-46
专家分析,女性时常流露的厌职情绪一直是影响她们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厌职的理由多种多样。就厌职情绪来说,有阶段性和周期性之分。如果再细分,在周期性厌职中还可以分成“不满型厌职”、“情绪型厌职”和“压力型厌职”;在阶段性厌职中又可以分为“挫折型厌职”、“平台期厌职”和“逃避型厌职”。那么,当厌职的情绪袭来。怎样对症下药,而且是药到病除呢?  相似文献   

2.
比较说明冰心和叶圣陶在创作“问题小说”中追求“爱”和“美”的经历,反映两人探求改良社会、改良人生途径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健修 《新智慧》2005,(8):45-45
“住”是美国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美国中产阶级,对自己拥有一个“安乐窝”的向往和迷恋,是任何未长期住在美国的人无法体会到的。他们花大量的钱财、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和经营“安乐窝”。  相似文献   

4.
乌宝是元代流通的主币楮币.它的“外”形好像方“方正”正,其“内实”却藏纳着很多“垢污”.“垢污”表现之一是生平经世的投机性,为了一时一己之利,它毅然“厌祖、父业,变姓名”,即背弃“钱氏”和“楮氏”两条祖源,独尊“尽得其通神之术”的“乌氏”;二是个性品格的曲随性,其体态“轻”巧、单“薄”、“柔”软,随人随时而“舒卷”自如,极力称人之心如人之意,曲随人之所求;三是社会流通的腐蚀性,它流通于各个领域,大搞“奢靡”之风,使官员和社会腐化堕落;四是取人弃人的势利性,用势利眼对待人,对富人“每屈辄往,虽终身服役弗厌”,对穷人则“甚厌之”、“终不肯一往”;五是市场交换的多诈性,或招摇过市而取利,或用魔法以套取社会财富,或用金蝉脱壳之技以推卸罪责,或推波助澜以浑水摸鱼.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涉及确认合同中特约条款效力的案件越来越多。这是一起因“特约条款”所引起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投保人以自己始终未在投保单上签字,来否认“特约条款”的效力。而本人认为,投保人始终未在投保单上签字,正好说明投保人是知道并理解“特约条款”的内容的,应认定保险公司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另外,本案中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也具有特殊性,即投保人才是合同的真正承诺人,因此,投保人应对自己的承诺行为负责,按“特约务款”接受赔付。  相似文献   

6.
韩士奇 《新智慧》2009,(2):I0016
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挂有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乌鸣先。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经过一个老翁指点,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相似文献   

7.
吴景勋 《大众商务》2006,(11S):48-48
2006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捕出这样一条新闻:云南大理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李树楠教援,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让人见人厌的蟑螂“变废为宝”,提炼出有效成份制成仃神奇疗效的药。多年来,制药厂用李救援的“蟑螂配方”专利生产的“康复新”、“心脉尼注射液”、“肝龙胶襄”等药一直热销。那么,全国几家制药厂用蟑螂制药所需大量的蟑螂是从哪里来的昵?为制药厂提供用于制药蟑螂的人就是黄河之子,一个20年前的打工,今天的企业家“蟑螂王”梁成满。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教授胡代光著文对西方经济学者“公债哲学”的主要论点进行了如下归纳:1.公债是一国人们自己欠自己的债,债权债务互相抵销,只是一种想象负担,不是真实负担,因为如象从某些人皮包里把钱借出放到另些人皮包里,就整个国家说来却既未富也未突。2.只要公债的增加速度不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就没有什么担忧。3.后代子孙得益于生产增加和生活更好,他们就应负担还债,而且子孙不会增加负担,因为公债从未偿清过,所以子孙后代也不必偿清我们所欠的公债。“公债哲学”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9.
李中山 《新智慧》2004,(7A):50-50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都出现了“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但是,两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并未作进一步的解释,因此,在会计实务上容易造成认识的混淆和操作上的不便。笔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作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样一条新闻:云南大理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李树楠教援,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让人见人厌的蟑螂“变废为宝”,提炼出有效成份制成有神奇疗效的药。多年来,制药厂用李教援的“蟑螂配方”专利生产的“康复新”、“心脉龙注射液”、“肝龙胶襄”等药  相似文献   

11.
彭鹏翔 《新智慧》2007,(9):30-31
(一)《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在解释“1531长期应收款”、“1532未实现融资收益”两个科目的相关主要账务处理时,是这样表述的: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相似文献   

12.
黄国俊 《新智慧》2005,(12):66-67
现行利润分配表的统一格式为:以“净利润”为起点,加计“年初未分配利润”和“其他转入”后,再对“可供分配的利润”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写作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厌写”、“怕写”、“无话可写”、“写陈词滥调”等现象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大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冲动,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及写作技能,主要途径有:采用愉快教学法,培养写作兴趣;克服写作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感受力;形成写作直觉,激发写作灵感;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开发商选择下属物业公司管理自己开发的楼盘,让能够配合开发商自身,并能够直接传递开发商地产品牌文化的下属物业公司对项目实施管理和服务。开发商自己开发,自己销售或租赁,自己进行物业管理的“一条龙”服务方式,思想上统一,在办理事情、沟通方面都会比较顺畅。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当今的老教育家叶圣陶更是十分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特别是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知识更新加速.教师无法把学生需要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因而,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独立工作能力,使其终身受用.便成为当务之急一也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成人教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黄路全 《新智慧》2004,(6A):49-50
融资租赁下,在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定融资损益时,承租人与出租人都要在租金的支付与收到时,按合理的方法确认当期的损益。具体来说,承租人每期(通常为每月,下同)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为: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出租人每期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会汁处理为: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入”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融资收入”科目。  相似文献   

17.
在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墙壁上,刻着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如果说“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人的世界中是一个关于人性的哲学问题的话,那么,在当下的后现代和后殖民语境中,“认识你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关于“我是谁”的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明烨 《新智慧》2005,(3):24-25
一、关于“未分配利润”问题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是个结账性质的科目,除了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报告年度损益和本年度调整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时需受用到外,日常核算一般小使用该科目,企业只是在年终时需要将“本年利润”科目及“利润分配”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发生额是在结账、调账过程中形成的,该科目余额是个累积概念,从国无法分清各个年度产生了多少利润,这是它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当今的老教育家叶圣陶更是十分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特别是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知识更新加速,教师无法把学生需要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因而,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独立工作能力,使其终身受用,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成人教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本着事物的合理知识体系,才能使我…  相似文献   

20.
许海波 《新智慧》2008,(9):50-5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1996]79号,简称“79号文件”)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此后,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对79号文件作了补充规定:“财税[1996]79号文件规定的‘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