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企业创新网络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创新网络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获取进行研究 ,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纳能力的概念 ,最终由吸纳能力将企业创新网络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科技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对国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科技创新对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效应,就我国企业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构建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网络市场的跨地域、透明化和虚拟性等特性给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网络市场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网络市场竞争中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改变,创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处于较低水平.创新网络是不同创新参与者构成的协同群体,成为了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新网络的角度出发,探讨江苏民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科技研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几个基本问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以ZJ科研企业为例分析阻碍ZJ科研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几个问题,进而提出了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于构建和打造难于仿制的核心能力、精心设计企业组织和人才培养、建立知识扩散保护机制、创新ZJ科研企业新价值观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科技研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几个基本问题认识的基脏上,通过以ZJ科研企业为例分析阻碍ZJ科研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几个问题,进而提出了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于构建和打造难于仿制的核心能力、精心设计企业组织和人才培养、建立知识扩散保护机制、创新ZJ科研企业新价值观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增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涉及城市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与基础则是创新能力,动态化的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与最终结果。本文讨论了创新网络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城市创新网络,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不同于以往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它具有私营性、外向性、风险性等新的属性特征和时空差异,也有着与以往企业科技创新研究所不同的研究理念、评价观和评价准则。同时阐明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内涵属性及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贡献、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重点研究,构建外向型私营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应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培育与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朝霞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35-136
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营销管理理论和具体的营销实践,提出了我国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的主要构成指标,构建了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应用研究,从而为我国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装饰企业的现状、竞争环境、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信息等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阐述,提出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来完善装饰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推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强化企业品牌管理意识和成本领先,以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基本关系,应用博弈理论从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研发、委托代理两方面分析二者的非合作博弈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二者的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非合作博弈存在剩余收益,所以二者还可能进行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出口第一大国,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德国作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其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德国“工业4.0”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似,在两大战略的背景下,加强中德两国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对中德装备制造业的合作展开分析,根据复制动态方程的分析结果判定均衡解的稳定性,并进行数值模拟来探讨稳定解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德两国实现装备制造业合作共赢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中德两国合作超额收益、成本以及竞争的投机收益和被竞争方所遭受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德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合作路径、控制合作成本、构建较好的信任机制等稳定双方合作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静波 《财贸研究》2007,18(2):11-18
本文将对产业博弈的分析建立在网络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博弈概念的界定以及发生条件、博弈过程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分析,明确提出产业博弈是不同产业中相应企业博弈的结果,博弈均衡有利于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改进。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博弈又有非合作博弈,企业之间的关系影响产业博弈过程与结果,同时政府、社会以及历史条件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弈论的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博弈论对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非合作博弈条件下,零售商与供应商为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相互竞争,这正是目前零售商与供应商矛盾冲突的根源;而在合作博弈条件下,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相互合作的结果要优于非合作博弈。文章提出,要实现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博弈,应具备一定的前提和条件,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阻碍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行合作的障碍,创造合作博弈的环境和氛围,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相互信任,创造零售商与供应商重复博弈的条件,公开企业市场行为信息,增加破坏合作的违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经济计量模型,利用2002—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下属五大行业的数据,研究FDI与内资企业的关系,其产出表现为正相关,产生比较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在整个高技术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FDI与内资企业的产出表现为负相关。在此基础之上,对加强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作博弈与企业组织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弈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在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多位经济学家由于运用博弈论研究经济现象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在我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有许多科技人员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博弈论一般划分为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其中有关合作博弈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组织管理实施过程中,具有十分有益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具有两个不同消费级别的两家酒店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收益管理的单期静态博弈。讨论了酒店分别在竞争与合作两种情况下,对于低价房间预留数目的设定策略。在竞争情况下,证明了纳什均衡唯一解的存在性。在合作情况下,分析了两酒店的节省成本及目标函数的凹性。在合作情况下,提出了使两酒店总收益大幅度提高的条件。最后,用一些算例(假设客房预定需求变量服从截断正态分布)分析了在每种情况下的酒店最优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技术溢出情况下寡头垄断企业合作创新效率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作创新是典型的合作博弈,有关合作经济组织效率的研究是主流经济学家最有兴趣的主题之一。构造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对寡头垄断企业合作创新效率进行分析,旨在比较成本节约型寡头垄断企业合作创新与非合作创新的过程及绩效差异,包括市场产出、社会福利的变化,为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组织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累积投票制的博弈性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西彬 《商业研究》2004,(5):148-150
累积投票制度因具备一个完整的博弈构成要件 (即 ,博弈方、策略空间和支付结构 ) ,具有博弈性。累积投票博弈性的特点有 :累积投票主要是非合作博弈、也可能是合作博弈 ,累积投票是静态博弈、有限策略博弈和非零和博弈。为了减少累积投票的博弈效果 ,鼓励合作博弈 ,可以采取立法手段、分类董事会、缩小董事会规模和购买表决权无效原则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C-D函数,实证并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资企业产出、自主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通过竞争效应、人员流动效应、示范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等带动高新技术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出总量增加;但较大的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和较弱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抑制了FDI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较高的外资企业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开放度,不利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产品市场开发。文章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地利用外资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