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后,羌民族除重建家园外,更多的是羌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为揭示羌文化产业链的内涵,分析了羌文化产业链的运营现状,提出了做大羌文化旅游业、增大羌文化产业链纵深、开发附加值高的高端羌文化旅游产品等系列建议,以便有利于区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以德宏州为例,探析了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可实现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发展,推进民族旅游业升级转型;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面临创意环境较差、开发过度商业化、缺乏文化创意品牌、创意产权不明晰、创意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民族地区要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依靠技术革新,打造独特创意产品、创新产权制度,保护创意知识产权、构筑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是旅游餐饮业发展的灵魂支撑。延边拥有丰富的朝鲜族饮食文化资源,不仅为民族餐饮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也丰富了延边旅游文化资源。但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不够完善,延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成体系,民族餐饮业难以进行品牌建设,延边文化旅游特色明显却不被旅游者深刻体会。从而应提高延边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促进各民族之间饮食文化交流,弘扬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拉动延边民族餐饮经济发展,形成延边地区支柱性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是旅游餐饮业发展的灵魂支撑。延边拥有丰富的朝鲜族饮食文化资源,不仅为民族餐饮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也丰富了延边旅游文化资源。但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和企业文化培养不够完善,延边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成体系,民族餐饮业难以进行品牌建设,延边文化旅游特色明显却不被旅游者深刻体会。从而应提高延边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促进各民族之间饮食文化交流,弘扬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拉动延边民族餐饮经济发展,形成延边地区支柱性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产业链的知识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链是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在综述文化产业链知识整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链知识整合的主要模式和制约文化产业知识整合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链知识整合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优势的基础上,总结1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模式可发现主要有综合型、核心景区带动型、公司集团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和特色乡村型五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和鼓励社区参与,以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羌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绵阳市的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其在发展文化产业并与其他产业结合方面有着自身的价值及优势.绵阳市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产业化发展需要在经营方式、产业组织和主导产业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一定的改变,要借鉴国内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更要借鉴国外产业发展经验.但是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不是文化产业园区,其保护是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的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市场集群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市场信息不对称、产业链不完善以及市场竞争力弱四个方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城乡商品市场集群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民族节日"展游",结合发展贵州旅游业,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种"展游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管理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通过同质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的集群,实现了范围经济,比起单纯的旅游开发来说,更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通过交易会、推荐会、学术会、展示会、节会、赛会等展会与旅游相结合,宣传贵州旅游资源,筹措开发资金、技术和人才,能有效推动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60年代“羌帖”开始侵入,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后“羌帖”开始大量流入,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强行推广“羌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实行“羌帖”通货膨胀,1917年“十月革命”后“羌帖”迅速贬值,直到1920年“羌帖”变成废纸,“羌帖”危害我国人民达50余年。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现状令人担忧,归结为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淡化了民族文化的存在;片面追逐经济利益使民族文化畸形变异;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自生自灭.政府是民族文化保护的主导力量,要承担民族文化保护的主要责任.民族文化按产品属性划分为民族文化公共产品、民族文化准公共产品和民族文化私人产品,据此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分工,解决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政府职能存在着"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黔中地区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圈正在受到破坏,外出务工带回的"他乡"文化思想观严重冲击了黔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缺乏,民族文化成果被商品化,并在旅游中受到严重扭曲,黔中地区民族文化传承陷入困境,本文针对民族文化保护提出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现状令人担忧,归结为: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淡化了民族文化的存在;片面追逐经济利益使民族文化畸形变异;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自生自灭。政府是民族文化保护的主导力量,要承担民族文化保护的主要责任。民族文化按产品属性划分为民族文化公共产品、民族文化准公共产品和民族文化私人产品,据此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分工,解决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政府职能存在着“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部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西部旅游的展开,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概括了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特点、界定了民族文化生态的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部旅游对民族文化生态的冲击,并探讨了西旅游对民族文化生态的改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封是以宋文化为旅游主题的城市。以宋文化主题旅游集群构建为视角进行调研,发现开封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接待部门集中等特点,但同时还存在资源整合不够、政府主管分散、产业链短等弱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取得政府的支持并注重内涵建设、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地理分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民族文化在旅游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族文化的各种表现形态,将南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七大类;并根据地域性原则,发生学原则,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各级划分法,把南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区、13个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副区,分析了各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8.
以西南地区为例,分析了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实践、民族教育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西南多元共生文化是西南民族教育实践生发的基础,西南民族教育研究是对教育实践特征和规律的总结。西南民族教育研究的目标是:以教育促进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文化自觉,寻求民族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契合点,走内源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了繁荣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化,提高民族地区的软实力,本刊拟开设"民族文化产业研究"栏  相似文献   

20.
连南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给连南瑶族自治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然而,在民族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误区,造成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伤害与消极影响。论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长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