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经济增速的重要抓手,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无疑对拓展本国经济增长空间、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平台、减少贸易投资壁垒、改善国际环境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巴西玛瑙斯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在服务功能、法律法规、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建立与推进自由贸易园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肩负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任,要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无疑是其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效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改善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内要素集聚,进而推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其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对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没有产生虹吸效应,并未对本省其他城市的经济效率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不是通过存量资源再配置产生的,而是具有显著的净增长效应。未来我国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高质量市场体系;提高政府效率,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成果;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成果的推广与扩散。  相似文献   

4.
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融合问题各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发达国家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消极,但最近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环境条款呈明显增加趋势。韩国在韩美FTA签署之前的自由贸易协定中,一般只是在前言提及环境保护或可持续发展,在正文中的一些领域规定了环境有关例外条款,但以韩美FTA为突破口则签署了高水平的FTA环境条款。中韩地理上相邻,面临共同和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从环境法制角度规定了宽广的适用范围和环境保护核心义务条款。这使中国在积极推进FTA战略的过程中,为提高环境标准和改善环境管理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论述,分别从政策的实施真相,本质,经济影响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揭示了分析评判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立场和方法,是我们在新上对国际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它启示我们,自由贸易是必然趋势,而在一国的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中,应实现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姚景源 《经济》2011,(6):18-19
研究结论通过利用投资乘数法和生产(投资)诱发系数对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初始效应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较高。2.房地产部门增加投资所带动的产业内部收入增加较小,其产业收益的增加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1.引言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出口上的显著成功,已给国际商业环境添加了新的压力,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年代如80年代初和90年代尤为如此。据称,这些国家(地区)和日本共同加剧了很多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失业和非工业化趋势。最初东亚出口大量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和鞋类。这类出口由于多种纤维协议而大受限制,该协议是对关贸总协定所规定的自由贸易规则的严重背离。但是,东亚地区迅速工业化和不断变化的比较利益,引发了来  相似文献   

8.
JOHN WONG  John  Wong 《经济学(季刊)》2005,(3):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海霞 《时代经贸》2010,(22):73-73
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由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发展显示出不和谐的态势。在此形势下,绿色贸易即可持续性的国际贸易顺势而生,其核心在于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促进经济增长,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亚洲的经济增长是以损害美国利益为代价的吗?本文的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也许亚洲比美国更加倾向保护主义,但自由贸易帮助了我们双方。针对《挑战》杂志上的一些文章,他做了一个拥护自由贸易的案例。 从1854年,Admiral Peny强迫开放日本市场以来,一个又一个亚洲经济体已经参与到现代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PTA)、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 agreement,FTA)、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和完全一体化(perfectly economic integration)六种形式。在这六个层次中,以自由贸易协定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早自1972年,GATT就开始讨论环境问题;从1992年GATT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到目前为止,多边贸易体制处理过若干的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并且经过乌拉圭回合谈判、WTO几次部长会议,尤其是西雅图部长会议以及多哈部长会议,环境议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贸易与环境之间产生了许多的争论,主要是在环境保护者与自由贸易者之间展开的,根源在于环境保护者与自由贸易者对环境这一自然概念的理解不同,环境保护者认为贸易是环境退化的原因,而自由贸易者认为环境退化是因为环境政策设计不当造成的,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存…  相似文献   

13.
1.2002年,为了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一个经济贸易框架。在这个框架下,一项关于未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联合可行性研究已经出炉。2.受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委任,莫纳什大学的政策研究中心对关于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所带来的潜在利益进行模型分析,并与来自中国社科院和南开大学的专家共同着手这项研究。3.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三个方面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模拟:消除商品贸易中的边境保护主义、投资自由化以及消除服务贸易壁垒。分析框架为一个多国家、多部门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即"莫纳什的多国家模型"。在我们的模拟中,假设基于自由贸易协定下的政策调整是于2006年开始贯彻落实的。4.在模拟FTA下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冲击方面,我们首先模拟了一个常规发展模式(或称"基准模式"),基准模式描述了在中澳没有签订FTA情况下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进程。与基准假设相比,其改变程度将被视为FTA下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效应。5.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FTA使得中澳两国的产出增加并使得福利提高。据估计,FTA将提高中澳两国2006年至2015年期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现值(见42页图表7.1),数值如下:澳大利亚实际GDP:180亿美元中国实际GDP:640亿美元澳大利亚实际GNP:220亿美元中国实际GNP:520亿美元6.从2005年至201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方面来讲,FTA估计将使澳大利亚的实际GDP年均增长0.039个百分点,使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长0.042个百分点。7.两国实际GDP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不断增加的资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水平和得到优化利用的资源。澳大利亚实际GDP增长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就是贸易条件的改善。8.通过不断增长的双边贸易和投资,FTA强化了中澳双方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就整体而言,它也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贸易:由于中澳FTA的签订,世界进口量相较于基线水平也相应增长。9.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两国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劳动力调整,这主要是为了消除商品贸易边境保护主义。然而,由于两国之间的互补性,部门间的这种劳动力再分配还是更倾向于促进两国间已发生的自然调整进程。而且,与中澳两国在还没有自由贸易协定时的全球化中已发生的合作相比,这种调整只能属于小规模范畴的调整。10.澳大利亚从自由贸易协定获利最大的产业有谷物、羊毛织品、绒线、矿物和有色金属。中国获利最大的产业则是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品、服装和其它杂项制成品(如玩具和体育用品等);而两国的服务部门则都能从FTA中获益。11.如果2006年至2010年期间,政策调整能够逐步实施,则至2015年FTA所带来的长期效应将和在2006年完全贯彻执行FTA的效果没有区别。然而,越早实施FTA将会使两国更早获益,而相比较而言,如果采取不急不愠的措施,那么其导致实际GDP和实际GNP获益的现值将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省域平衡面板数据,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评估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并进一步利用2011年1月-2019年6月共102个月的省域样本数据,考察了四川自贸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的对外贸易经济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在自贸区设立前的四川地区经济增长路径;四川 自贸区设立显著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四川地区的实际GDP平均每季度增加129.42亿元,季均溢出效应达到1.36%;通过安慰剂检验和排序检验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进出口总额月均提升效应达30.3%,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为此,内陆自贸区建设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经济集聚体.  相似文献   

15.
樊相如  彭靖 《技术经济》2004,23(11):48-50
关于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Levine(1991)、Atjeanevic(1993)、valerie.R.Bencivenga,Bruth.D.Smith and Ross MStarr(1995,2000)等人认为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股市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并不是通过促进资本形成的增加,而是在于股市流动性提高使交易成本降低,并促进储蓄均衡收益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由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发展显示出不和谐的态势.在此形势下,绿色贸易即可持续性的国际贸易顺势而生,其核心在于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促进经济增长,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金鑫 《经济师》1999,(9):48-48
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发展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而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国际贸易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破坏环境的因素之一,因而各国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贸易干预政策,借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的目的。一、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一方面,贸易的自由化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更容易进行,发达国家更容易把一些带有污染的产品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更有甚者连生活垃圾也运往发展中国家,这不仅使污染源进一步扩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处理污染物的成本。另一方面,目前各国执行的环保政策多是以牺牲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的我国企业重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自由贸易理论给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模型 ,即完全开放的国际商品市场 ,可以使贸易各国最为充分地利用比较利益优势 ,实现国际资源的最佳配置 ,使贸易双方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成员国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  相似文献   

19.
李秀香  潘晓倩 《当代财经》2007,45(11):78-8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体现了一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本文以1990~2005年我国工业污染的数据为基础,描绘出我国EKC是"N"字型波浪式上升的,阐述了产生这一特点的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影响因素,肯定了政府的环保政策对于环境恶化的控制效果,但认为政府的直接干预只是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外部手段,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经济增长;(2)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现阶段环境规制促进了经济增长;(3)加入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规制强度的交互项后发现,环境规制可以有效减小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根据研究分析得出,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要避免出现快速"去工业化"的现象,经济发展依然要依托制造业的坚实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