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璐  赵瑞娟  文雅 《市场论坛》2004,(12):121-123
在经济全球化下,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是各国的必然选择,而且最优货币区理论也为各国金融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向导.就东亚而言,进行货币合作也有很大意义,但是,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东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论述说明,目前东亚货币合作还有很多难点,在东亚建立统一的货币时机还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国经济开放性不断增强,各国央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性减弱,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在一些国家的中介目标已逐渐被通货膨胀目标制所取代.本文从通货膨胀目标制产生的原因及优势人手,分析各国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亚洲开发银行日前表示,为便于掌握亚洲各国货币对美元或欧元的汇率变动幅度,亚洲开发银行从3月起推出亚洲货币单位(ACU)。亚洲货币单位是亚行对“东盟 3”的13个亚洲国家货币以加重平均———“一篮子货币方式”算出,并通过各国货币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量和考虑各国货币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入手,通过剖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从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两个角度,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加强跨国间的货币合作,以期早日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但是区域货币一体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与欧盟各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本文通过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几个主要标准分析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建立货币区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与各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制度缺陷.基于此,本文在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基础上,深入剖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以探索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数字货币,我们暂时可以把它界定为三种形式.一种是电子数字货币,它由0和1表示,但是由法定货币转化而来的,比如目前使用十分广泛的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一种是没有发行者而是通过算法加密创造出来的算法式数字货币,如比特币;还有一种是由各国央行发行的、法定的加密数字货币,这种货币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绿色货币和货币补偿机制的产生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绿色货币是一种无形货币,它是在西欧农业共同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西方货币市场动荡不定的局面而产生的.根据共同体农业政策,在农业共同市场内要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于是要求有一种统一的欧洲货币.该统一货币可与各成员国的货币按官方汇率兑换.可是,由于各国经济差异与利益不同,西欧至今尚未能建立起统一的货币.早在1962年开始建设农业共同市场时,共同体决定使用统一货币"计算单位",当时一个"计算单位"等于一个美元.到1968年7月,由于西方货币市场相对稳定,实行计算单位机制还比较顺利.1969年8月10日,法国法郎贬值12.5%,  相似文献   

9.
碳货币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国际意义的热点问题之一,事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世界各国正多方举措,力争在碳交易过程中使本国货币成为计价、结算的国际货币.其中,欧美发达国家依托其环保优势已抢得先机.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碳货币对正在加快实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既是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主要是依赖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欧元成为世界货币是欧盟各国让渡货币主权而进行的区域性制度安排的结果;日元国际化是政府主导、政策大力推动下完成的.通过回溯与总结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货币危机产生前经常账户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试图建立指标变化与货币危机产生的相关关系,并进而推论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预警货币危机产生的可能性,以产生货币危机各国实证数据为基础,联系国内相关指标的特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就我国如何吸取各国之经验,在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化解可能带来的或累积的货币风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6,(8):194-195
本文利用多重结构变动检验和SVAR模型研究了亚洲国家围绕亚洲货币单位(AMU)进行汇率合作的状况。估计结果显示,在货币篮子中引入AMU之后,尽管美元仍然是区域内最主要的锚货币,但在2006年后及金融危机影响期间各国汇率相较于美元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结论是:先从各国货币与AMU保持稳定联系着手,加强亚洲区域内汇率合作,循序渐进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香港内地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金融合作是各国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手段来协调货币及各项金融政策用于防范金融风险,挖掘经济潜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合作机制.香港内地金融合作在长足发展,但也有各自的问题.本文针对两地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等领域分析,提出未来两地金融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如何创建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涛 《商业研究》2001,(2):104-105
金融是经济的基石。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创建国际货币新体系是各国面临的新课题。纵观国  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过程,如今创建国际货币新体系实际上面临着三种选择方案,即建立国际性的央行,  发行国际统一货币,通过消灭国别性货币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功能的前提下,让  较多的国别性货币承担工具货币职能;在保持各国国别货币的前提下,建立国际货币协调与管理组织。  民族和国家利益是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方案选择的前提,是建立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最根本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重大弊端,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将会是一种趋势和潮流.我国应该抓住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难得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对我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各国国际储备赁币中占较大比重.单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穗定,形成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共同标准、国际协议、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由此产生的协调机制的总称。近代国际货币制度历经了金本位制到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过程。现行国际货币制度是无本位制,即没有真正的世界货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在谋求一种更为合理的货币制度。亚投行的建立或将引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18.
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的兴起催生了各国中央银行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热潮。本文首先阐述数字货币发展概况、发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数字货币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以及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发行数字货币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各国中央银行及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也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货币政策对信贷渠道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目前我国货币渠道在我国货币传导机制中是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下,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是各国的必然选择,而且最优货币区理论也为各国金融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向导。就东亚而言,进行货币合作也有很大意义,但是,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东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论述说明,目前东亚货币合作还有很多难点,在东亚建立统一的货币时机还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