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铖 《现代商业》2008,(17):281
本文通过对美、欧、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关于"产品"的定义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各国产品定义范围的异同,进而指出中国<产品质量法>中对产品定义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欧发达国家政府的债务危机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逐渐引起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面对此次债务危机,美欧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各种财政、货币政策措施加以应对.在分析美欧国家债务危机产生原因以及列举美欧国家应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基础上,对其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总结了主权债务危机给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欧经常以中国一些行业是非市场经济行业为由,用替代国数据指控中国产品存在倾销,决定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最终裁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使中国产品不得不退出欧美市场。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拆招六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何时得到美欧承认,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都将长期存在。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有两个关键误区需要纠正:  相似文献   

5.
日前,美国伙同日欧在WTO争端解决框架内要求同中国就稀土出口限制问题进行双边磋商,这是争端解决程序的第一步。可以说美日欧对中国资源保护战略打响了第一枪。笔者2010年1月在本专栏曾撰文《美投诉中国出口限制暗藏玄机》,点出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那8种产品,而在剥夺中国对稀土资源实行出口限制的权利。诚如笔者所料,这次是直接针对稀土而来。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对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案作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这场稀有自然资源产品争夺的"攻防战",WTO成员方是否有限制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权利成为一个焦点,突出表现为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与WTO自由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一、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案概述2009年,美国、欧盟、墨西哥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等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和相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GTAP模型,从宏观与行业两个层面,模拟分析日欧自贸协议、美欧自贸协议、美日自贸协议以及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地区)加入日本与美欧签订的自贸协议这4种情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分析了中国促进技术进步,以应对上述4种自贸协议影响的效果。结论如下:上述自贸协议不但引致中国的GDP、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和资本回流净收益率下降,外贸顺差扩大,还使得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与总产出水平下降,而且随着参与自贸协议国家(地区)数量的增加,中国宏观经济与产业受到的影响也随之扩大;中国促进技术进步,能够减轻甚至可以消除美日欧自贸协议对中国宏观经济与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美欧信息技术协议相关产品关税争端体现了在WTO框架下,各经济实体对自身贸易利益的维护和争取,中国作为信息产业异军突起的出口大国,应该从该争端中学会思考如何维护我国信息产品的出口利益。  相似文献   

9.
陆燕 《国际贸易》2014,(2):44-48
正美国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谈判自启动后虽经历波折但仍在预定时间框架内,双方期望在2014年年底前达成最终协议。美欧集聚了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美欧自贸区经济贸易规模超过现有的任一自由贸易协定。无疑,美欧经济一体化安排将对美欧经济增长、世界经贸格局变化、国际经贸关系调整及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等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对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参与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10.
消息树     
国际检验巨头助力中国造近期,美、欧国家纷纷加大了对中国产品的监察力度,中国造面临信任危机。在欧美市场,经过上百年发展,针对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监管机制,监管要求水涨船高,新标准、新法规不断出台,检测手段日益改进,有效地控制了质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国产品受到美、欧以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起诉和调查的案件日益增多,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威胁。这一情况已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关注。由于美国和欧共体是目前对别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诉讼最为频繁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国际上对美、欧反倾销法的立法和实施也很  相似文献   

12.
石诚  姚利民 《消费导刊》2009,(20):50-5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技术性壁垒措施成为各国限制外国企业竞争保护本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而技术水平领先的美日欧发达更是技术壁垒的发源地。美日欧发达国家市场正是浙江中小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因此浙江中小企业出口更易受到美日欧发达国家。浙江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弱、产品技术档次低是频繁遭遇技术壁垒的内在因素。中小企业依赖自身实力难以突破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的困扰,因此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府、行业中介在突破技术壁垒实践中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何茂春 《大经贸》2003,(11):72-7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2002年,中国成为利用外资第一大国,对外贸易第四大实体(列欧、美、日之后).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最近宣布分别对7类中国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欧盟也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两类纺织品设限.美欧此举遭到了众多国际舆论的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欧盟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量的近30%。2005年美欧加大对我纺织服装出口的限制力度,美欧贸易政策走向将成为2005年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首要因素。2004年以前中美纺织品贸易情况。如下表所示,中国输美纺织品数量由1997年的20.95亿平方米(SME),增加  相似文献   

16.
苏平 《北方经贸》2002,(10):80-82
随着越来越多的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案件的申请 ,中国企业从不敢应诉到第一起胜诉 ,走过了艰苦的历程。加入世贸组织后 ,欧、美将更频繁地利用反倾销———在世贸组织中具有合法外衣的贸易保护手段 ,压制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 ,达到保护当地企业的目的。在中国 ,倾销与反倾销贸易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为依据,结合中美欧货币政策三方博弈模型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应对过程中大国有效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寻求理论和政策上的支持。通过模型论证发现,要治理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美欧三方之间货币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的,美欧领导、中国追随(斯塔克尔伯格协调方式)会使得博弈方的损失提高,美欧合作、中国不参与时的博弈均衡结果是各方得到帕累托改善,中美欧三方合作时的博弈均衡结果则是各方损失进一步减少。因此,中美欧三方货币政策的通力协作是共赢的,有利于三方及世界经济整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19.
宋敏 《商业科技》2008,(16):16-16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20.
入世以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屡屡败诉的根源。在反倾销、反补贴问题上,美欧印等生产商之所以偏爱中国产品,与在过渡期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使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反补贴的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