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刊物介绍某县界碑头村决定于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让那些有困难、有想法、有矛盾纠纷的村民到村委会"说事",由村"两委"班子6个人分成3班,负责接待,做好处理,并把群众到村"说事"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了"群众说事、及时理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民主评事"的一整套"说事"工作制度.建立"说事"制度以后,"说事"说出了村里的新面貌,说出了干部热心为民的好形象,说出了干群一心奔小康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8月28日,是留坝火烧店镇中西沟村“院坝说事会”的日子.一大早,不足6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很快被闻讯赶来“说事”的群众挤得密密实实. 中西沟村村主任王继明首先发话:“今天召开院坝说事会,镇上的书记、镇长和村干部都来听取大家的意见,请大家畅所欲言,有啥事说啥事,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都行,我们现场答复、立即解决,请大家不要拘束……”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宿迁市开展“群众不满意的事”征集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4月25日活动开始到5月15日,征集到“群众不满意的事”651件。  相似文献   

4.
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和我们更贴心,村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对他们“群众的事你给他们一说就行了”的简单认识形成一定的冲击。就连当了十几年的桑镇宋庄村的村支部书记张开会都说:  相似文献   

5.
“逼”出来的基层民主创新 说到村监委会,就不能不提陕西省澄城县罗家洼乡杨家陇村,这个村是全国较早开展试点的地区之一。当了30年村支书的杨积淼说:“这些年,村里经济发展了,矛盾也多起来,一些群众老怀疑村干部捞钱了。我们心里有委屈却解释不清,想干事也不敢干。  相似文献   

6.
“村梗阻”现象,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综合症”。它主要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贯彻到村一级就基本终止,贯彻到村民组长一级的就更少了。农民群众对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反映在实践中,农民群众思想封闭,观念陈旧,生产盲目,经济发展滞缓,完成各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靠硬对硬的办法,以致有的群众说,现在的共产党也是“税(费)多,会少”。  相似文献   

7.
谁也不会想到,昔日一个人心涣散的落后村,一个矛盾层出不穷的问题村,一个充满疑虑的合并村,在几年间成为市级“文明村”。群众说,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总支部。  相似文献   

8.
甬祖轩 《宁波通讯》2014,(13):27-28
最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批示肯定了鄞州区龙观乡党委“谋事进农村、服务进民心”“双进”服务工作机制,要求各地不断总结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有的可以通过交流学习推广,有的可以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形成长效机制。本刊特汇总刊发一组全市各地典型做法,除了鄞州区龙观乡“双进”服务工作机制之外,还有北仑区“小马拉大车”工作法、象山县新桥镇“微党建”服务法、宁海县“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制度和余姚市谢家路村“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超 《当代陕西》2010,(12):51-51
“当村干部就是要把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做好!”城固县小河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任志富足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村支书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都称他为“致富支书”。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当代陕西》2008,(12):49-49
李竹成是城固县博望镇军王村党支部书记。他12年如一日,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把一个负债百万元的贫穷村建设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5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不足千元上升到2287元。军王村先后荣获了“省级小康村”、“市级文明村”、“市级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石台县山区丁香镇离县城几十里,群众有纠纷要上法院告状,既误工,又花钱。石台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坚持为人民服务,把法庭搬下了乡,每月六日抽出两名办案人员到丁香镇接待群众,解决民事纠纷,挂起“民事接待日”的牌子,群众称赞说:“法庭办到庄户家了。”  相似文献   

12.
张军 《当代陕西》2010,(6):44-45
“县上的这门‘亲戚’,带着项目、资金和信息来到我们村,帮我们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化解矛盾纠纷,使村上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5月20日,佛坪县陈家坝镇陈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善明对《当代陕西》说,他把自己的感受编成顺口溜:“城乡支部结姻亲,互助工程得民心;支部共建促和谐,党员连心奔小康。”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资》2010,(10):87-87
中国作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天堂”了。有报道说,“中国作家第一村”28日在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御景花园正式挂牌成立。著名作家、评论家雷达从樟木头镇镇长罗伟伦手里接过“中国作家第一村”村长聘书,正式出任“中国作家第一村”村长之职。  相似文献   

14.
袁浩 《宁波通讯》2009,(7):67-67
笔者日前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有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0多岁了,却“依然豁上老命”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村民语),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哪家有难处他的身影便出现在哪家。问他何以如此,他说:“为了让乡亲们开心一点!”这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15.
“逼”出来的基层民主创新 说到村监委会,就不能不提陕西省澄城县罗家洼乡杨家陇村,这个村是全国较早开展试点的地区之一.当了30年村支书的杨积淼说:“这些年,村里经济发展了,矛盾也多起来,一些群众老怀疑村干部捞钱了.我们心里有委屈却解释不清,想干事也不敢干.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琢磨要成立一个群众监督委员会,从各个方面监督村干部,不让村民说闲话.”  相似文献   

16.
刘宝琳 《当代陕西》2008,(10):36-37
村“两委会”换届,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可以说,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班子建设是核心,经济发展是关键,社会稳定是基础,共同富裕是目标。因此,为了真正把那些党员群众公认、有“双带”能力和奉献精神、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中应做到“三个坚持”、“把好四关”和“五个确保”,  相似文献   

17.
三原县大寨村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塬区村庄,如何发展产业成为议而不决的难题。今年年初,村党支部按照“四议四公开”的决策程序,通过党支部提议,召开“两委会”表决,形成了建设500亩樱桃、800亩中早熟苹果示范园的规划决议,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村干部说,“四议四公开”真灵!群众说,这个办法真好!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春节到3月中旬,江苏东海县平明镇经管站同志为本镇6个村80户农民进行行政复议。复议结果表明,他们的经济负担没有超出去年初镇里下达的指标。群众交了“明白钱”,干部为集体收了“明白钱”。群众称赞经管站的同志是严把农民减负关的合格“守门员”。对此,该站负责人却谦虚地说:“我们只是按照政府规定,把好了两个关口。” “开口”关该镇经管站是农村理财的总管家,每年到夏秋两季的收费时期,有许多单位找上门请其帮忙,“搭车”收费。这个口子一开,农民经济负担就加重了。早在去年初,平明镇经管站就严把“开口”关,对…  相似文献   

19.
切莫“真经”歪取●黎善坤据悉,某乡镇负责人最近组队去外地某“亿元村”参观考察。归来向乡村干部群众作考察报告时,净说些诸如“亿元村”怎么怎么地富庶,小车子几多几豪华,家家小洋房如何如何地漂亮,室内陈设是如何如何地富丽堂皇、气派非凡之类的话。最后竟当众表...  相似文献   

20.
在紫阳县,但凡群众碰到任何难题,都可以“毫无顾忌”给包联干部反映,这让曾经一度冰冷陌生的干群关系重归温热. 省委政策研究室派人去紫阳县调研,不少村民告诉调研人员,“我在镇上有亲戚”.有的干部也说“我在村上有亲戚”.开始他们并没在意,听得多了,心中不免疑惑.“这是实行包联制度后干群关系发生的变化,村民和包联干部成了亲戚.”曾任双桥镇党委书记的陈强解释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