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企业在实务中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丧失对原有子公司的控制权。丧失控制权后剩余股权如何计量?处置部分股权的损益如何计量?2010年7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以下简称解释第4号)第四问答对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一、解释第4号对丧失控制权的会计规范思路及  相似文献   

2.
郝明亮 《财会月刊》2012,(13):26-27
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通知》(财会[2010]15号)中对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对于处置后剩余股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但具体的会计操作表述并不详尽,本文通过例题解析对企业处置子公司股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并且进一步指出了现行规定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玉广 《财会月刊》2012,(34):19-20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均属于对子公司持股比例变化的情形。对达到控制之前的股权和丧失控制之后的股权应如何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作出了解答,但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朱玉广 《财会月刊》2012,(12):19-20
【摘要】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均属于对子公司持股比例变化的情形。对达到控制之前的股权和丧失控制之后的股权应如何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作出了解答,但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IFRS3)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No.27)进行了相关修订,我国履行承诺,跟随IFRS3、IAS27的变化,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大调整。2010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以下简称"解释4号"),对企业合并中的交易费用、分步合并对原持有股权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丧失控制权对剩余股权的处理等问题做出新的规定,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号)、《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及单独财务报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的相关规范,结合案例对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子公司部分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总结出几点结论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爽 《财务与会计》2015,(23):32-35
2014年2月,财政部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 合并财务报表》(CAS33,2014)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 长期股权投资》(CAS2,2014),其中对以往分散于原CAS2、原CAS3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号)等相关规范中的关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规范.但在会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某些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情形(包括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新准则或规范不够明晰或比较费解,本文对长期股权投资处置规范的这些难点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会计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角度,分析商誉计量和减值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按照实体理论确认商誉,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权益性交易为起点,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对不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分析权益性交易的产生、特点和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最后辅以案例详述不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投资持股比例变动是否属于权益性交易分别论述了其会计处理原理及方法,如: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出售部分投资不丧失控制权、因子公司其他投资者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因母公司对子公司增资导致子公司其他投资者股权稀释等业务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均属于权益性交易,其会计处理原理是不能影响损益和商誉;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控制权等业务均与权益性交易无关.  相似文献   

11.
吴赛 《财会月刊》2014,(5):41-42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取得构成业务控制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且明确指出其不适用于企业收购"不构成业务"控制权。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在被购买的子公司不构成业务的情况下,购买方取得其部分股权并对其形成控制时,对该项收购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列报。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入执行层面后,相关职能部门或监管部门针对股权转让行为陆续发布了相关的后续规定来进一步加以规范,并将规范的重心聚焦在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上。本文拟将上述相关后续规定加以归纳整理,分别对转让子公司部分股权但仍未丧失控制权、转让子公司部分股权且丧失控制权以及转让超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取得构成业务控制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且明确指出其不适用于企业收购“不构成业务”控制权。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在被购买的子公司不构成业务的情况下,购买方取得其部分股权并对其形成控制时,对该项收购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列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及《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就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的会计处理之后,认为其未就合并财务会计处理进行具体的说明,不便于实际操作,为此笔者调研了上市公司并通过案例对会计准则和解释公告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企业处置子公司部分股权导致控制权丧失的会计处理是一项较为复杂工作,特别是合并报表中相关调整分录的编制更是如此。但是,多数文献对合并报表中调整分录的解释不够详细,给初学者的理解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旨在阐述现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通过案例重点解析丧失股权日合并报表中相关调整分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夏焱焱 《财会月刊》2011,(34):28-29
当前,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本文通过对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分析归纳,对其实务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夏焱焱 《财会月刊》2011,(12):28-29
【摘要】当前,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本文通过对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分析归纳,对其实务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不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投资的处理企业对子公司投资后,如果出售子公司部分股权,出售后仍然保留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出售股权的交易可区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两种情况处理。(一)个别财务报表从母公司个别报表角度,应作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理,确认处置损益。(二)合并财务报表  相似文献   

19.
有关集团公司购入所属控股公司少数股东股权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已有了明确规定。由于这类交易事项的本质不同于企业合并,因此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的规定有所不同。通过对两种交易事项处理原则的对比以及案例分析,从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两个层面,阐述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对于投资单位因处置股权等原因丧失控制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规定了报表处理方法。为了帮助考生和相关人员理解和掌握相关规定,本文根据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中的例子,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