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每年要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实行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制度,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改革与完善这一制度对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确定了审计机关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作审计工作报告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财政经济运行中的监督作用,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对财政经济领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隋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能,这是审计工作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5年11月,厦门市人民政府根据《审计法》的规定,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厦门市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从此,厦门市预算执行审计(简称“同级审”)正式开始,并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实行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向市政府提交预算执行隋况审计结果报告,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4.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按照现行做法,审计机关一般负责代拟审计工作报告,经政府同意后,再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会做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目前尚无统一模式,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报告的质量,代拟时必须做到“五要五忌”。 一是要高度重视,忌敷衍应付。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机关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高层次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政府和审计机关的声雀。…  相似文献   

5.
周梅 《审计月刊》2004,(5):18-19
《审计法》第要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法实施以来,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探索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路子,在向政府报告审计情况的同时,也为人大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审计中,正确使用审计概念很重要。本谈谈国家审计中三组易混淆的审计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一、审计结果报告与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本级行政首长(或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交的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是指审计机关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出的,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工作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7.
1995年《审计法》的实施,确立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实行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审计制度,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全面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每年及时向政府报告审计结果、向人大报告审计工作,使审计机关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功能更加健全,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一、正视撰写“两个审计报告”存在的缺陷 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我们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称为“两个审计报告”。其中前者是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审计之后.向本级政府(或政府首脑)提出的关于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的书面文书:后者是各级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全过程和全部情况的书面文件。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撰写这“两个报告”普遍还存在一些缺陷.比较突出的是:  相似文献   

9.
《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审计月刊》2006,(8):48-48
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中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有对本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并由各级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的任务,如何完成这项任务,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  相似文献   

1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国务院总理和本级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的审计。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还不尽完善,各级审计机关在进行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展开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审计月刊》2006,(6):53-53
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国务院总理和本级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的审计。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还不尽完善,各级审计机关在进行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展开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5.
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的基本职能,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作为国家最基层的县级审计机关,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被列为年度必审项目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从开展的情况看,预算执行审计对于规范财政管理行为、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财政预算体制本身的重大改革给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和很不平衡,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在现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面临着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十七条对实施财政审计监督作了新的规定,在坚持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法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的同时,应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同级财政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经济监督机制,同时完善了财政审计,更加突出了审计监督的地位和作用,给  相似文献   

17.
搞好同级财政审计的几点看法饶文华《审计法》的颁布施行,在财政审计监督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二是实行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这一规定从法律上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一规定,是从法律上赋予审计机关新的职责,给审计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提高了一个新层次。《审计法》第四条还规定了各级政府每年度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报告。这说明,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不能根据各地情况可审或不审,而是非审不可。因为,政府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这方面的审计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随着各级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以及受政府委托在本级人大常委会上作了审计工作报告,标志着全省1997年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基本结束。1998年是按照《审计法》以及《广东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要求,实施同级财政审计...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点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这就为财政同级审计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