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珊 《成功营销》2013,(2):54-55
在德国、韩国,一些旅行社企业有可能是零售业市场的主流,而在中国旅行社更像是一块“压缩饼干”,未来一个旅行社有可能变成苏宁、变成家乐福。  相似文献   

2.
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并不代表所向披靡,我们也看到:家乐福在韩国曾经出现劳工危机,沃尔玛也曾在南非受挫。这些世界顶级的零售企业.仍然无法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国内的零售企业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了经营手段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还有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法规,本土品牌要联合抗拒进行谈判。综合美国《市场观察》、美联社等媒体报道,前一阵子,曾有业内人士声称,中国家乐福要求中国一些本土日化企业缴纳8%-15%的额外“进场费”,可能导致这些实力不强的本土企业被迫退出卖场。如今,中国家乐福否认了这一传言。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家乐福等一些外资大卖场没有封杀中国日化企业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随着家电连锁企业(苏宁、永乐等)、建材家居连锁企业(如百安居、金海马等)及综合性连锁(如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市场扩张,拉开了家电连锁销售商“下乡”的序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卖场代表着一股“革命势力”,使以百货、家电市场以及由五金交化转变而来的家电专营店等为代表的传统渠道正在被一层层瓦解。虽然在传统家电销售渠道势力中,大商场因客流量大、  相似文献   

5.
韩国:民众有奖举报,法规监管到位 韩国自1996年对外开放零售市场以后,法国家乐福和美国沃尔玛就率先进入韩国市场,开设了多家卖场。但在随后的经营中,家乐福没有入乡随俗,仍旧坚持其向商品供应商收取不合理费用的“国际惯例”,结果遭到韩国上至政府监管部门,下至供货商和普通消费者或明或暗的各种抵制。  相似文献   

6.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如是写道。对于家乐福而言,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十年同样经历了这样冰与火的洗礼。这家零售企业过去是整个行业的标杆企业,曾有“零售教父”美称,它的商业模式一度也非常成功:通过银行贷款、向供货商转嫁成本收取“进场费”以及延期回款实现盈利。家乐福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7.
谢国忠  于欣 《新财富》2006,(1):38-39
韩国的股市和汇市2005年表现出色,经济也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相比中国的“大国家、小企业”,韩国的“小国家、大企业”策略相当成功,韩国企业的优势——良好的组织结构也是中国企业的弱势。从很多角度看,韩国的经验都值得中国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13日.上海炒货行业协会与著名跨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之间长达3个半小时的艰难谈判最后以破裂告终。作为“愤怒的抗议”.上海炒货行业协会旗下的阿明、台丰、正林等10家知名炒货企业将暂停向家乐福超市供货。行业协会出面带领供货企业集体向超市巨头“发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华仔 《现代商贸工业》2004,16(10):31-33
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过一句震惊世人的话:海尔的最大对手不是跨国制造企业,而是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商业巨头。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零售商业未充分开放之前,制造业一直占据着主导市场的地位,零售商业处于被制造企业整合的地位。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今年年底零售商业将全面开放,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超级终端的出现,传统的零售商业被制造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8,(3):26-27
事件: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但生效前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卷入“劳工门”事件。继沃尔玛、华为、泸州老窖等传出变相裁员消息后,世界第二大零售卖场品牌家乐福也在华遭遇退工质疑。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家乐福全国4万多名员工,除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之外,不论工龄长短、合同是否到期,均被要求在去年12月28日之前与公司重新签订为期两年的新合同。家乐福宣称此次与员工重订劳动合同并非规避新法,而是为“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庞亚辉 《广告大观》2006,(12S):45-46
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赶了趟似的,接二连三地遭遇“危机门”。国外品牌如芝华士、杜邦、宜家、沃尔玛、摩托罗拉、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培芝、欧莱雅、索尼、哈根达斯、惠普、戴尔、索尼等,都是身份显赫,似乎具有明显的“扎堆效应”,我们已经进入了“危机四伏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国际品牌遭遇危机门 在已经过去的2006年,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赶了趟似的,接二连三地遭遇“危机门”。国外品牌如芝华士、杜邦、宜家、沃尔玛、摩托罗拉、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培芝、欧莱雅、索尼、哈根达斯、惠普、戴尔、索尼等,都是身份显赫,似乎具有明显的“扎堆效应”,此正验证了笔者推出《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一书时的观点,我们已经进入“危机四伏的年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家乐福事件”的从发生到处理成功整个过程的分析,从中得到对一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必须做到的,以及它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春夏之际,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上海店突然遭遇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部分知名炒货企业,由于不满于家乐福收取高额进场费,终于向这家洋超市说“不”,愤而停止供货,一场炒货大战就此打响。随后,上海炒货协会介入事件当中,代表炒货行业与家乐福展开谈判。与此同时,国  相似文献   

15.
韩国大财团落马 中国大企业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韩国汉拿集团倒闭。这是否预示着韩国将出现大财团破产新的浪潮?专家担心韩国大企业将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么,韩国大企业集团纷纷破产有什么特点?对中国“抓大”战略又有何启示和警示作用? 韩国大财团破产的特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国大财团纷纷倒闭的原因由来已久。长期以来,韩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大财团手中,这些财团曾经为韩国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第110届广交会上,大量珠三角地区出口企业的产品报价比上年提高了20%~30%。面对如此大幅度的涨价,家乐福全球采购总裁邬博业表示,中国仍是全球最佳的采购基地,“中国制造”在家乐福全球超市中有着良好的口碑。2011年,家乐福不但不会因为产品报价提高而缩减在中国地区的采购量,相反还会增加,  相似文献   

17.
零售企业是指设有商品营业场所、柜台并且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经销的百货公司、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像沃尔玛、家乐福等遍布世界各地的超级市场就是零售企业的知名代表,当然,各国、各地都有诸多零售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广泛,销售产品种类繁多,为地区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多贡献。  相似文献   

18.
商会动态     
中国商业联合会举行“在京外资及港台零售企业新春座谈会”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在中国职工之家举行了“在京外资及港台零售企业新春座谈会”,张志刚会长、王琴华副会长和中商联会员部、市场部、国际合作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特易购(Tesco)、家乐福、洋华堂、乐天玛特、永旺、麦德龙、太平洋百货等七家外资和港台零售企业在京的高层管理人员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李欣 《成功营销》2008,(8):60-61
2008年夏天,一种名为露露集团凉茶,包装酷似王老吉的凉茶悄然上市。无论是在华堂超市、家乐福、乐天玛特等等,都能看到露露集团凉茶的身影。开始记者惊诧于承德露露从杏仁露到凉茶的转型,但后经与各方核实后,原来此“露露”非彼“露露”。  相似文献   

20.
韩国历届政府倾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伟大企业”的温床轰然坍塌,“财阀即韩国经济”的“韩国模式”神话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