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分别从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决定理论、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决定理论和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决定理论三方面分析了现行汇率决定理论,在此基础上浅析了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均衡汇率决定与变动的综合平价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平贵 《现代财经》2004,24(4):14-17
现有的汇率理论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购买力平价只重视价格因素;利率平价只重视利率因素;而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虽然从国际收支和外汇供求角度对影响汇率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综合,但它得出的结论和汇率表达式却过于简单笼统。本文在借鉴现有理论科学成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既能统一和说明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又能概括反映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主要成果的综合平价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汇率制度选择一直都是国际金融界具有争议的论题,其相关理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提出一个一般化理论: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总体经济规模、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贸易冲击、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等,它们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影响的权重不同,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决定了特定国家在特定阶段的最优或最合适的汇率制度;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是动态的,随着国家不同或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通过利用国际经验事实证实了这一理论或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规律后,笔者对照中国现阶段的状态,认为总体上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比较合适,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概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前半期汇率决定理论发展的重大成果,虽然它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世界.但仍被认为具有“残存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已有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特点,指出了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在我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汇率制度的重新选择是我国汇率制度的内在要求,并对我国汇率制度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不可能三角理论”揭示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维持汇率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项目开放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是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比较适合的汇率制度,也符合中国渐进式的发展改革道路;最后进一步从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的确定、汇率干预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4-2005年的数据背景和依据,运用汇率决定理论中的两大重要理论分析我图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汇率走势情况,得出利率平价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的结论,并就其可能的原因做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认为,一国货币汇率的衡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和货币相对供求等决定的。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这些均衡汇率理论只是强调单一因素,同现实相距甚远。本文构建了多因素国际竞争力平价模型,认为均衡实际汇率随着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而变化,国际竞争力相对提高,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反之。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多因素中构造国际竞争力这个指标,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然后再基于这个协整关系式计算人民币的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并据以判断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水平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单珊 《时代经贸》2010,(8):56-57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具解释力的汇率决定理论,也是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经常被各国用作制定汇率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建构专用软件PcGive,对1997年1月2007年1月时段的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和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单位根和Johartsen协整的再检验,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但不足以成为我国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欧盟区加权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和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对欧元均衡汇率的决定,得出欧元汇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以及欧盟区加权平均消费物价指数三者间存在协整。同时还通过研究欧元区内部经济因素的变化来分析欧元汇率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汇率脱离之谜是实证检验发现的汇率变化与宏观基本变量变化与汇率理论不符的现象,它特有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从各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汇率理论也由此得到丰富和发展。贸易成本、市场定价、价格指数构造以及汇率的微观结构理论等是解释汇率脱离的基本理论线索。对汇率脱离现象用一个统一的表达式描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汇率脱离之谜的各种理论。  相似文献   

11.
购买力早价理论是最具解释力的汇率决定理论,也是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经常被各国用作制定汇率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建构专用软件PcGive,对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时段的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和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单位根和Johansen协整的再检验,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但不足以成为我国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购买力平价和简化净出口函数:中国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国际交换价值的角度研究了一价定律的内涵,提出了国际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且证明了国际购买力平价是严格意义上的均衡汇率。2009年人民币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6.70元人民币/美元,而国际购买力为5.49元人民币/美元,后者可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的参考。文章还简化了净出口函数,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近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其次是因为J曲线效应;(2)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以提高国际购买力平价,而不是调整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13.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层出不穷,笔者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行为均衡模型的人民币真实汇率错位分析:1997~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并在国际政治经济大舞台上的角色日显重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和走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许多有志之士力主人民币不宜屈服于外国的压力,走自己的渐进改革之路。但汇率的决定与评价的确需要正确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视角,也需要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变化中吸取经验。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了1997年一季度至2005年三季度人民币的真实有效汇率,分析了其错位程度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一种汇率理论,在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这种理论是在金本位制结束之后所兴起的一种理论,这一汇率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的遗留的国际支付以及为通货膨胀之下的货币兑换提供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6.
资本流动会造成一国(地区)汇率的波动,然而,中国台湾却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基本实现了本币汇率的稳定。本文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在此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三次修正,以揭示中国台湾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的理论根源。最后,本文从中国台湾对新台币汇率的政策调控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的提出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在纸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即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其现实意义是指两国间货币汇率在一定时间的变化,反映着同一时期两国物价指数的对比关系。通胀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8.
浅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演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薛宏立 《财经研究》2002,28(2):14-19
在充分有效的金融市场条件下,利率、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一种自平衡机制,而利率平价模型就是该种机制的抽象体现。对于经济和金融都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来说,这种自平衡机制尚未生成,三者之间是一种不协调的关系。但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自平衡机制将会逐步在我国确立。本文在分析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基础上,引入制度摩擦系数,导出适合于我国国怀的利率平价模型,并且用该公式的演化过程来对自平衡机制的逐步建立过程给以表述。同时在分析我国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对利率、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三者之间不协调的关系作出理论分析,对人民币汇率的升(贬)值压力予以预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两个判断标准,采用四种新发展起来的平行数据单位根检验法,对1978年1月-2004年9月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普遍支持了购买力平价,可以认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基础是合理的.但我们认为由于汇率在当代存在着两重作用与二重性,现有汇率理论只能部分地解释汇率的决定.论文对汇率的两重作用与二重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今年以来出现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加以关注,对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的形成机制,根据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并对目前人民币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如何消除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