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发展综合评价与综合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发展指数(RCDI)的来历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综合评价的关系,并基于科学发展观提出新的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及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尤其强调了社会和谐方面。最后,给出新的综合发展指数的简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春枝  刘燕 《经济论坛》2013,(11):34-37
根据城镇化质量的基本内涵,从经济发展质量、城镇功能发展质量、社会和谐发展质量三个层面构建了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12个盟市2011年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定与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瑞娜 《经济地理》2008,28(4):557-559,568
文章从和谐度的角度,研究城市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防洪、社会、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和谐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鞍山1979-2003年各系统间的和谐度,并为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否可持续及其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区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现有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的内涵,以两型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为要求,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长株潭城市群2006—2008年的经验数据,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了长株潭三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差异,整体评估了城市群区域系统与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海洋经济可持续评估指标体系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强调海洋经济综合发展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从海洋经济、海洋科教、海洋生态文明支撑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社会发展基础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市级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构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设计原则予以描述,并提出了基本框架和具体指标内容,为广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发展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益玲 《经济师》2010,(7):59-61
在管理现代的社会,用和谐管理理论新视角研究公路施工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显示出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评价所不及的优越性。文章从和谐度的基本概念出发,并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建立了公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和谐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最后结合对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案例的分析,体现和谐度评价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可持续性直接关系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是否重视并承担社会责任是评价其投融资行为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社会责任视角,借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投资行为和企业融资行为的可持续性进行模糊评价,以引导企业进行可持续的投融资行为,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选取4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组成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引入模糊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社会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社会总和谐度处于一般和较高之间,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哈斯巴根  李同昇  周朝  周杜辉 《经济地理》2011,31(3):360-365,378
结合区域空间功能分区,建立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运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探讨了空间功能影响下的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空间功能影响下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掌握区域的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和区域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标体系框架突出了空间要素的影响,提高了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完整性,丰富了区域发展科学和经济地理学的方法研究体系,为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谐发展提出整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己经成为了高校健康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和谐校园构建状况的宏观评价角度入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目前处于相对空白的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领域进行摸索性研究.通过建立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设计了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概念的提出,联合国有关组织、国家、城市及社区越来越依靠社会指标体系来监测社会发展变化,评价社会。文章通过简要分析和概述国外社会指标应用与研究的重要历史阶段及最新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对我国建设低收入预警社会指标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PERD)的矛盾在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并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能够为各地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不同模式,构建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选择建立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综合评价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在介绍熵值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邓书显  葛磊 《经济师》2007,(11):9-10
文章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和谐程度的运行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和社会和谐程度的几个大的指标的筛选,并施以适当的权重,确定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综合指数,并用以评价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状态,为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并通过实例给出了某区域经济运行与社会和谐状况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和框架体系,确定了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广东省的具体情况对社会和谐程度进行测算和分析。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将和谐社会这一抽象的理念变为量化的统计数据,科学地反映广东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客观地评价广东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是完全可能的。通过指标体系的测算,能够使社会公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综合评价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在介绍熵值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和谐高速公路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交通运输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文章在明确和谐高速公路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和谐高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作了初步研究,对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缺乏全面的、具体可操作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确定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层、系统层和基本层构成,建立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4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变量的函数模型,简便易行,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建设“两型社会”战略的提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在框架、指标赋权及具体评价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评价结果的稳健性也有待增强。由于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基,“两型社会”建设也有赖于科技创新和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基于“两型”生产、“两型”消费、“两型”流通、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两型社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两型”评价指标以减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指标并列设置所导致的指标间的冲突,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要运用组合赋权法、敏感性分析等手段不断优化综合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