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8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是针对十国集团银行实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公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举措被全球银行业所普遍接受,成为全球银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 2004年经多方征集修改建议的新巴塞尔协议完稿,新协议为全球银行业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资本充足率框架,旨在通过建立最低资本要求,强化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在我国的金融改革实践中,银行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所以我国银行监管当局也非常重视巴塞尔协议资本要求。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计量和规定,正好为我们银行业金融改革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国际标准。而研究资本充足率及其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钧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4):124-125
巴塞尔协议是一个对全球银行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国际性银行监督管理合约,代表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未来方向。我国已表示接受巴塞尔协议。这将促进我国银行业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文章从研究新巴塞尔协议出发,探讨如何改革我国  相似文献   

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于2006年底在西方10国集团国际活跃银行实施,对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认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上有着全新的理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10国集团国际活跃银行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要学习《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具体方法,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下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监管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审慎监管的核心,在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约束,降低单个银行倒闭的概率,减少风险,营造银行业间公平的竞争环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势必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影响,本文将从资本充足率计算方式变更的角度探讨新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明红 《南方经济》2003,(12):57-58,15
本文分析《巴塞尔协议》新框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了《巴塞尔协议》新框架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三大支柱为基础,通过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及新兴交易业务风险管理的指导作用,引导银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及变革中的我国银行业而言,适应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护经济和金融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巴塞尔协议产生发展到现在,影响越来越深远。如果一国未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本国银行实行监管,该国银行在国外的业务活动就有可能受到歧视待遇,所以很多国家往往自觉地将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和精神纳入其国内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已加入WTO,银行业将全面开放,而目前我国银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新公布的巴塞尔协议无疑将对尚未做好准备的中国银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中国银行业如何适应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尽快融入到世界银行业的竞争潮流当中,将是一项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雷立钩 《北方经济》2006,(18):54-55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于2006年底在西方10国集团国际活跃银行实施,对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认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上有着全新的理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10国集团国际活跃银行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因此,要学习<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具体方法,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4年英国《银行家》1000家大银行的排位情况和综合数据的发布,不仅显示了全球银行业业绩的变化,而且也有未来发展的新迹象;伴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正式颁布实施,国际银行业发展不均衡和挑战严峻性将愈加明显,银行发展机遇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0.
监管资本套利动因及对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花 《开放导报》2005,(6):99-101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其根源是银行最优资本和监管资本要求的不一致。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仍然面临监管资本套利的问题。监管资本套利在对银行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管理和监管分阶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刘飞 《科技和产业》2006,6(5):35-37
为了使监管资本对操作风险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进行精确计量并使之与银行潜在经济风险相匹配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旨。本文对新协议中关于操作风险资本金计算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剖析,有助于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模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也开始了关于操作风险的量化和管理,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出台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进入实质阶段。  相似文献   

12.
信贷高增长形势下银行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银行业信贷也高速增长,在支持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面临的风险骤增。银行业应该贯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精神,结合实际,全面管理新形势下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3.
Banking regul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is a growing realization that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must keep pace with globalization and with advance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1988 Basel Capital Accord was an attempt to align regulatory capital with the actual underlying risks that banks face, thereby improving the soundness of the banking sector.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due for implementation in South Africa in 2007, refines this principle and remedies some of the flaws of the 1988 Accord. This paper considers whether such implementation would have an effect on lending patterns and credit expansion in South Africa. It falls into five parts. Section 1 examines the rationale for the 1988 Basel Accord and outlines 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New Accord. Section 2 reviews some of the criticisms directed towards the New Accord, concentrating on the speculation that its implementation will adversely affect bank credit expansion. Section 3 proposes a method of research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the New Accord in South Africa. Section 4 analyses the trends in South African banking and considers how the New Accord may affect bank behaviour. Section 5 concludes.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协议在国际银行业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在保证稳健经营和公平竞争精神的基础上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一直致力于寻找银行业监管和自我管理的最优做法并进行推广。本文结合巴塞尔协议Ⅲ的相关内容,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银行业风险性和盈利性的不平衡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当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之时,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却出现了业绩急速下滑、逾期贷款激增、坏账比例增多等问题,引起了IMF和国际评级机构的特别关注,哈萨克斯坦政府及时出台“反危机计划”,通过对“问题银行”的债务重组、注资等,扭转了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危机。然而,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并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不良贷款、收不抵支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银行。本文从国际评级机构对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评价入手,结合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现状,对其进行潜在信用风险的分析,认为哈萨克斯坦银行业依然存在贷款质量低下、收不抵支、巨额亏损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巴塞尔协议Ⅲ的逐步实施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提出转型要求。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信贷领域。还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才能符合转型需要。在国内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以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正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马华 《特区经济》2010,(6):65-68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已经纳入巴塞尔委员会、欧盟、美国及香港监管当局最为重视的监管建设之一,并形成共识:在并表基础上的母国全面监管原则。我国银行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构建我国的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体制:即以国外立法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并表监管实践,从监管银行机构之类型、监管之内容、监管之方式、监管之国际合作与跨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并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导下的我国银行内部评级法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based approaches,IRB)的引入是新资本协议的重大突破之一。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是适应新的监管要求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引入内部评级法的原因和在引入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实施IRB规划的建议框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采用先进的内部评级法管理信用风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与方向,建立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