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断实施和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调节土壤养分,促进磷钾肥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范围。本文根据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涵,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秸秆直接还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田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量,而秸杆焚烧还田的作用不显著。秆秸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全N含量。秸秆腐解速率受还田方式的影响大,而与还田量关系不大;玉米产量随着小麦秸秆覆盖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秸秆2倍量还田的小麦不减产。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保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用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可以更好地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的意义,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筛选试验过程,以期通过研究,改善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和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是否是村干部和秸秆还田是否改善土壤质量这两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基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N0、S+N0、S+N75、S+N225、S+N375五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溶解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生产中每年产生的玉米秸秆约有3.5亿t。当前,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利用玉米秸秆,成为生物质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秸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补充土壤养分,增强土壤肥力,特别是在小麦生长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现状,探索减量施氮、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土壤氮素的淋失风险,以期为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连续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定位试验,分析耕作(少耕和常规耕作)、施氮量(无机氮0、200和300 kg/hm~2)和秸秆(还田、不还田)等措施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无机氮累积、土壤—作物体系氮平衡状况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过量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高达221 kg/hm~2,过高的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玉米高温多雨季氮素淋洗风险。3年氮平衡累积量比较显示,过量施氮、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3处理的氮平衡值无显著性差异,以少耕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最低,为236 kg/hm~2,过量施氮处理最高,为281 kg/hm~2,三者均显著高于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平衡值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无机氮、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大量盈余会导致0~10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大量累积,尤其是硝态氮大量累积。少耕和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过量施氮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壤无机氮累积量、氮平衡值和作物产量,少耕或者常规耕作下,可以利用秸秆氮替代过量无机氮,降低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态环境系统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对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田的生产、耕种能力,就需要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进行研究。目前,秸秆还田是最具优势的措施。就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了还田措施的关键点及所产生的效益,希望能够对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秸秆全量还田是解决秸秆焚烧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环境污染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麦秸秆还田的作用,探讨了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模式,指出秸秆全量还田下水稻机插遇到的难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顾问》2021,(5):20-21
青贮春玉米宽带套作大豆轻简绿色技术模式在四川省阆中市西充县进行了多年示范,玉米秸秆过腹还田,畜禽粪污同时作为种植业肥源,返馈于农田,在示范区平均提高土壤有机质36% ,同时减少化肥用量约40%,显著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本技术适宜在西南山地玉米主产区,尤其是丘陵开阔地带、农牧业交错区及类似生态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种植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小麦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在提高小麦产量以及质量的同时,帮助种植户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用玉米秸秆外皮生产人造板,用髓制作模压包装材料。用叶及剩余部分生产固体成型燃料、氨化饲料或直接还田的综合利用技术的工艺流程和特点。该技术对于有效利用玉米秸秆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98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达8,000多亿斤,也就是说,每年光粮食籽粒就从土壤中提取有机质4亿吨。按籽粒与秸秆之比1:1.5计算,每年还要从土壤中取走作物秸秆6亿吨。这些秸秆中,要有2.3亿吨作为农民烧柴烧掉,还有少量作为轻工业原料,尚有3.7亿吨秸秆经过各种途径还田。利用秸秆作饲料先喂牲畜,然后利用牲畜粪便肥田,有些地方利用秸秆种植蘑菇等综合利用,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目前不少地方由于还田的方法不尽合理,损失了秸秆的应有价值。少数地区浪费作物秸秆的现象很是严重,甚至无故烧掉。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肥力减低。为此,提高作物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必须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 一、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可根据具体蔬菜对象选用堆沤(堆肥、沤肥、沼气肥)还田、过腹还田(牛、马、猪等牲畜粪尿)、直接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等多种形式。秸秆直接翻入土中,一定要和土壤充分混合,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增加肥力,加强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综合能力,还能减少秸秆焚烧保护大气环境.利用秸秆还田机直接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已经成为目前处理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方式. 目前市场上保留的机型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锤爪型、Y型甩刀型、直刀型、鞭式甩刀型.但提高秸秆还田机刀轴的转速是所有厂家的共同要求.秸秆还田机刀轴的转速从最早的1200~1500转提高到目前的1600~2000转,有的甚至提高到2200转以上,大大提高了秸秆的粉碎质量.但还田机刀轴转速提高的同时,拖拉机的负荷加重,还田机超转速、超负荷,将会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如果可以根据负荷合理的选择刀轴转速,也能提高粉碎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低能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要补充养分。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果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还应趁早春土壤返浆时再补施碳铵10-15公斤,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二、要补充水分。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未浇封冻水的地块,要早浇水,并及时铲蹬,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为微生物括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秆腐解,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玉米秸秆资源丰富,每年大约生产秸秆3000万吨,传统上玉米秸秆主要用于燃料,饲料,用作饲料的秸秆数量有限,随着煤炭,燃气在农村的广泛应用,用作燃料的秸秆数量也越来越少,因此闲置的大量秸秆资源急待开发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节本增效农业生产措施,为了扩大此项技术普及,现将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及作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又一季玉米的收获,秸秆还田又成了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日,广平县十里铺乡大留村农民宋阳君研制出一种全破碎式玉米秸秆还田机,不仅可以把玉米秸秆全部破碎,还可以把地下玉米茬粉碎。日前,这一发明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通过了省农机总站的产品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正>100个今年农业部公布了首批100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按照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国性示范基地总数将达到1000个。40 元今年黑龙江省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每亩补助40元。补助对象为全省地方(不含农垦)在本县(市、区)实施玉米秸秆翻埋、碎混直接还田作业,并安装具备秸秆还田远程自动检测仪器的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