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发展、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移动支付或将成为新一代主导支付手段,同时也成为需要密切关注的监管对象。美国移动支付监管以支付效率、创新、安全、获得为目标,尤其关注支付系统的安全和效率、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美国各类监管机构持续跟踪移动支付的监管新需求,移动支付业务得到了严密监管。以美国为借鉴,我国移动支付监管应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职责、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准入与业务双重监管、强化移动支付行业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支付业务、支付工具不断创新,电子支付发展迅猛.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我国也逐渐加快.移动支付在带给客户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对银行业信息安全和银行监管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移动支付的概念,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移动支付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移动支付因其隐蔽、快捷、复杂等特征极易成为洗钱活动的利用工具,因而蕴藏着较大的洗钱风险。在监控洗钱风险方面,移动支付机构的角色最为特殊,既可能与监管当局一起发挥积极作用,也可能会出于自身成本或利益考虑而消极监管,甚至还可能会帮助洗钱分子逃避监管或与洗钱分子一起共同参与洗钱。基于洗钱者、支付服务机构和监管当局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移动支付洗钱风险的监管策略问题。结果表明,监管政策松紧程度直接影响支付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合作意愿。加大惩罚力度虽然能提高洗钱成本,但过严监管会大幅提高支付机构的反洗钱合规成本和客户流失损失,进而诱使支付机构与洗钱分子合谋。此外,科学的激励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移动支付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共同监管意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产品不断丰富,移动支付产业正步入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商业发展模式不清晰、监管机制不完善、支付安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从商业模式、监管机制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迅猛,电子支付体系日趋完善,电子支付迎来了包括互联网支付企业、移动支付企业、预付卡企业、银行卡收单企业在内的多元化运营主体并存的局面。电子支付成为支付体系中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电子支付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正确评估其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是监管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外移动支付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得以普及。移动支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普惠化的现代金融服务,而且使支付服务在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移动支付生态闭环。移动支付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其中蕴含的洗钱风险不可小觑。本文首先描述我国移动支付的基本情况,分析移动支付业务在反洗钱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反洗钱监管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冉俊 《武汉金融》2012,(7):66-68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飞速发展,市场规模急剧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即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与之相反,监管体系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监管机制和政策引导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吸收借鉴了国外移动支付监管机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创新监管促进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7,(18)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繁荣。移动支付迎来了春天。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首的移动支付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方便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然而,移动支付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法律风险、支付流程风险、资金代管风险,这些极大的影响了移动支付公司财务的内部控制。因此,本文就移动支付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要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推动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发展存在诸多风险,如法律缺乏风险、资金存管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我国的支付监管也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借鉴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网络支付的监管经验,完善我国支付体系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康华一 《金融会计》2014,(12):18-21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移动支付终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系统风险、欺诈风险和消费者权益侵害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加强法规标准等顶层机制设计、构建产业链主体合作共建的业务发展环境、强化移动支付业务主管部门间的监管协作、提高移动支付消费者安全教育水平等方面,就加强移动支付风险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