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斌 《市场论坛》2004,(10):24-25
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创造就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同样,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中国就业问题最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农业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到200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42亿人,占全国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2.4%.(2000年总人口12.6583人,就业参与率56.2%)这相当于我国农业劳动力中有效劳动时间不足3/5,剩余劳动时间2/5以上.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的总产出损失相当于GDP的20%~30%;造成的居民消费损失相当于GDP的2%~10%.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但是农业附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6%,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因此,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根本在于开发和利用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2005年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2005年就业形势(一)2005年劳动力供给预测1.2005年劳动力供给由劳动年龄人口决定。由于中国还处在人口规模和劳动年龄人口扩张期,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外推,2005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200万,约900万有就业要求。其中,大学毕业生340万人需要就业。2.2004年年底,约890万  相似文献   

3.
杨斌 《市场论坛》2004,(7):24-25
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创造就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同样,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中国就业问题最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农业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到200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42亿人,占全国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2.4%。(2000年总人口12.6583人,就业参与率56.2%)这相当于我国农业劳动力中有效劳动时间不足3/5。剩余劳动时间2/5以上。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的总产出损失相当于GDP的20%-30%;造成的居民消费损失相当于GDP的2%-10%。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但是农业附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6%。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因此。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根本在于开发和利用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是我国最大的劳动力群体。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是“十二五”时期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以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形式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的一个内陆省份。1995年,全省总人口5727.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2.44万人,农业人口4224.68万人。人平耕地0.86亩,劳平2.7亩。在全国的人口位次排第9位,人均耕地排14位。 近几年来,全省人口在每年增加70—80万人,耕地面积每年减少20多万亩的情况下,农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初步走上有序轨道;农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增长。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了劳动力的就业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导刊》2005,(20):28-29
四川省人多地少,农村人口6885.7万人,农村人均耕地0.8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省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04年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其中向省外输出7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6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4%。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的失业率究竟是多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天勇 《财贸经济》2003,(11):18-22
对于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是多少,各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应当按照过去20多年中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这个较为稳定的系数来推算,比较科学和客观,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应在55%水平上.按此推算,城镇失业人口加600万长期在家没有工作的职工,中国2002年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12.44%,为3437万人.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曲线呈下滑趋势.中国如果按真实城镇失业率计算,2003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4490万人,而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的2400万.中国未来18年中,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将是2003-2010年,2011-2015年次之,2015年以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将趋缓.期间,劳动力供给的最大来源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其次较难的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结构调整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城镇本身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并不大;最保守估计,需要创造2.7亿多个就业机会,每年需要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供城镇新增、农村向城镇转移和城镇下岗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一、乐山市夹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夹江县现有总人口35万,其中农村人口29.5万。劳动年龄内实有劳动力人数为17.5万人。根据全县300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1.49万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资本占用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产业。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这些产业中,中小企业吸纳的劳动力比大型企业多。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03年,全国15—64岁的人口有909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 .4 % ,约占全球1/5强;全国就业人口7443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劳动力成本低,已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  相似文献   

10.
加快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人均耕地仅0.5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改革开放前,占全省人口80%以上的农民基本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到1978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1465.2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达1300.9万人,仍占农村劳动力的88.8%。2002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2185.6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达9  相似文献   

11.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2003年全省总人口9667人.其中.农村人口703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2,8%。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达到130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近30%。农民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达500多亿元.这些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建设。近几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面对这些新特  相似文献   

12.
邵作昌 《中国市场》2006,(1):138-139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对山东省济宁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邵作昌 《中国市场》2006,(2):138-139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34亿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约1000万人,他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使许多农民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从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为此,笔者对山东省济宁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获得许多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河北省总人口达到680.8万人,其中农业人占约5310.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7.5%.在这些劳动力资源中,约3900万左右为农村劳动力资源,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计算,农林牧渔业生产有1000万左右劳动力就够了,但实际上农村第一产业容纳着1672.26万人就业人口,其中有672.26万人隐性失业.除去全省乡镇企业吸纳和流动出去的1200万左右农民工外,目前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700万.高度重视和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就业,事关河北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有9亿多农村人口。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阻隔城乡交流的各种制度障碍受到了巨大冲击,农民逐渐恢复了流动的活性,大量的农民走进城市务工。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农村流动人口为12107万,且每年新增农民工愈800万,截止到2003年,实际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已达9900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的13%左右,在中西部一些地区甚至达到了20%—30%。  相似文献   

16.
九五"期间的劳动力供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口增长型供给,即劳动力的自然供给;另一类是发展型的派生供给,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力由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发展性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供给。相对于"七五"和"八五"来说,"九五"的第一类供给压力有所减少,5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值为5123.75万人,实际要求增加就业的规模大约是4356万人,其中1176万人在城镇,3180万人在农村。但"九五"期间改革型的就业压力明显大于"七五"和"八五"。由于改革产生的深层次问题都积累到了"九五"时期,如破产企业人员安置问题、停产半停产企…  相似文献   

17.
改变现阶段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现状,探索有效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模式和路径,是切实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难题,保障河南省城镇化进程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待转数量巨大,培训任务艰巨。本文梳理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通过调查和分析,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具体问题,提出强化转移培训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在城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已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劳动力市场开始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2004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为2.8476万人,比上年底增加83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为35.2%,较2003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在增加的城镇就业人员中,主要还是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就业的。研究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特点,对于探讨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推动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劳动者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约有3600万的劳动力处于失业或者稳性失业状态,约占总劳动人口的52%,农村中约有1.5-2.2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左右,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占中国大部分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