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 (以下通称为会计标准 )有没有与中国国情相联系、相适应的有别于他国的东西 ,要不要保留这种具有特质的东西 ,等等 ,是目前我国会计界探讨乃至争论较多的焦点问题之一。换言之 ,就是我国的会计标准有没有中国特色的问题。赞成、同意中国的会计标准具有中国的特色 ,认为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经验 ,制定中国式的会计标准 ;反对、怀疑中国的会计标准具有中国的特色 ,认为宜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 ,不必强调中国特色而另搞一套自己的会计标准。两派观点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兹择其要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我认为是指在长期会计实践中形成 ,指导中国会计实践的有别于外国的会计理论。所谓“有别”是指这种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或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不同于外国的观点。据此 ,我认为“管理活动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会计理论。一、管理活动论的产生和形成根据马克思学说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生产本身的活动 ,另一方面是对生产活动的管理活动 ,会计活动应属于后者。马克思在考证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认为 ,会计在成为一项独立的专职工作之前 ,是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以外的“附带”工作 ,这…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建设是我国当代会计改革的重要标志,它被誉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国进行会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那么,何谓“中国特色”,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又是如何加以体现的呢?笔想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土化”与“国际化”运动是20世纪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一个共同的特征,这种世界性的社会思潮是对社会科学“西方化”的一种反叛,同时又承认“西方化”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早在80年代,我国会计界就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会计理论体系,但从90年代开始,中国会计学本土化研究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动摇,甚至有人公开否定中国特色会计学理论,认为中国会计学应该全面国际化或西方化。笔者认为中国会计学本土化研究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应该向纵深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会计学本土化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目标、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这次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企业会计制度》是在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充分吸收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按照会计要素的科学定义,借鉴国际会计的最新惯例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后制定的。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会计改革高潮的兴起,也表明中国特色下的会计“双轨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会计规范标准上缺一不可。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应地要求会计模式进行改革,我们认为,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反转过来又指导会计实践,因此,我国丰富多彩的会计改革在为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开悦了广阔道路的同时,又急切地呼唤着新的会计理论进行指导,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会计理论的研究还远远地不能满足会计改革的需要,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使我们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就给会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课题,而我们的会计理论尚未能对日趋复杂的会计实践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出现了所谓会计工作难做、会计难学、会计课难讲的所谓“三难”问题;世界难题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它正在影响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对此,我们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结合上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治理办法;举世公认,会计同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会计总是一定环境之下的会计,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事的会计实践和建立的会计理论也自然应有中国特色,然而,当前我们的会计理论在较多方面还比较幼稚,甚至可以说还处于东施效,邯郸学步的阶段,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还未真正地建立起来;人们都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这就意味着社会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并向会计理论提出新的挑战,对这,我们的思想准备还很不足,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从学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下列的三个方面是主要的原因:第一,我们已经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经济体制,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摸着石头子过河”,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真正建立,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后才能定位,因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有着相当的难度,第二,同我们有些同志对会计的认识有关,在相当长时间里,会计被认为是一种“技艺”,可以通过手把手那种师徒式的传授方法,会计无理论可言,直到今天,这种认识误区还远远没有消除,会计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空洞无物”的东西,按此说法,开展会计理论研究又有何益;第三,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的庄严性在于:“刻苦与成功往往不成比例”,或是有耕耘未必有收获,这样,对某些急功近利者来说,也就望而生畏了,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动摇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学军 《电子财会》2005,(10):57-60
会计有没有、要不要以如何体现中国特色,是研究我国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首要课题,也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立足点。虽然我们已经确立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但是,目前关于会计中国特色仍然存在不少异议,其主要观点如下:(1)会计作为无国界的应用工具,其本身不应该具有特色;(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体系与西方会计比较有中国特色,但现在建设市场经济,就不应该有特色了;(3)中国会计要走向世界,实现会计的国际化,会计改革不存在中国特色,而应完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4)要推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就不应强调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5)如果过分强调会计的中国特色,就可能在吸收与借鉴外国会计理论与经验方面形成一种障碍,以至影响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律、政治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中国会计的特色。会计有没有必要、要以何种方式体现中国特色,是研究我国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首要课题,也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立足点。虽然我们已经确立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但是,目前关于会计中国特色仍然存在不少异议,其主要观点如下:(1)会计作为无国界的应用工具,其本身不应该具有特色;(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体系与西方会计比较有中国特色,但现在建设市场经济,就不应该有特色了;(3)中国会计要走向世界,实现会计的国际化,会计改革不存在中国特色,而应完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4)要推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就不应强调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5)如果过分强调会计的中国特色,就可能在吸收与借鉴外国会计理论与经验方面形成种障碍,以致影响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管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的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同财务会计相比,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更侧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进程始终围绕“规划”、“控制”两个侧面进行。在我国,虽然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基本还处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翻译和介绍阶段,没有能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应有模式。但是本人仍然认为,目前管理会计的一些科学方法,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事例(一)运用“盈亏临…  相似文献   

10.
王瑞龙 《广西会计》2003,(12):10-1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能动地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会计标准毫无疑问属于上层建筑。首先 ,会计标准具有社会属性 ,是政府或利益集团意志的表现。即便是西方会计学者也承认 ,“会计准则的制定已成为一种政治过程 ,这一过程要求准则制定机构有‘精致平衡’的能力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任何一个会计准则都是政治行为的结果。”其次 ,我国和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的国家 ,会计标准都是由政府制定的。我国的会计标准由财政部组织制定。财政部根据一定时期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 ,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拟出…  相似文献   

11.
尽管我国的会计学科早就存在“管理会计”的元素,但通常认为我国学者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入西方“管理会计”这个名称的,后加以消化、吸收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已故的厦门大学会计学系余绪缨教授因此而成为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的开拓者与奠基人。然而,纵观我国这三十余年来的管理会计发展历程,我们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唐僧取经”式的理论研究,我本人甚至也加入了“唐僧取经”的历程,积极推演源于西方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和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等管理会计理念。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一名“老兵”,我一直在反思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国风味”体现在何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如何既彰显中国特色又融入世界知识主流呢?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江苏省会计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财政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会计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深入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关会计监督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会计学辞典中并没有“会计监督”一词.因此,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中国会计理论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方面。在中国,会计监督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对会计监督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尽管争论历时已近半个世纪,但对究竟什么是“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会计监督”是否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这些问题,至今也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会计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回顾我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会计工作的成功经验,宣传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成就,明确新形势下会计工作思路和未来发展目标,天津市会计学会日前召开了纪念“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我市会计学界知名学者、厂矿企业的总会计师等1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与会人员就“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会计改革的丰硕成果”、“我国会计改革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变化”等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了心得体会,重温了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不平凡的历程。现将与会人员的座谈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浅议中国会计特色与会计国际化兰丽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还是照搬西方现成的会计,亦或按国际会计准则建立我国的会计准则?这是近年来我国会计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在此,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建立有中国特色会计的客观必然性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会计...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处于全球一体化时代,强调会计监督的中国特色会消弱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笔者认为,我国的经济特色、特有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中国特色。“美国模式是美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移植到其他国家,这种模式就会与其社会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调控手段和调控方式、文化传统等等与它国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绝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会计监督体系,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会计国际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改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完善会计标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谈点自己的认识,愿与大家商榷。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一是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在《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条中作了高度概括:“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同时,《企业会计制度》还对其适用范…  相似文献   

18.
陈丹 《重庆财会》2002,(5):47-47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特色”一词定义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开放性,它随着事物所处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特定的会计模式是建立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之上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模式的特殊性,任何超越特定会计环境的抽象的会计模式是不存在的。中日会计的特殊环境决定了中国与日本会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我爱《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因为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对《中国乡镇企业会计》的爱,归纳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爱“读”。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其乐无穷,是一种精神享受。尽管她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刊物,但她很有特色,通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这个窗口,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透过这方小天地,我看到财会人物的风采,看到了编者、作者、读者融洽一体的感人场面。这份刊物还让我结识了各地的朋友,因而我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常读不倦。第二句话是爱“评”。《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是一位挚友和良师。她方向正、目标明、内容实、…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既反映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背景,是特定环境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结合国内实际,走中国特色之路。文章对我国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