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民增收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农民增收问题日益突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党和政府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就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是建设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解决中国农民就业问题,核心是路径选择,对路径选择的背景和选择的价值趋向进行分析,可为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倪源 《魅力中国》2013,(14):283-283
随着我国后工业时期的到来,农民进城务工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2010年6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状况报告》披露: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并以每年5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说起农民工进城,“两栖”是最准确的字眼,  相似文献   

4.
王莉 《魅力中国》2011,(14):177-177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是否享有平等权值得人们深思。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农民的平等权等公民权利已成为不可忽视也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对农民的歧视对待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农民权利现状,以农民平等权为视角,分析我国农民平等权缺失的原因以及实现农民平等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蔚 《乡镇经济》2006,(2):41-44
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这个危机感的推动下,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可谓是见仁见智。本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探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治本之策一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意识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现实的巨大变迁而出现的,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中国农民的共识。公平意识、学习意识、进取意识、眼光长远意识等已成为中国农民意识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奉贤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已建立35家,计划今年再组建20家。最近,我们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作了调查,看到合作社在短期内已初步显示出成效,成为农民创业增收的新载体,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目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三农”问题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则是重中之重。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国内外实践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增收呈正相关关系,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针对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法国政府对农业和农民问题十分重视,加上欧盟农业政策的支持,法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检芳 《广西经济》2003,(12):37-37,41
农民增收非小事,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当前,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衣民、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少数地区的农民收入甚至不能保证最起码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呢?陕西省旬阳县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制度创新入手,巧用“加减乘除”法,研究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沈飞松 《今日重庆》2012,(12):46-47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数规模已达到2.61亿,人口流动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转型过程中突出的民生问题。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与稳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党建中 《发展》2007,(9):50-51
近年来,临洮县将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全县平均每年异地输转人数10万人次左右,2006年达到了11.1万人,年平均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2006年达到了2.6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农民就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是建设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解决中国农民就业问题,核心是路径选择,对路径选择的背景和选择的价值趋向进行分析,可为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云南省农业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农产品出口与农民增收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提出后,其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迅速发展。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日益加强,已成为云南省农民增收的主要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孟湖 《浙江经济》2002,(4):28-29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2元,连续十六年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成为全国住得最宽敞的老百姓;农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昔日城市家庭中才能看见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如今也已进入寻常农家。但是,面对日渐宽裕的生活,浙江农民并不满足。他们不断扬弃,不断跨越,以一种与时俱进的豪情,向新世纪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7.
因农致富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椰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兴,以自身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例现身说法:椰树集团作为加工椰子的龙头企业,每年加工量可消化海南年产量的60%,仅此一项就带动了50万农民脱贫;目前集团6000员工中,近一半是农民,集团已发展成为以工带农、反哺农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8.
何敏敏 《发展》2011,(11):124-12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仅经常出现在有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研究文章上,现在也频频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这一短语已深入人心,已有很多人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及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本文对以前的文献进行总结,把这问题放入"三农"问题的背景中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以始料不及的速度迅猛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达6000-8000万人。流动人口已构成我国大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是指暂时离开户籍所在地,并跨越一定的辖区范围前往他地,并不时返回的人口。我国流动人口在人员组成上,以农民为主;在职业构成上以从事工业建筑、商业服务者居多;在年龄构成上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在文化构成上以初中或初中以下的人为多。数千万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经济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其积极的影响表现为;1、流动人口促…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各城镇出现的新的人口问题。近年来城区流动人口已进入家庭化阶段,"举家进城"已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他们进城务工经商,广泛参与城镇建设,其未成年学龄子女也随之进城,子女就学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人们面前。目前流动人口学龄子女的就学状况如何?对此,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湖南省城调队及邵阳市城调队在邵阳市进行了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