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是一种以公司控制权移转为目的的对目标上市公司股份的大规模公开购买行为,极易给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带来侵害。各国都将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重要内容。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保护问题作出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证券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颖 《价格月刊》2006,(7):20-20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存在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场内收购和拍卖收购四种形式,不同的收购方式对价格决定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上市公司收购方式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价格决定机理.  相似文献   

3.
周刚  杨赛勤 《商业研究》2000,(12):64-65
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票的一种行为,在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股份回购是一种合法行为,而我国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上市公司对本公司股份进行回购.虽然我国公司法对禁止回购本公司股份也作了例外的规定,但由我国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回购机制的不公平性和内幕交易难以防范等,股份回购在我国还不具有广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葛淑玮 《北方经贸》2009,(5):122-124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已经依法上市趸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以获得或者巩固对该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的行为。上市公司收购作为企业发展、扩张、调整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对于其制度的完善,始终是各国证券监管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通过购买本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管理层收购是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形式之一,对于推动国有产权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等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股权交易价格的公正性难以保证、管理层融资渠道过少、可能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伤害、收购方未切实履行信息披露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6.
反向收购上市(又叫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原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可以获得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由于IPO审批要求较高再加上反向收购上市相对于IPO而言具有很多自身优势,使得这种上市方式愈来愈受企业的青睐。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企业进纷纷进行反向收购上市活动背后深层次动因。  相似文献   

7.
举牌收购或成潮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城 《新财富》2005,(6):64-70
通过对历次被举牌收购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被举牌的上市公司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它们的流通股比例较高,二是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鞍少。从这一角度而言,流通比例超过50%的191家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没有超过25%的221家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举牌者狩猎的目标。同时,在二级市场或上市公司内部事先存在的伏兵,是举牌方收购取得成功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收购绩效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武  谢海东 《商业研究》2004,(4):134-136
上市公司收购的发生,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也日益成为包括证券交易所、券商、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起步较晚,尚处初级发展阶段,对上市公司收购仍是个新生事物。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收购现象,特别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影响,对于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上市公司收购的调整是各国证券法的重要内容,对收购的不同态度导致各国收购法律制度具体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在跨境上市的场合,由于各国“收购法”内容的差异,如何适用法律是各国在允许外国公司在内国上市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欧盟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制定的《要约收购指令》强调合作监管,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的法律适用规则实际以公司母国监管和母国法适用为主,但在不具备统一市场基础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这种法律适用规则难以得到上市地国的认可;美国强调“影响原则”扩大适用本国法以保护美国投资人的利益,是一种扩张性的法律适用规则;在我国资本市场面临开放的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简单规定外国公司在中国上市适用中国“收购法”显然不能适应将来出现的复杂情形.对于外国公司在中国上市的收购规制,应以章程和上市规则等自律规则调整为主,以实现我国法律对境内投资者保护这一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分为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两种方式。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把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方式,概括为4种情形:股权转让、债券转让、资产出售和增资扩股。但事实上,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外经贸财会》2005,(8):58-60
为规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的行为,依据《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分析了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模式,将这些并购分为直接收购方式、间接收购方式和其他特殊方式,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作一比较和探讨.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协议收购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中具有效率性的制度安排,但这种交易制度在实践中难以保障并购交易的公平性;要约收购有利于改善并购交易的公平性,但现行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影响了并购交易效率.为提高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的有效性,现行的并购交易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要其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是我国资本市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实行管理层收购是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了2000—2003年间我国实施MBO的32家上市公司在MBO前后两年的11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财务绩效现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中小板上市公司在并购方面的动向值得关注。华兰生物、凯恩股份、德豪润达等先后宣布了收购公司股权的消息。这些收购共同的特点都是被收购方和收购方的主业有关联性,表明了这种并购是针对公司主业发展壮大的要求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市场的不成熟,MBO在中国目前实行的条件还不充分,本着优化资源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目的,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同时抱着创新的精神,来对待它,在客观的基础上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孟祥秀 《商场现代化》2006,(33):153-154
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是实践中最常用的两种收购方式。在股权分置阶段,协议收购不失为获取公司控制权的一种最为现实可行的途径。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推进,随着股权的分散及控股股东的减少,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公开要约收购将越来越多,并最终成为公司收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例进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本文以粤美的为个案,分析粤美的的管理层收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由此联想到的问题和进行管理层收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上市公司收购提供了基本条件,可上市公司收购会给目标公司股东权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公司的收购者与目标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最容易损害目标公司的股东利益。本文通过对目标公司股东权需要保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英、美等国较为完善的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规范,同时结合我国公司收购立法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股东权保护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股权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很高比例的非流通股,使并购活动缺乏定价依据,从而容易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等相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并购融资的效率。股权改革后,股票实现全流通,股价能够代表所有股份的价值,加上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的实施,将改善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本文将结合新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实施讨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