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东亚经济高速增长中的隐忧曲阜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冯继康TheSecretWorriesofTheHigh-SpeedGrowthOfEastAsia¥FENGJIKANGAbstract:Since1990s,eastasiahasmadegrea...  相似文献   

2.
亚洲四小龙及东南亚一国家以强劲的出口势头和迅猛的经济增长而雄踞于世,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被称作“东亚奇迹”。然而美国克鲁格曼教授却认为“东亚无奇迹” 他的理由是东亚的经济高速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和储蓄率增加。以新加坡为例,劳动力从1960年的27%增加到1992年的  相似文献   

3.
侯高岚 《亚太经济》2005,73(6):14-16
关于东亚增长源泉的“克鲁格曼命题”的争议似乎早已平息,但是对于大多数面临经济赶超使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生在东亚的“奇迹”和“危机”所包含的经验和教训仍具有深远的含义。本文结合“克氏命题”,从后发优势视角重新审视东亚经济赶超模式,剖析东亚奇迹和危机的根源,探求更为合理的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世纪之交东亚经济增长的思考冯继康高凤军90年代以前,东亚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东亚称之为“高成就的亚洲经济区”;在1965—1990年间,东亚地区GNP年均递增5.0%,远远高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年...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成功地运行,都离不开该模式运行其间的社会文化背景。东亚经济赢得长达30年的经济增长,造就出东亚"奇迹",其间闪耀着东方文化的光芒。研究东亚模式的文献可谓浩如烟海,大多数人把东亚模式的特征主要归结为:政府主导经济、高储蓄、外型经济等三项,而且把东亚经济奇迹也归功于它们。可是,这次亚洲金融危机袭击了东亚,使东亚模式、东亚奇迹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使东亚文  相似文献   

6.
关于“东亚奇迹”的讨论,是目前亚太经济圈里的一件大事。 年初,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在《外交季刊》上撰文,对流行的东亚“小老虎”创造了东亚“经济奇迹”和“21世纪将是东亚世纪”的说法提出质疑。在这篇名为《虚幻的亚洲  相似文献   

7.
“东亚模式”与东亚经济奇迹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国 《亚太经济》2000,(1):9-11,58
本文试图对“东亚模式”的内涵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界定,并通过对金融危机中暴露 出的东亚经济内在问题的分析,阐明东亚经济增长的特征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谈东北亚经济合作,人们首先遇到的是东北亚的地理范围如何界定的问题。我认为东北亚地区只应包括日本、中国(含港、台)韩国和俄罗斯、蒙古与朝鲜六个国家,其中俄罗斯还只是其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1.东北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在当今世界上亚太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东亚则是亚太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在东亚,东北亚又是经济实力最强和发展最快的地区。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被誉为“东亚奇迹”。正是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亚太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增长。而构成东亚经济奇迹的,不仅是6O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发…  相似文献   

9.
对拉美、东亚经济发展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琦 《山东经济》1999,(1):23-27
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一书中的资料,1965—1990年,东亚8个经济实体(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拉丁美洲将近快两倍,同时,收入分配也得到了改善,1960—1985年,日...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从奇迹到神话的沧桑变迁后,技术供给和销售市场过分受制于美国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在结构转型的挑战下多少显得有些迷茫。作为一个群体的东亚经济,依靠市场力量自发调整的转型过程漫长且痛苦。由相关大国带动的合作模式是东亚诸国更为现实的选择。鉴于自身战略重点的转移和相对实力的下降,美国于心于力,都越来越难以担当东亚经济坚强后盾的角色。而在东亚群体内部,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力量对比也正在发生心照不宣的变化。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对稳健、坚挺的货币,更具可比性的发展模式,使中国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东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政府干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勇 《珠江经济》2006,18(11):59-69
“东亚奇迹”、“东亚模式”到“东亚金融危机”是二战以来对东亚地区发展历程的基本概括。东亚发展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欧美经济模式,也不同于拉美的经济模式。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东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比较一致的是,学界都认为东亚奇迹的取得,  相似文献   

12.
经济复苏与东亚五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亚五受灾国复苏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进行特征分析,并结合五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表现,阐明了东亚五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经过检验,本文认为,五国复苏过程并非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东亚五国危机前的增长因素同样贡献于这一复苏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兼评“克鲁格曼判断”赵凌云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94年在《外交事务》上发表题为“亚洲奇迹之谜”①一文,对东亚特别是“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提出了与时下观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东亚模式过去曾以东亚奇迹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笔者认为,它还将再刨历史性的辉煌。东亚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赶超型的发展模式。东亚经济起飞,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两百年,历史决定了东亚经济的发展只能采取赶超型,也决定了东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依靠三个轮子——政府的“主导”、“夹生”的机制和制度工具、“外向”型经济。东亚经济的这些特点,使得东亚经济在其市场经济体系的培植、发展过程中常易出现各种“不协调”或“扭曲”现象,而金融领域中这些“不协调”或“扭曲”现象便可能成为金融风险的“风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结构关联方法,实证分析1985~2004年东亚吸引外资是否会带来技术进步,并以此推动经济均衡增长。东亚经济均衡增长经历了三次路径转移,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均衡增长路径的动态调整,但技术进步的作用具有时滞性。东亚需要增强吸收和转换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遗留给东亚诸国的经济课题之一是,在大竞争的时代里,如何继续保持曾为东亚经济发展带来过大红大紫辉煌的“东亚奇迹”时的经济增长势头,面对欧洲共同休(EU),北美经济共同体(NAFTA)的强大竞争和挑战时,东亚各国能拧成一股劲,以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赵江林  张中元 《亚太经济》2012,(4):10-15,21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在东亚地区已推行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带动了多个东亚国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增长奇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对东亚长期推行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产生了更多的质疑。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后危机时代,东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其作用会有所弱化,同时内需将成为东亚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禹森 《现代日本经济》2001,116(2):48-48
东亚经济起飞、发展并创造出“东亚奇迹”,曾引发多少学者对“东亚模式”的赞美。然而,1996年以来一场金融风暴,又使人们冷静下审视“东亚模式”利弊。此时,理性地思考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东亚模式”与东亚经济的未来,殊为可贵!李晓教授主编的《东亚区域产业循环与中国工业振兴》(以下简称《循环》,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一书,就是在这种思考基础上产生的一部力作。 《循环》一书是作者利用在日本访问研究期间收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和在国内广泛收集有关文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1997,(9):36-36
世界经济加速增长1世界经济呈加速增长趋势1997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9%,欧洲经济的复苏和拉丁美洲、东亚和南亚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的加速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1997年,发达国家的经济继续保持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预计GDP增长率...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2日,由日本大学经济学部中国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东亚的经济增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首都东京召开。来自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东亚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对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