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4—2013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选择技术创新、资本存量、劳动力和能源要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工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值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和能源消耗,它们对工业生产值的影响系数最大;劳动力和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力较小。最后,提出我国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是人类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水资源问题是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可以说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文利用DEA方法测度皖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完善水资源利用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能对皖北城市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2006~2011年新疆21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新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的下降导致的,且城市效率的变动原因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利用DEA模型计算了新疆城市投入要素的非集约度,发现新疆大部分城市投入要素的非集约程度还很高,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还很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重点计算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带来的增长"尾效",以及农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基于DEA方法计算了各资源的节约潜力。研究发现:由于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增长"尾效"存在,因此每年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1.32%;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76.86%,其次是土地资源和能源——分别为1.08%和1.01%,水资源的贡献率仅为0.07%;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22.17%,劳动力的贡献率甚至为负(-1.19%)——这主要是因为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就业冗余;1983年以前,冗余量最高的是水资源,其次是土地,再次是劳动力和能源,之后各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但是2002年以后各资源的利用效率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研究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很有必要。文章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包含能源要素的二级CES生产函数研究了新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在扩展的模型中忽略了技术因素,增加了环境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推动新疆经济增长的要素中,资本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劳动力,能源的贡献最低。同时,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也很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性要素,也是战略性经济要素。但是我国淡水资源匮乏,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用水价格的不断提高。而且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给水、用水、排水、水的循环利用情况并不理想,生产经营活动中与水相关的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所以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要求与日俱增的今天,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水处理资源化和循环利用问题就越来越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热电厂水的循环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水循环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有效利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增加水利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就新疆而论,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把水利基本建设提升到与能源、交通同等重要的地位,多次指示: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要把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区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各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并将其分解,再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少数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水平较低,各地区每年全要素碳生产率不稳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4%,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2%,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1.2%,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能源消费活动中以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要素,将有效经济产出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出来的能源经济运行效率.经济集聚在不同阶段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产业产品结构效应和政策环境效应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验证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结论 表明,在经济初步集聚阶段,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降低作用;在经济深度集聚阶段,经济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提高作用,并提出通过深化经济集聚发展、加强环境规制来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具有丰富的常规能源,例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水资源。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自身蕴藏了大量的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等。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以及我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因此,研究新疆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了新疆地区各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各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新疆地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艳  邱力生 《经济论坛》2010,(5):208-211
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理论可分为"要素说"和"结构说"两大类。资源和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赖以生存和变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利用和配置的产物。能源作为一种要素,其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该要素是否能被充分有效利用。本文从能源现有资源开发的产权界定和新能源开发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明晰入手,进一步揭示产权制度的载体国家在其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国家能源机构的合理设置和国家在能源开发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  史红亮  李琳 《技术经济》2009,28(6):56-60,112
本文旨在考察上海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结构变化,比较了不同时期石化要素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社会生态经济等指标变动的差异,寻求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的最新进展,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测度,分析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测算1997-2006年上海生态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指标,得出以下结论:调整生产结构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力措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石化要素减量投入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生态农业制度创新是根本;生态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0-2012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个非径向非角度的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了拓展,使其能兼顾投入过量松弛和投入不足松弛.通过该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析了中国20002012年环境约束下30个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对其收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低,增长粗放的特点依然非常明显;工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各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扩大了;如果忽视环境约束,会导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高估;人均收入水平、资本积累、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新疆为例,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新疆农业投资效益的主要指标,农业财政投入、农户固定资产投入和农业信贷投入作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投资因素,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民投资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增加农业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函数理论方法测算了中部6省1998~2008年的能源效率,并从技术进步、能源价格、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等角度分析了中部各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R&D投入、能源价格对中部地区能源效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会抑制能源效率的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马远 《技术经济》2016,(4):85-90
基于2004—2012年中国新疆15个地州市的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实证分析新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4—2012年新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除极个别年份外均保持在1.0以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北疆地区的提升最为明显;技术进步对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推广、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方面的相对不足影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效率下降;城镇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技术水平三者对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城镇化的作用最强,技术水平次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弱;城镇化导致水资源利用规模增大、效率提高,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对用水的影响以减量效应为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我国13个粮食生产大省之一,是商品粮食基地之一.提高吉林省粮食生产竞争能力,则提高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若要增强粮食的竞争能力,就需要提升粮食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文章着重探讨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污染也无法得到很好解决;农业耕地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不断地下降,利用方式单一;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宣传不到位,粗放式生产为主;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提出了优化吉林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的应对之策:一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整治水资源污染情况;二是丰富耕地利用方式,出台政策,提高耕地质量,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三是加大宣传教育,推广农业科技;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有专业知识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18.
过去浙江经济的发展,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资源和要素的“低成本”,这不仅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且总体而言也反映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但在现今,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的趋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防治污染投入的增加,促进和谐支出的扩大等,将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能源效率指标是能源利用水平的量化,主要分为单要素指标和多要素指标。单要素指标包括热力学指标、物理——热量指标、经济——热量指标和纯经济指标;多要素指标包括能源要素配置效率指标、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和能源经济效率指标。能源效率的度量是通过能源投入量与服务产出量的比值来进行刻画。从生产角度看,能源效率与生产成本和利润紧密相连,是取得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从消费角度看,能源效率则是支付效应的表现;从宏观管理角度看,能源效率问题是各类能源的功能、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贡献等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旱作农业生产力要素改造创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福生 《经济问题》2001,(12):37-40
旱作农业地区、资源制约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施对旱作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改造创新和要素组合的结构调整,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也是旱作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