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外汇占款持续增长,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及其预期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及热钱的流入也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增加。外汇占款的增加已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基于协整检验深入研究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提出有效解决外汇占款的内生性问题、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8年8月超过1.9万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会引起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迅速上升,改变我国货币供应结构;由外汇储备引起的外汇占款增加会使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加强;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中央银行持汇风险和持币成本不断上升,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快速合理地进行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协调;建立一个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放松外汇管制,拓宽外汇储备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国际短期套利资本(热钱)的流入,维护外汇储备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欣 《商》2012,(10):71-71
伴随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急速膨胀,我国形成了基于外汇占款的货币发行机制。本文通过对央行资产负债分析了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路径,并分析了央行票据的发行货币发行的影响。指出在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改革货币发行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越来越多,外汇占款已成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超量的外汇储备加大央行对外冲销操作成本,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加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探讨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关系的同时,简要分析了当下外汇储备影响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并就此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李杰 《价格月刊》2009,(4):48-50,53
对我国2001年~2007年外汇储备及其来源基本情况及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的研究表明,外汇储备改变了我国货币的投放方式,加剧了货币投放结构不平衡问题,增加了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性.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将汇率政策纳入最优货币政策框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巨额外汇储备所形成的外汇占款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压力。对此,人民银行采取了冲销措施,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和币值的基本稳定。本文拟对实施这一措施的效应作一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外汇冲销政策实施的背景分析 外汇冲销政策的运用是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央行因为外汇储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是一种被动投放。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为了回笼过多的流动性,央行不得不被动地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这种被动调节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效能,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此,本文认为应从根本上割断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据此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生成机制,认为货币内生性造成的供给量过度增加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文章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是使得货币供给量内生增加进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从政策层面上应该改革汇率制度和信贷投放制度,使得货币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过剩的外汇储备数量,造成了货币的流动性泛滥,央行目前已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汇率改革势在必行。重点分析外汇储备过剩下央行及中央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及其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龙霞 《市场论坛》2005,(7):91-93
自198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逐年增长,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并且使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使原本因为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而导致的货币政策的失效雪上加霜。本文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货币供给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不但具有内生性,而且还有外生性。为了抑制目前居高不下的物价水平和人民币跨境支付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自2010年初以来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调节货币资金流动性过剩、调节经济的运行状况虽然有效,但时间和空间的作用有限,并有可能导致热钱和资本流入,也可能使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产生负面影响。要实现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央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主动调节经济的运行状况。央行应当发挥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地调节货币流通量,注意与各种货币政策的组合以及货币政策及其他政策的有效组合,更大发挥央行货币政策的功能,将不利的影响降到更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本文研究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社会福利、货币供给量和FDI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和FDI具有正相关性,二者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变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的可能性有65%,外汇储备的变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庞大的外汇储备会导致我国社会福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宋慧琳 《商业时代》2012,(14):72-73
开放经济的发展伴随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通过货币政策常用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发行央行票据的运用分析,外汇储备的增长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弱化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适时将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推行浮动汇率制,建立财政政策为主导与货币政策配合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岀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暂行办法》,其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外汇占款越来越大,央行被动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流动性,对货币政策造成一定压力。加上近几年为扩大内需和抗击金融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其原因,除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以外,与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政策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或实际固定汇率制亦有关直接关系。大量外汇储备,推动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大量"热钱"涌入,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大冲击。在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目标下,外汇占款这一控制变量具有很强内生性,使中央银行无法自主通过外汇公开市场业务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以货币乘数效应扩大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货币供给内生性。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年攀升,目前已处于高额状态。另一方面,我国货币供给量也在迅猛增长中。本文从内在机制角度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渠道后,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9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超过2.1万亿美元。如此巨额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的比重不断提高,加大本币升值压力;外汇资产流动的交易成本加大;也使得制定与执行合适的外汇管理政策难度加大。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放宽汇率波动幅度;调整银行结售汇制,逐步改为自由结售汇制度;适时放开外汇保证金业务。  相似文献   

18.
外汇储备与价格水平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协整VAR模型,分析了外汇储备与价格水平之间的传递效应.外汇储备、货币供给、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四变量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传导机制,加大了政府和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助长了外汇储备累积,中国必须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调节国际收支、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加强公开市场建设、深化汇率制度改革等措施,以保持外汇储备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成为今年来我国货币环境的重要特点,是我国国际收支实现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扩大,央行为对冲巨大外汇占款而大量增加货币投放的后果。本文就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其主要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过剩成为今年来我国货币环境的重要特点,是我国国际收支实现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扩大,央行为对冲巨大外汇占款而大量增加货币投放的后果.本文就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其主要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