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企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许多企业都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想法,只注重向外招揽人才。其实,“庙里的和尚也会念经”,关键在于你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管理文摘     
《中外管理》2008,(3):114-117
佛教精神与企业管理;许三多精神的启示;西方HR管理“三绝招”;外来的CEO会念经?让顾客成为员工;高绩效团队的七个特质。  相似文献   

3.
第一招:招人不如留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同样是和尚,为什么外来的会念经呢?这反映出许多管理者舍近求远的思想:总觉得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已经得到的却不知道珍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现在的许多网络企业:企业前门大量招聘、后门人才大量溜走。纽约市哈尼根咨询公司(HaniganConsulting Group)的创始人莫里·哈尼根( MauryHanigan)说:“公司不是总能明白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很可笑。这些公司不断招聘人,其结果却见不到比上一个季度有什么改善。“人力…  相似文献   

4.
让不会念经的和尚“还俗”在一些乡镇的农技、林果和畜牧等科技部门,有一些人员既不懂技术,又无其它专长,只好当到处补缺的"万金油"。由此,导致技术推广不是管不好就是无人管,把科技兴农这本"经"念得一塌糊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会念经的和尚为何入了"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和尚”新一族,他们披袈裟,敲木鱼,嘴上念念有词,整天奔波于乡间农户,念经、做法事,有一副“和尚”的样子,但他们并非志在佛门,潜心修行,而是要吃喝,索钱财,一年收入少则七八千元,多则上万元,成了披着袈裟的“光头”富户。这类富户,大致出于三种“和尚”:一是一本经书的世家“和尚”。这类“和尚”既没到寺院“入门”拜师,更未到佛学院“深造”,仅凭一本经书和自己的小聪明,专靠念经、做法事赚钱,并自称为“和尚”世家,以致远近闻名,谁家有人去世了非请他不可。二是半路“出家”的搭台“和…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北京各大媒体上“狼来了”、“外来物管抢滩京城”、“外来和尚会念经”等字眼屡见不鲜。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起步的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已摆脱浮躁和迷茫,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而此时国内外众多的知名品牌物管企业,已形成群雄割据的态势,各自手持刀叉,分食这块巨大的蛋糕。伴随国家《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渐趋于平缓,但在表面冷峻的局面下,各个企业仍然暗自谋划着自身的出路。硝烟弥漫.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与分析当前北京外来品牌物管企业的市场策略.为将来的拓展之路带来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谓外来和尚,是指我们当地(徐州市)物业公司从发达城市请来的管理者是也。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偏偏遇到物业管理这个行业,这些外来的“和尚”带着满肚子好经,似乎没有走对庙门,经也变得难念起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特别是对一个陷入困境的团体来说.内部经验屡试不验,自然对那些成功的外部人士更加信得过。所以.一些公司当遇到困境或业务变更时.往往从其他企业“挖”过来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来担负起改变公司命运或承担新业务开拓的重任,这似乎是一条解决问题最为简单和最容易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赵智敏 《公司》2002,(12):36-38
近年来,一些曾经有着良好发展势头的企业开始出现经营困境,很多企业主当年只是靠着勤奋、胆量或机遇发展起来的,一旦面临曰趋规范、日趋激烈的竞争,便“市场越做越不懂”了。企业前景渺茫,怎么办?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请“外来的和尚”念经。一时间,“职业经理人”、“主降兵”等新鲜热辣的词汇漫天乱飞,闻之令人肃然起敬。一些有着一定教育背景或有知名大企业的名字作为工作经验支撑的人,无不以“职业经理人”自居,在经营者许以高薪厚酬,一番恳请之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公司培训部门甚至公司高层通常都认识到自己的培训力量根本无法满足业务人员成长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外面的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合作。但是他们担心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  相似文献   

11.
孙慧 《企业经济》2003,(6):134-135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可以说是褒贬参半。褒的是一个单位新来的主管或领导干部能够从外面带来新的思维、成功的经验和对本单位新的认识以及新的定位等等,这样必然会给本单位的工作带来新的起色。贬的是新来的“和尚”不了解当地的“庙”,“庙”里的“和尚”也不了解新来的“和尚”,新“和尚”即使没有“真水平”,也有可能会因为是从外面请来的“专家”,而给人一种会念经的感觉。外来的“和尚”刚到之时,必然引起众多土生土长的“老和尚”的各种猜测和观望。我们周围的人肯定时刻紧盯着我们,他们会分析我们是否值得尊敬和信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和尚”新一族:光头大款黄彬披袈裟,敲木鱼,嘴上念念有词,骑摩托,使BP,动辄一掷千金,请看──近几年来,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和尚"新一族;他们披袈裟,敲木鱼,嘴上念念有词,整天奔波于乡间农户,念经、放焰口,有一副“和尚"的样子;但他们并非志在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名言:远方的和尚会念经。这话不无道理。其实,只要仔细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也有不少被遗忘的“千里马”。关键的一点是,看你有  相似文献   

14.
秀文 《企业导报》2002,(11):40-41
<正> 企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许多企业都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想法,只注重向外招揽人才。其实,"庙里的和尚也会念经",关键在于你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经常性的"人才盘点"人才盘点"就是企业内部每隔半年或一年就要让各层次的干部、职工实行一次内部调动,以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人才盘点"有三个好处:其一,打破职位高低、优劣的等级  相似文献   

15.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上期雷霆生的专栏文章通过欧洲卡车市场的过去为中国卡车企业提供了一种长期发展的思路,即利用一个成熟的平台衍生出可以满足市场上多种需求的产品,全线出击。  相似文献   

16.
企业靠产品,产品靠科技,人才靠开发.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保留我们的组织人员,四年以后,我将仍是一个钢铁大王.” 虽不说卡内基的话有无夸张之处,但它充分说明这位资本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科技人才数量少,特别是青年人才少,成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有的领导得了“远视眼”,对身边的青年人才了解不深,信任不够,总觉得“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二是有的领导得了“色盲眼”,对身边的青年人才求全责备,忽视其真才实学,总认为“一  相似文献   

17.
“外来和尚会念经”。聘请“外来和尚”,成了厂长经理们的热门话题。笔者不敢低估“外来和尚”的“道行”,但对他存有三思。一思是不是真“和尚”。凭什么说“外来和尚”是真“和尚”,是听其自诩出自某“高山深寺”及“修行”的文凭,还是看其披着袈裟、脖挂佛珠,或者听其说上两声“阿弥陀佛”、诵上两句“经文”,就认为他是个地地道道、货真价实的真“和尚”。即便是这样,文凭还有正规院校、函授、职大之别,“和尚”还有真假之别。一些善于钻营的凡夫俗子利用你“求  相似文献   

18.
张小平 《英才》2008,(6):120-122
中国有句话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没发现,其实经也是外来的。外国的经是有影响力的但最后中国崛起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经。  相似文献   

19.
<正>在管理变革实施过程中,企业领导人要实施"换脑工程",开阔视野,理清思路,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小企业领导必须能够客观地评价每个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要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错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致力于自己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同一部“经”,为何外来的和尚就好念?由此我想到了“演绎”。真实,“演绎”的运用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笔者近日见一《绕口令》,便把贪官的生活习性“演绎”得活灵活现。不信,请看:“喝酒;一般不喝酒,喝酒不一般。走路:一般不走路,走路不一般。做事:一般不做事,做事不一般。玩乐:一般不玩乐,玩乐不一般。受贿:一般不收钱,收钱不一般。发案:一般不发案,发案不一般。”我将此《绕口令》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