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今年全国两会后开始的房地产调控中,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地产市场立下汗马功劳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也在不断地被讨论。作为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认为当前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  相似文献   

2.
“招拍挂的制度本身是个好制度,因为它是透明的.是阳光的.是竞争性的。它可以防止暗箱操作,可以防止腐败。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现在的招拍挂制度必然产生地王。土地运作既然走的是招拍挂程序,那就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价高者得十分正常。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住宅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很多区域的住宅项目一年内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恰逢国土资源部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实行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大力推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于是有人开始宣称是土地招拍挂制度导致了地价上涨,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为此笔围绕北京市以招拍挂出让方式取得土地后已经上市的项目,选取了38个房地产项目进行了调查测算,从实证角度进行招拍挂出让与协议出让方式下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比较,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土地供给政策实行严格的“招拍挂制度”之前,大量的土地是以协议形式出让的。实行“招拍挂”制度之后,仍有大量政策变化交叉中的遗留问题,于是就有了“8.31”大限,也有了大量遗留转为土地一级开发的情况,仍保留了这样一个一、二级开发之间的转让与已取得二级开发权的转让。这些都创造了“倒”的机会,也更明确了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开发与房屋开发职能。  相似文献   

5.
招拍挂演进     
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招拍挂制度展示了新的生命力,在公开、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体现出与时俱进、保障民生的新特点。招拍挂的演进之路仍在延伸  相似文献   

6.
“招拍挂”之前的城市国有土地出让形式是协议转让。2004年,国土部发出通知,规定当年8月31日以后所有经营性用地出让实行瑁拍挂制度,即所谓“8.31”大限,成为招拍挂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一、“勾地”制度的作用 1.避免土地招拍挂过程中的流拍现象 尽管“勾地”制度尚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尚未出台具体的交易细则和条款,但种种迹象表明,国土资源部试行“勾地”制度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避免土地招拍挂过程中的流拍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至今,我国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开始由协议划拨向招拍挂转变,土地市场引入了买方竞争,使得土地价格越来越反映出其内在的市场价值,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有协议划拨方式下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土地贱买、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然而,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招拍挂制度的实施则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土地使用权出让实施招拍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关系性拿地”的结束,土地市场朝着公平透明的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又从某种程度上稀释了企业的超额利润,同时,招拍挂制度与土地的刚性供给共同促使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负担与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市场竞争性交易制度和社会资源配王方式.论文运用拍卖理论简要回顾了土地招拍挂制度影响市场绩效的经济学原理,对全国(2003-2005)和北京(2005-2007)城市土地有偿出让市场进行了分类统计,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对招标、拍卖和挂牌三种不同出让方式的市场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土地出让市场中存在理论和实践并不一致的结论,并指出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政府对招拍挂制度的干预,最后提出了提高招拍挂制度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产市场》2006,(3):29-29
在国土资源部酝酿实施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要的修编和报批、“勾地”制度以及闲置土地公示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同时,以加强土地流转为目的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也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1.
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既是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和廉政纪律的要求,也是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本方向。经过近十年的工作推进,目前各地已形成了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2.
土地配置的市场取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解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也使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并在客观上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一整套的土地市场制度,如集中统一供应制度、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等,这些制度大大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价地价攀升、“地王”涌现,被视为“阳光政策”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对此,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先后发文提出改革招拍挂制度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开始选择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作为试点,进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近期,各地的土地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地王身影再现广州,上海招拍挂市场圳出现了调控以来罕见的“超高溢价”。  相似文献   

15.
杨燕  于爱清 《东南置业》2007,(12):20-24
万科王石言论引发的这场论战,最后似乎都集中到了“上市房企圈地垄断”和“招拍挂制度的弊端”两个大的问题上。而万科和福州的关系,也恰是从这两点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11,(3):54-55
在当前体制下,招拍挂是合理、有效物交易制度,但要纠正实际操作中把有偿出让制度单纯理解为“价高者得”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地王频现,房价高涨,现行的招拍挂制度越发被质疑,关于此的讨论在今年两会期间更达到空前白热化。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立和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已成为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必须坚定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招拍挂出让制度,全面建立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北京市土地供应实施招拍挂制度以来,经历了国家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并实现了土地供应方式的重大转变,即经营性用地停止协议出让到全面实施招拍挂出让的转变,土地公开交易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本文通过对2002-2005年北京市招拍挂方式出让的104宗居住地块进行跟踪分析,从宗地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