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蔚县剪纸产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县政府领导下已经成为蔚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为顺应市场需求,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本文深入探究与剪纸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前景,为相关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综合促进蔚县经济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曾修彬  曾小舟  马星 《价值工程》2014,33(33):15-18
重庆航空运输业发展相对滞后,研究重庆与上海航空运输业的关联差异,为重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重庆和上海两市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两市航空运输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对比计算结果发现:重庆航空运输业后向关联度较低,内部关联效应较弱;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有待加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较弱,拉动效应明显。为了更好地发展航空运输业,重庆应特别注重加强航空运输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与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部门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技术经济关联。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我国最近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通过旅游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定量分析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揭示我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具有中间需求率小、中间投入率大和后向关联度较强、前向关联度较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邓彬  张晓东 《经济界》2021,(2):44-54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测算并分析了2002-2017年中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间的关联效应.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关联效应整体上不断上升,其中,乘数效应是各产业总效应的核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溢出效应高于传统产业;(2)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贡献值与溢出效应规模...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煤炭产业的发展特点,构架了评价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煤炭产业的灰色系统评价模型,并把中国与美国等其他十个产煤国进行了比较,对中国煤炭产业目前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以安徽省汽车产业集聚为例,对安徽省产业集聚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对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对安徽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规模效应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典型煤炭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模式,分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提出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的措施,展望煤炭行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18):231-235
本文对产业的生态化转型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山西省煤炭产业在其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转型应当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升自身产业布局和提高产品质量出发,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标:量化分析中国省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方法:通过界定、分离与合并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表各部门数字化和非数字化部分,编制中国数字产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出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对国民经济均有显著的拉动和推动作用,中部地区产业数字化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而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大多数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的时间趋势均呈交叉关系。中国数字产业属于“投资依赖型”产业;数字经济受出口需求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对数字产业化部门的诱发效应及依赖程度整体上大于产业数字化部门,但产业数字化部门受消费的影响程度在不断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大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显著的就业拉动效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税收贡献效应最为显著,产业数字化对各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和税收贡献效应大于数字产业化。研究创新: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分类为基础,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系统、客观...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是准确衡量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互动关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2007年我国42个部门投入产出流量合并为涵盖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除房地产业)和房地产业四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流量简表,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相关公式测算我国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对煤炭运输过程中碳排放进行评估,引入"电煤运输环节碳排放系数",应用不同时期火力发电的数量,测算出我国2003-2007年的电煤运输环节总的碳排放量,并将该排放量与相应的煤炭运输方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煤炭公路运输与CO2排放的关联度较为显著,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与CO2排放的关联度相差不大,因此我国煤炭运输应当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和铁-海联运,煤炭运输向低碳物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为对煤炭运输过程中碳排放进行评估,引入"电煤运输环节碳排放系数",应用不同时期火力发电的数量,测算出我国2003-2007年的电煤运输环节总的碳排放量,并将该排放量与相应的煤炭运输方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煤炭公路运输与CO2排放的关联度较为显著,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与CO2排放的关联度相差不大,因此我国煤炭运输应当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和铁-海联运,煤炭运输向低碳物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物流产业发展的模糊区间层次分析评价模型(IGJAHP),测算安徽省物流发展水平,并将其进程划分为恢复建设、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现代物流发展等四个阶段;其次,对安徽省17个地市历年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并计算物流发展地域差异系数。  相似文献   

14.
李超 《企业导报》2011,(3):110-111
通过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解读和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联系到煤炭产业在积极财政政策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煤炭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指出了煤炭企业在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要做强主业,延长以煤为主的相关产业链条,研发煤炭应用中环保节能、降低排放的相关技术项目,坚定走高碳企业低碳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煤炭在开采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严重浪费了资源.煤炭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园区可以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带动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电力、焦化、建材、制造业等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出口退税是国家的一项宏观经济调控手段,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对煤炭的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开始实施、提出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退税率直至取消出口退税的过程。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煤炭出口退税取消后产生的影响既有直接经济效应,也有间接经济效应。直接经济效应就是减少煤炭出口及增加对国内市场的供应。间接经济效应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煤炭出口退税取消后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有: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煤炭出口退税取消后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有: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煤炭集中度现状分析和研究表明,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构成形式表现为竞争类型。这种状况将会引发煤炭产业规模化经济作用不显著、煤炭产业市场竞争无序和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提高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应当考虑经济、技术、社会责任及资源环境层面,科学设置煤炭产业壁垒,有序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并通过煤炭产业市场竞争引导、政府行业监督管理,合理规划煤炭资源和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鉴于政府投资可在产业间经关联传导产生辐射拉动效应,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原理,构建了旨在考察政府投资取向和力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了政府对各部门增加相同比例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考察了政府在各部门等额投资对增加值及其各构成部分的拉动效果。特别是将国家振兴规划中的十大产业与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应部门结合,进一步量化十大产业及2009年政府部分新增预算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嵩 《数据》2010,(1):63-65
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产业地位的确立,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是现代物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功能的最好佐证。本文以2005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为基础,从物流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角度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业的各项投入产出指标和系数,来研究物流业发展现状,以便我们能够准确认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探求现代物流业的一般发展规律,进一步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徐佩  XUPei 《价值工程》2014,(4):151-152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布局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安徽省重点发展产业。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对国内生物医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再次,剖析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促进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