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将水库移民视为水电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水电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投入/产出因素进行识别;对利益相关者现金流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建立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定理利益分享模型。经过实证研究表明,提高移民安置补偿标准和小幅调整发电价格,有利益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平。研究结果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既有工业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功能及性能特点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目标,建立了综合经济、安全、耐久性、环境等方面的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模糊综合性能评价的方法,以解决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的难以直接量化的问题。该评价模型可用于既有工业建筑改造方案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结合某既有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及方法是可行的,适用于既有建筑可持续利用改造方案的综合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3.
4.
首先, 本文基于 Laplume 等人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问题的划分, 对2008 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外权威管理学期刊上的有关利益相关者理论的162 篇文献 (124 篇英文文献、38 篇中文文献) 进行回顾, 揭示了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趋势和研究焦点。 其次, 本文从战略理论视角出发, 从企业层战略内涵与企业逻辑、 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经营” 和 “维持” 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方面, 对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提出转型发展情境下的中国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最后, 结合中国转型时期政府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特定情境, 提议从战略管理视角探讨确立良性合作型政企关系作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着节能、经济和实用的原则,利用现阶段比较常用且节能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针对旧工业建筑围护结构主要耗热部位墙体门窗屋面及地面提出相应的节能改造技术措施;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50%以上。 相似文献
6.
7.
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者对企业不同经营目标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对企业在不同规模及经营目标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在追求不同经营目标时.它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程度是不一样的:不同规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重要性是有差异的。本研究有利于不同规模企业以及相同规模企业在追求不同经营目标时能准确把握和重要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定位。将为企业更好的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和益.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供有用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企业利益关系多元化,利益相关者问题已成为企业治理安排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通过紫金矿业案例分析,探索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分析表明,不同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其利益要求以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股东更为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管理者和员工注重薪酬水平;但他们关注企业经济利益、长期生存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利益取向一致。进一步的因子分析表明,管理者的利益要求可划归九类。不同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要求实现程度存在差异,核心股东、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是充分实现型核心利益相关者,员工和基层管理者是尚未实现型核心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9.
柏培文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8,(12):48-50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行为是一种管理层收益,其他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益受侵害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相关法规不健全,其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以及普通职工和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其后果是管理层收购违背企业共同治理,不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在企业中也有不良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 总被引:101,自引:3,他引:101
现实的改革思路基本上遵循所谓“股东至上”逻辑,该逻辑既违背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原则,又过于简化,甚至扭曲了现代公司的制度特征。本文力图摆脱“股东至上”逻辑,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使国有企业原有的“单边治理”过渡到“共同治理”,通过每个产权全体平等地参与企业决策,并平等地相互监督,以提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升级一般有产业内升级与产业间升级两种路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应以产业内升级为主。洛阳坚持产业内升级为主的路径,加快向新型工业基地转型,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工业发展之路,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对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推进产业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如何保持集群优势的持久化和最大化.实现中国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演进视角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区划锁定、社会资本锁定和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按照如何规避和摆脱锁定状态的思路.提出推动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资源型企业的产业创新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有其基本规律;信息化创新、绿色化创新、生命技术创新是其产业创新的基本方向;产业链延伸、产业竞争规则创新、产业转型是其产业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碳排量控制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下,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制高点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点。文章从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生态、低碳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生态效率、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的,构建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并以黑龙江庆华新能源战略产业园为例,对低碳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延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煤炭企业的产业特征和当前出现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创新的业务链延伸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其实质就是煤炭企业如何依托技术创新走内涵式和外延式产业链延伸之路.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房地产业,具有产业基础坚实、国家政策倾斜、物资资源丰富和人力资源雄厚等优势。提出了完善房地产业体制、增强自有资金能力、扩展需求满足供应和发展住宅产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类型演变及划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它的直接效应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关系、产业组织形态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越来越难以准确地揭示现代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其经济解释作用大大削弱。为适应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依据产品价值构成的变化,用产业进化的观点对现有产业进行创造性解构,提出了分别以精神产品、服务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生产为主的创意产业、服务产业、物质产业和生态产业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创意产业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处于产业体系的中心位置。最后,对产业演变趋势做了验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