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大豆的供应大省和出口大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37%~44%,肩负着复兴大豆产业的重担。随着近年来大豆进口幅度的上升,本省大豆卖豆难,难定价现象普遍,大豆数量仅占我国大豆消费总量的1/3,自给率很低,严重挤压了本省大豆的发展市场,不利于大豆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全面系统研究造成大豆贸易走向低落的原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播种面积波动:趋势、成因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孝忠  乔娟 《技术经济》2008,27(8):61-66
针对中国大豆进口持续增加且不同主产省区大豆播种面积比例波动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同的现象,建立了大豆播种面积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各大豆主产省区大豆播种面积波动的原因。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各大豆主产省区的大豆与其竞争作物的净收益差异是导致不同省区大豆播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同省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民自身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等因素对本省区的大豆播种面积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晓 《现代经济信息》2011,(23):342-343,345
大豆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但由于跨国粮商的垄断操纵,失去定价权以及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威胁,我国已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变成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出现了"大豆危机"。本文通过追溯"大豆危机"的由来,探究了"大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试图促进未来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气候和土壤特性非常适宜大豆种植。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横扫中国大豆市场以及大豆价格的起伏不定,使黑龙江省大豆受到了严重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竞争力问题,并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提高单产,缩小与进口大豆的成本差距;依托绿色、有机优势,实行差异化战略;以及扶持大豆加工业发展、提升大豆附加值"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国内大豆产业"外资威胁论"的相关观点,从外资进入对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农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福利变化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危机的本质并不在于外资进入与否,而是大豆与大豆企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应该抓住外资进入的机遇,积极提高我国大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注重对食用大豆消费和非转基因大豆的开发和利用,走差异化的道路,以提升国产大豆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豆依赖进口的贸易格局难以逆转,但大豆进口并不是国内大豆产业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进口大豆与国内大豆已出现用途基本不同、市场相对分割局面,价格传导作用已弱化,国际大豆的低价冲击逐步减弱。从深层次看,大豆产业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种植比较效益低。未来,提振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实施差异化战略,即国产大豆主要定位于食品加工,主攻高端市场,而将压榨市场让位于进口大豆。战略成败的核心在于认真落实转基因管理的相关条例与办法,严防转基因大豆流入非压榨以及种用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大豆政策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大豆生产不断发展和出口的不断增长,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分不开的,国内支持政策有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促进出口的政策有出口信用保证项目、市场准入项目和国外市场发展项目.作为世界第四大大豆生产国和第一大进口国的我国在大豆产业上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如美国.当前对大豆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大豆良种补贴.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保护我国的大豆产业,我国有必要根据WTO准则制定一整套大豆支持政策,并采取一定的大豆产业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传统的大豆生产国,但近年来进口大豆数量激增,造成我国大豆优势逐渐丧失,严重损害了广大豆农的利益和大豆产业的安全。如何解决大豆危局,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件大事。通过对中美大豆补贴情况对比,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指出在WTO框架下我国依然有必要也有可能增加对大豆产业的补贴。  相似文献   

9.
大豆的故事——资本如何危及人类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光 《开放时代》2013,(3):87-108
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90%。自国际资本于20世纪初介入以后,源于中国的大豆一步步成为跨国粮食大鳄的赚钱工具。大豆的生产已移至美国、巴西、阿根廷,甚至印度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生产比中国更多的大豆;而世界大豆出口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且进口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空间已岌岌可危。这种沧桑巨变是国际资本操弄大豆产供销链条的结果。本文一方面揭示国际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大豆的种子及其它投入、种植、贸易、加工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分析资本对大豆的控制如何在获取暴利的同时,不仅损害了出口国豆农、进口国豆农、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0.
当今南北美洲垄断世界大豆出口量,形成两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格局。而自1996年起,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呈现递减趋势。文章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的结论。基于大豆贸易格局演变的视角,揭示了我国大豆贸易竞争力丧失的原因,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经营方式,加强大豆产业支持力度,对大豆进口进行适当控制及发挥大豆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年度数据,测算了1988—2007年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并对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实证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大豆压榨需求和大豆关税税率的变化对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具有显著影响;而国内外大豆价格差、外汇储备以及实施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等因素对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我国在大豆生产和贸易上经历了从大豆净出口到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转变。黑龙江是我国主要商品大豆的产地,由于我国大量进口大豆,价格又相对较低,致使黑龙江出现卖豆难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农民及大豆加工企业收入。  相似文献   

13.
在追求科学营养、绿色食品的消费趋势中,人们越来越青睐富含蛋白质和高质量油脂、能预防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大豆食品。消费热使大豆产业迅速壮大,文章对大豆营养价值以及大豆功能食品加工工艺方面作了阐述,进一步认识到大豆的加工利用价值,为大豆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本文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优化大豆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是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须采取的根本措施。本文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为目的,详细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相关内容,希望对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全球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6年以来,全球转基因大豆得到迅速发展。从1996年至2004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从50万hm 2增至4840万hm 2,增长了约96倍;转基因大豆种植率从0.8%升至52.6%,增长了约63倍;转基因大豆分布国家从2个增至9个。在2004年,转基因大豆主产国依次是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转基因大豆是全球最重要的转基因作物。虽然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存在很大争论,但是,全球转基因大豆预计仍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中国仍将禁止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  相似文献   

17.
从大豆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大豆作为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所具有的特色与潜力:论述了大豆生产现状及主要发展趋势:提出了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大豆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我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揭示了当前大豆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缓解我国大豆贸易弊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大豆种植种类最多的国家,也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但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却始终很弱。以数据为基础,采用MS、TC和RCA指数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探寻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内在、外在因素,总结我国大豆产业振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多元GARCH(MGARCH)模型,研究中国、美国和日本大豆期货市场的相关性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期间,大连、芝加哥和东京大豆期货交易市场之间存在正相关,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与芝加哥大豆期货的相关性要小于东京谷物交易所大豆期货与芝加哥大豆期货的相关性;大连、芝加哥和东京大豆期货交易所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在三个市场中,大连大豆期货的新息冲击和自身波动溢出值最小,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可能与目前大连期货市场受管制和相对封闭等因素有关;三个大豆期货市场市场均不存在波动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