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燕群  蓝发钦 《财经论丛》2021,(10):35-46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改变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产品创新、价值生产及资源控制等环节.本文对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互联网溢价已经影响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资本资产价值,并且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过程实现的.本文考虑互联网技术渗透度,构建资本资产定价四因子模型,该模型在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运用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和新冠肺炎疫情下危机行情的异质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大规模、高账面/市值比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以及高账面/市值比的互联网零售业上市公司,四因子模型拟合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关于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对我国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及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关于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对我国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及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资产减值明确的提出了资产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对比,如果账面的价值高于资产可收回的金额,这时候企业应该做好减值的准备,并且做好避免虚增资产的准备。本文通过对资产减值的介绍以及当前我国资产减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股东纷纷将所属场外资产注入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文章从产业链整合与利益侵占两个角度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动机及影响,并实证检验大股东资产注入的经济后果,发现: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的长期市场业绩出现下滑,投资者在资产注入后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并持有1年以上将会遭受损失,该结果支持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利益侵占动机。另外,发现注入资产类型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注入相关资产的长期业绩好于注入非相关资产,支持相关资产注入的产业链整合动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了2011年到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并分为巨额盈利公司、微利公司、巨额亏损公司三类。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与利润操纵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具有不同利润操纵动机的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情况。得出结论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并没有成功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而且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对上市公司利用其操纵利润的制止现象不明显,上市公司仍有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  相似文献   

7.
汪岩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75-76
以安徽省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三方面构建衡量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产质量进行量化,得出安徽省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年的资产质量综合评价排名情况,并对排名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年资产质量尚好,但也存在个别公司资产质量极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选取以上海证券交易所70家金属、非金属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拟合了多元线性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产质量与流动资产率、上市公司规模并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不良资产比率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以此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另外,实证研究在具体的分析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财政部会计司关于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的研究分析,试图证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新准则并没有杜绝上市公司利用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在利用资产减值客观反映资产真实经营状况的同时,也存在着滥用减值准则操控盈余的现象,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以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为出发点,浅析了盈余管理动机对资产减值的影响以及我国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综合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崔婧娥  刘小利 《商》2013,(12):144-144
本文以2010-2012年间进行了资产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对企业短期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收购的企业在短期内并不能使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即短期内不能获得正的累计超长收益(CAAR)。  相似文献   

12.
申俊玲 《商业时代》2011,(19):59-60
加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管理意义重大。文章认为应通过完善会计法规和相关具体准则,提高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透明度,完善企业效绩考评指标体系,强化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上各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愈演愈烈,而作为中国特色的资产重组方式--资产置换,也备受上市公司和研究者们的关注.在各种资产置换中,有些是规模较小的,标的单一的置换,有些则是属于证监会规定的重大资产置换.不同的上市公司出于不同的目的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进行资产置换,文章通过对2007年--2009年发生资产置换的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阐述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动因,以及资产置换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也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资产在面着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企业的会计信息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应用来着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问题,并就规范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准则有一定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利润操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量的不正当盈余管理行为,他们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市公司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与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或大幅度减少关联方占用,或避免退市风险,往往通过重大资产置换的方式将无盈利能力的资产换出上市公司并换入优质资产。本文就重大资产置换业务涉及的资产交易收益、资产入账价值和计税价值的税法规定及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差异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最后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与会计准则协调的原则提出对在“免税改组”下的整体资产置换税收政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建勇 《财贸研究》2012,23(2):134-142
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已完成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统计大股东资产注入前后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变化以及资产注入前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来检验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产业链整合效应,研究发现: 大股东注入的资产大多与上市公司产业相关,相比资产注入前一年,资产注入后一年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量以及非公允关联交易量均显著下降,并且上市公司各项经营业绩指标也均比资产注入前一年有所上升,表明大股东资产注入降低了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改善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具有积极的产业链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军工集团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防建设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而军工上市公司作为军工集团资产资本运作的核心,如何有效利用上市资产是军工集团重要的关注点。为此,通过分析我国军工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的财务数据,并针对我国军工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资产减值准则变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筠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80-181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对资产减值政策做了较大调整,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具体实际运用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现有资产减值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仍有空间。先阐述了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在现行准则下,减少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