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薰 《工业会计》2004,(7):46-47
我是个外表普通、性格随和的人,每天穿着职业套装按时上下班,走人人群就很难再被找到。这并不等于我没有个性,有一次和朋友一起SPA,当我更衣时,她瞪大眼看了我半天:“想不到你这么有品位!”当时我穿了一套价值近千元的高档内衣。是的,我喜欢在细微之处显露我的个性,我的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前车之鉴,我该谨慎地考虑我是否有将梦想进行到底的资本条件,对车的热切也冷淡了。当现实变成了梦想时,我心安理得地在人生的路上安步当车。车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并成为我梦想的道具完全是因为雷锋叔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那阵全民动员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运动中,我敏锐地觉察出雷锋叔叔的职业是司机,而且,我听说在我们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那里每个人都是什么什么“司机”,当时就对那个地方心驰神往,不知道我去那里,能成为什么“司机”﹖于是,长大后当一名司机的想法就整日折磨着我。那时,老师总是让我们作“假如我是××”这…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社会》2012,(30):8-8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央视记者分别在全国各地总计向3500位各类职业的普通百姓提问:“你幸福吗?”我看到一位男青年面对这个问题回答说:“今天不幸福,女朋友(与我)分手了”还看到记者采访一位带着自己的孙子在衡头擦鞋的婆婆,婆婆回答说自己一个擦鞋的谈何幸福、当然面对“你幸福吗?”最雷人的回答还是:“我姓曾”  相似文献   

4.
从春秋战国时的“司市”,到晋商徽贾中的“掌柜”,趟过十里洋场“帮办”的尴尬,中国职业经理人一路走来,成败自由评说。新世纪的破晓,似乎为这群正在壮大的阶层,提供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职场。“蓝领、白领、灰领,领领不如金领;国企、私企.外企,企企与我无关”。这则流行于中国高端职业经理人中自嘲式的“冷幽”,多少触及到这个令人羡慕的族群内心的隐痛。被誉为“金领”的职业经理人行走在资本的平衡木上,他们在书写一个个企业成败的同时,却在其资格认证上无奈地进入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境地。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配置方式正在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职业经理人由市场配置已成为趋势,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作在经理人市场化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求职.选拔任用及流动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5.
我叫李东晓,是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动车组指导司机。在我个人的努力以及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扶支持下,我先后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1年,我还被授予“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个人”称号。我觉得,我们新时期的职业工人应该拥有勤奋、敬业和钻研创新的职业道德品质,而这些也正是我能取得高技能和业务成绩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6.
何潇 《IT经理世界》2010,(8):120-121
当我就“艺术化生活”提问时,原研哉静默了大约2分钟,他抬起头,十分坦白地说:“我不能定义什么是美,但设计足在唤醒一些东西。”在3月30日“2010中国服装论坛”当天下午的演讲里,原研哉谈到时装的未来,也表达了与“唤醒”相似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三十而立,对于企业中青年来说,都期望自己此时已经找到了职业方向,并进人一个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在职位和薪酬上也达到一定的层次。然而,在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中,不少中青年员工却感觉自己的职业并没有“立”,职业对他们来说,而是“栗”的困惑。他们的“栗”是在对拥有职业岗位的担忧;“栗”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他们只是“做了职业经理人应该做的事”“?救火队员”当危机出现时,总有一些人会被推上前台,过去两三年间的  相似文献   

9.
剑心认识一个在杭州上大学的学生,两个人没有见过面,平时只通过QQ进行交流。此人在QQ上的网名叫“Z++”。Z++的独特之处在于,他靠着给Google发现安全漏洞已是收获不菲。我与与Z++交流时,他正好在前一天收到了Google寄过来的1500美元。在我为此惊叹时,Z++发给我一条信息:“Google和Facebook奖励我发现漏洞的钱加起来,应该能把大学所有的花费都给报销了。”  相似文献   

10.
张久 《董事会》2005,(6):110-111
不久前,打开电视机,看到中央电视台陈伟鸿在与“阿里巴巴”的马云对话,聊到马云组织的“唐僧团队”时,我即联想到了今天国内汽车企业的领导班子。国内汽车企业高层最近两年的人事更迭,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的“你进我出”,几乎让传媒的反应都跟不上变化的速度。具体的人头我也感到对不齐整,在这就不一一说出大名了。  相似文献   

11.
碰到职业天花板的CIO只要转化思路,其职业前景可能就会别有洞天。不久前,在深圳举办的一次主题为“IT推动商业变革”的CIO沙龙上,一位来自某大型制造企业的CIO在介绍完自己如何通过IT系统顺利推进两个企业合并的经验后,将话题引到了困扰他的一个问题上——“我们企业的IT系统已经相当完善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个CIO在企业中的地位会慢慢下降、重要性开始降低?对此,我非常困惑,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此话一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座的CIO纷纷发表自己对CIO职业生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祖敏 《中国电业》2009,(8):46-47
“从校验工,到专责工,再到班长,我在电能计量专业摸爬滚打17个年头了。我渴望转变,这次紧缺人才培训恰好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刚刚完成“漂亮转身”的许志新兴奋地对记者说。虽然他现在还处于借调阶段,不算新闻中心的正式员工,但36岁的他每天忙着采访、拍摄、写稿……干劲儿十足。在承德供电公司,像许志新这样参加工作多年后,进行职业“转身”的还有不少人。他们大多从原来的电力专业岗位转换到法律、财务或企业策划等岗位上,  相似文献   

13.
最近,HR 总监孙治人听到公司不少员工被短信骗了,为了教育群众、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他想召开一次“提防高科技骗术的交流会”。作为资深的人力资源主管,他晓得只靠灌输,员工们往往会左耳进右耳出,所以他决定请曾经受骗的同仁现身说法。第一个讲述的是公司的文员范小蝴, 回想起那次上当的过程她就眼圈发红。她说:“其实,对天上掉陷饼的事情,我绝不会犯胡涂,所以收到什么通知中奖啊、大优惠的短信,我从不轻信。可是有一天我收到  相似文献   

14.
总理要来了,到设计与验证中心视察是重要内容,公司要我汇报“华龙一号”的研发设计情况。事先已被告知,那天总理的日程安排很紧张,在公司考察调研后还要参加其它重要会议,汇报时间要严格控制。这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压力,因为计划的汇报时间只有短短7~8分钟,可要向总理汇报的内容、想要对总理说的话太多了!总理在集团公司领导陪同下,面带微笑地走进设计验证中心时的场景,我至今印象深刻。此前尽管演练了多次,我还是有些紧张,总担心遗漏要汇报的重要内容。与总理握手时他问道:“你是‘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吧?”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暖意,总理的随和与平易近人让我完全驱散了之前的紧张。  相似文献   

15.
说实话,当靖电“三能文化”在业内迅速“蹿红”的消息传到我耳朵时,我是有点意外的。  相似文献   

16.
有部分车主对“投保──受益”这个“保险经”产生质疑。“为什么我花了钱参加了保险.到出事索赔时,保险公司还有那么多说词?”“是不是保险公司只在我们投保时,把我们待如上宾,而在赔款时却不守诺言?”梁某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1998年9月加入“车族”。11月就在当地人  相似文献   

17.
岁末寄琐语     
我是《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的一个常年读者,而且是一个退了休的常年读者。杂志为我提供了许多信息,使我了解了不少知识,如有关电力改革、发展的概况及深化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难点;一些企业的好经验;管理领域的一些新视野、新观点;电力行协发展概况等。杂志成了我的“朋友”,充实了我的“头脑”,给我的生活带来乐趣,确是受益非浅。说起来,我与杂志是有情缘的,以前在水电企协主办杂志时,我在工作上与杂志时有接触;其次是有人缘,与总编、主编多有交往,与杂志社的其他同志,也时有联系。现在杂志的水准,与当年相比,确有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2010,(3):97-98
“完美风暴”经济景气时,所有企业都水涨船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无论治理优劣,皆被掩盖在洪流之下。“只有当潮水退去,你才能看出谁在裸泳。”智者巴菲特一针见血。次贷危机成就了一次完美的金融风暴,不仅暴露出众多学者批判的审计漏洞,也揭开了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建设的诸多“旧伤疤”,特别是银行业的薪酬争议与风险管控短板。  相似文献   

19.
外来的和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绝对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2004年底,中国企业界发生过一件很有标志意义的事情,就是用友公司总裁、人称“打工皇帝”的职业经理人何经华离职。《IT经理世界》当时做了报道,题为《何经华阵亡之谜》,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得比较深入。还有一些媒体也对此做了报道。这些材料成为我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资料。在很多经理培训的课程上,我都带领企业家们共同分析过这个案例。何经华的事情比较典型,它凸显了企业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工业会计》2007,(3):I0012-I0013
当过五关斩六将得到理财师资格上岗后,却发现,所面对的VIP客户会经常提出各种“刁难”问题—— “万一将来我与太太分手,会对我财产有什么影响?” “如果我先生的公司大额举债,我是不是也要承担债务?” “老公把房子拿出去抵押了,没经过我同意生效吗?” “如果我把财产信托给你们公司,是不是将来如果我有其他债务,法院也不能执行我的信托财产呢?”…… 当理财师面对这样的客户时,发现所受过的理财教育里找不到相应的答案,虽然勉强把客户应付过去,心里却始终觉得忐忑不安。[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