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保险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买保险啊?”对于那些不认同保险的客户,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问话,而我们的营销员往往费了半天口舌也讲不出个所以然,客户一头雾水不说,还会对你的专业水准产生怀疑,更坚定了他不买保险的决心。究竟我们怎样去跟客户解释保险的定义呢?下次您不妨试试故事解释法。  相似文献   

2.
“你是××保险公司的吧,我知道那家公司,不久前还听朋友说这家公司的服务工作做的很差劲,理赔时问题迟迟不能解决。”“虽然你的口才不错,但是我可不想上当受骗,所以还是请你趁早离开吧。”“我一直在××保险公司买保险,挺好的,不想考虑你们公司。”“今年没钱,明年再说吧。”客户无来由的拒绝、情绪化的怨气、无理的指责就是我们营销中所遇到的“噪音”。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不喜欢被打扰,或者对营销人员存有戒备心理,客户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有限的时间、金钱、等待完成的事情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缺点上,表现得缺乏耐心或者百般挑剔,所以这个时候客户会释放出大量非建设性、无道理的“噪音”,它极大地影响着营销员的判断和情绪,甚至对其信心会产生致命打击。很多的营销新手就是因为无法忍受这些噪音而最终放弃了美好的营销生涯。  相似文献   

3.
家庭主妇,又称“全职太太”,许多家庭主妇不但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而且掌握着一个家庭的“财政大权”,对买保险有很大的影响,起码有一半的决定权,所以,保险营销绝不可忽视家庭主妇的力量,把保险卖给家庭主妇是营销员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对于女营销员来说,这项基本功是必须要具备的。  相似文献   

4.
媒体视点     
《中外企业文化》2006,(1):89-89
寿险营销将建信用档案“忽悠”代理人将被红牌罚下 由于我国寿险营销员良莠不齐,而保险公司又缺乏对其不良行为的约束机制.很多消费者买保险时被“忽悠”,而事后追悔莫及的事儿屡见不鲜。从2006年起,寿险营销员卖保险时再“忽悠”投保人,将会为此付出5年甚至终身不能再卖保险的沉重代价。2005年11月16日.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了《北京保险行业毒险营销员警示信息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股市、基市的风险和振荡加大,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股民的腰包几乎被全球低迷的股市给掏空了。“股海无涯,回头是岸”。不少人的理财观念由狂热趋于冷静,由感性转向理性,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保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向营销员咨询如何为自己来购买保险的知识,这对营销员和保险营销是一个喜讯和福音。这就需要营销员尽快帮客户找到“保险需求点”。其实,无论是当初中国人寿的“麦肯锡”工具,还是当今的“理财顾问”式营销,说到底都是在为客户做“保险需求分析”,也就是营销领域里常用的“创造需求、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三步导入法。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惑着客户和营销员。一方面是客户搞不懂“我需要哪些保险?”、“哪些保险产品适合我?”、“什么时候买保险最划算?”及“我买多少合适?”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营销员找不到客户的保障需求点、最佳购买时点和量身订做的兴奋点,常常“以其昏昏,使人昏昏”,甚至误导客户,导致“高需求,低促成”的现象发生。本刊记者特地就这一现象采访了中国人寿优秀主管一级金质奖章获得者、汉城高峰会高级主管奖获得者、现任北分幸福部经理王广生。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像管住“眼皮底下”的员工那样,管住“满天飞”的营销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一套营销日记管理法。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有个熟人对我说:“我很想买保险,可是业务员一来和我谈保险,我就觉得他总是带有某种目的性地和我谈话,让我觉得不舒服。”我听了哈哈一笑,我说我不做保险业务,我也不卖保险给你,我给你介绍保险如何?他说,好的,你说我就相信。  相似文献   

8.
刚入司的营销员常常有这样的感触:开完早会后不知去哪里。觉得他拜访过的客户中,该买保险的都买了,不想买的无论说多少遍都不想买。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几乎每个保险业的精英刚入行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里将告诉你几个独门绝招,希望能帮到大家,在这个行业越做越顺手,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文化》2011,(12):90-92
疑难陈述:在保险公司上班没多久,刚刚确定了市场区域。可作为新人的我对展业还不太懂,不知道潜在客户在哪里,每天不知道去哪拜访客户。事实上,其他的新晋营销员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找潜在客户。有时为了增加潜在的客户,我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在把产品介绍给一个客户之后,会马上问上一句“您的朋友也许需要这件产品,您能帮忙联系或者推荐一下吗?”.  相似文献   

10.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占保险从业人员70%以上的保险营销员,共实现保费收入3380亿元,同比增长5.83%,占总保费收入的34.55%。事实上,在银行保险业务爆炸式增长之前,保险营销员为保险行业贡献的保费收入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在保险行业“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寿险营销员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这里的内勤,专指为公司的营销员提供服务与业务支持的人。可以说,高质量的内勤服务是营销员们发展的助推器,相反,不得当的工作方法有时像一盆冷水泼向营销员,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影响业绩。与营销员接触最多的内勤是客服部、契约部(有的公司为核保部)的人员,由于他们工作繁杂,与营销员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被采访的营销员80%对本公司的内勤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有20%的人说出了心中的不满,同时这些被采访人听说让他们“指证”内勤人员的“罪过”,都非常谨慎,均表示自己公司的内勤服务非常到位,公司都有很好的约束机制,在记再三强调不公布公司名称不公布采访人姓名的情况下才有了以下几大“罪状”的出炉。  相似文献   

12.
“谁是我的准保户”和“我的准保户在哪里”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们以前讲后讲得比较多,而对前则讲得比较少。但正是没有弄明白前,营销员才事倍而功半。如果弄明白了前,营销员的劳动生产率将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保险营销员是靠嘴巴吃饭的工作,成天与电话打交道,每天都不停地与陌生人拉拉家常,套套近乎,也就是北京人所谓的“话蜜”。营销员大多习惯这种从家长里短切入到保险销售的方式,但是我要说:当电话销售对所有人都“话蜜”的时候,不仅耽误时间、致使工作效率低下、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4.
“年怕中秋月怕半”。时近岁末,各大保险公司的企划人员开始全情投入到开门红企划工作中。开门红战役,对一个保险公司,特别是对立足市场前沿省级、地市级公司、营销部的全年业务拓展的重要性就无需多讲。单是从每年开门红战役中,大抽奖,大旅游,大团购,还有大赠送:买保险送电脑,送空调,甚至送跑车等业务激励方案中,就很能看出门道来。“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好的营销员激励方案和客户激励方案固然能够提升业务进度,产生较好的业务推动作用。但深入到营销职场,发现营销团队的开门红战役胜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激励方案的奖励力度有多大,旅游胜地多有名,回馈客户的礼品多厚重,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在开门红战役全面打响之前,是否先开好了营销员的心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保险化》的记,难免与战斗在一线的营销员打交道,这些营销员们的表现到现在我还想说那句“I服了YOU”,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他们设下的“圈套”,跟着他们的思路溜上了,哎,不过,他们这招也绝了,让我的保险一买再买,严重超支。  相似文献   

16.
营销员的去留已成为困扰个险发展的大问题,进入秋季业务冲刺阶段,很多寿险公司为留员煞费苦心,为增员费神劳力,可这种忙碌并没有起到效果。整个寿险业营销员的脱落率高达60%-80%,而且营销员后继力量不足,遭遇增员瓶颈。保险发达地区营销员规模紧缩,上海今年6月的营销员人数比去年底减少了6%。保险营销“靠人吃饭”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行销人员都知道,自己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不停和各种人打交道的工作。曾有个营销员开玩笑地说,我的工作啊,我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找人聊天。但是这可不是瞎聊,要聊得好,聊出信任,聊出保单,聊出转介绍客户,可大有学问。很多营销员,特别是新晋营销员感到困惑的都是,好像和客户没什么可聊的,不知道从何聊起。  相似文献   

18.
对于投资连结保险,很多人称之为保险产品的一次革命,对其赞许有加;而也有很多人,对其却并不认同。中保人寿总经理李良温这样看待投连产品“人保寿险的投连险一直没有正式投放市场,我本人也不太重视投连产品的上市。”他认为:投连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投资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保险公司的本质是承保风险,如果一家保险公司把它的风险都转嫁出去了,顾客买保险就成为买风险。另外,保险公司收取投连险管理费,从边际利润看并不少,投保人的负担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19.
保险业是靠信心支撑的,消费买保险如同谈恋爱,谁愿意把未来交给一个不“稳重”的公司?  相似文献   

20.
有报道,重庆新华保险代理公司将其旗下1000余名员工收编为国内保险行业首批“正式职工”。该同时加注“国家保监会有关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中国保险营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市场经济,有产品就有销售,有销售就有营销员。至于营销员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只要不违反法律对劳动基本权利的保护,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其用工性质。但是,如果想借此解开困扰寿险持续发展的症结,将全国140万保险营销员将逐步由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