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又到过年时。许多人已经没有了过年的渴盼。过年的年味一年年的淡了,再也找不到记忆中那个热闹的春节。春节,这个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正面临着走向没落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孟龙 《走向世界》2012,(1):20-22
春节,已经走来,年的气息扑面暖心。春节,新旧交替之际,农历的一岁之首,是中国人全民的节日。微博拜年、低碳过年、旅行过年……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新的"年味"。  相似文献   

3.
<正>这些年来,每到过春节时,人们都不由地感叹"年味"淡了。"年味"究竟跑到哪儿了呢?直以来,年味都是构成我们历史长河的重要元素。但是,近三十年刮起的西风欧雨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渐渐吹散了、吹淡了我们的过年习俗。过年被压缩、被简化、被物化,省事、省心、省力固然是省了,但喜悦、欢欣似乎也  相似文献   

4.
赶大集     
王欣 《走向世界》2012,(2):14-17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农历正月初—被中国人视为新一年的开始.为了过年,人们早早就准备吃的、穿的、喝的、用的,—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直会忙到除夕夜.为过年而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则被称为"忙年". 对于很多青岛人来说,如果进了"腊月门",还没时间去一趟李村大集,那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忙年.李村大集在多数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热闹集市,它像年味不减的活影棚,上演着人们对"年"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5.
王欣 《走向世界》2011,(5):50-51
在老青岛,过年不只是放鞭炮、串门子,逛庙会、看大戏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如今,烟花鞭炮声越来越稀,走亲访友的越来越少,惟一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年味的,也只有那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了。春节期间,青岛文化空前热闹,喜庆、热烈的文化演出、文娱活动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为市民们营造了一个不一样的兔年春节。  相似文献   

6.
我已经过了67个年,其中24个是在长江口过的,其余的43个,是在黄河边过的。长江口的年味与黄河边的年味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长江口的年味我出生在长江口入海口南岸的一个小村子,在吴淞口西北方向20里处,隶属江苏省宝山县,1958年后划归上海市。儿时,作为贫苦农家子弟的我当然很盼望过年。过年做好吃的。那时家里穷,平时一年到头几乎没有猪肉吃。过年了,奶奶怎么也会设法到小镇上去割几斤肉,烧碗红烧肉,包一点猪肉菜馅馄饨,对我来说,过年是解馋的好机会。过年还能吃上年糕  相似文献   

7.
"看春晚,吃饺子,串门拜大年",是传统的过年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说"春节越过越没劲了",大人小孩都不会向以前的时候那么盼望新年了。于是,度过春节的方式在转变。其中,"旅游"成为一个主题,一种不可或缺的过年方式;于是,在那被称为"黄金周"的七天中,人们举家出动,中国的城市在"迁徙"中度过春节。  相似文献   

8.
<正>春节期间,笔者在农村老家,见到乡亲们有的购买化肥、农药、种子,有的给小麦施肥、喷药,有的在繁育辣椒等瓜菜苗,没有过年的气氛。我问一位老乡,"今年咱们村过年咋变了年味啦?"老乡说:"是啊,咱这过年在逐渐改变风俗习惯,过去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买鸡鸭鱼肉,购烟花爆竹,吃喝玩乐;现在农民转变了,生活好了,吃喝没有意义了,再说坐吃山空,勤劳能致富。春节农活多、繁忙,为人‘办年货’,  相似文献   

9.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年味己渐去浓浓的味道,关于过年的喜悦仿佛都停留在了童年。而在滇西腾北一个位于中缅边境高黎贡山腹地的小山村——大塘,我仿佛又找回了那种久违的年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年味已渐去浓浓的味道,关于过年的喜悦仿佛都停留在了童年。而在滇西腾北一个位于中缅边境高黎贡山腹地的小山村——大塘,我仿佛又找回了那种久违的年  相似文献   

10.
古风 《走向世界》2013,(6):24-26
大年初一是阴历新一年的开端,是整个春节的重要时间点,所以格外与众不同。在这一天,不仅要高高兴兴、穿戴一新,还有许多的讲究——吃饭有讲究,做事有讲究,说话有讲究一切都与平时不太相同。当然,这一天最大的讲究当数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