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在多小区环境中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传统信漏噪比(SLNR)预 编码基 础上,提出在接收端采用白化滤波器抑制干扰,发射端考虑邻小区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的 预编码方法,消除用户间干扰的同时能很好地抑制小区间干扰,改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 明,改进算法在最大化新定义的等效信漏噪比的过程中,由于引入的等效信道考虑了小区间 干扰,相对于传统算法,可明显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收发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中直达波问题,研究了收发 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中直达波抑制方法,根据收发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的工作方式 、信号处理流程等特点以及雷达的实际应用,可采用收发隔离、数字波束形成零点抑制、异 频滤波、自适应对消及脉冲压缩增益6个环节进行直达波抑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 给出的直达波抑制方法能有效解决收发分置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直达波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中继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用户间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抑 制用户 间干扰的中继接收和预编码方案。该方案在中继端对信号进行迫零(ZF)接收,利用最大化 信漏噪比(SLNR)准则设计中继端预编码向量,并针对难以获得最优解的情况,利用迭代解 出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中继端ZF预编码相比, SLNR预编码更好地抑制了用户间干扰 ,相同和速率性能下,基站发送端功率比ZF预编码减少4 dB,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多目标情况下,统计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需要对不同观测通道中估计出的目标参数 进行配对,才能完成多个目标定位及其速度估计 。针对这一问题,对统计MIMO雷达提出了一种映射搜索配对法来实现在不同观测通道中的目 标距离延时和多普勒频率估计值的配对,从而获得目标位置及其速度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闪烁情况下能对多个目标进行有效定位和速度估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间目标飞行速度快、轨道高度高、真假目标伴随运行等的特点,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SSPA)应该具有作用距离远、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并具有相应的多目标识别能力.文中简要介绍了一种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信号处理子系统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其具有多目标处理能力,信号处理子仿真系统的恒虚警和解模糊算法分别采用排序统计恒虚警和余差查表法.最后以一组数据为例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6.
导频污染问题是限制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预编码和最优导频分配策略的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算法。首先,在系统下通过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算法的最大化信干噪比(SINR)预编码算法,获得最优预编码矩阵;然后,通过基于用户信道条件优劣的最优导频分配策略对每个小区用户进行导频分配,从而实现大规模MIMO系统导频污染抑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可知,相对于传统的SINR预编码算法,所提算法的复杂度降低了65%左右,而导频污染抑制性能提升了30%左右。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导频污染,提升大规模MIMO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离层的结构分层性及厚度的不均匀,在超视距探测中会出现多径模糊的现象,使同一个目标出现在多个距离单元上,造成目标识别的不准确。针对传统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接收阵列不具备俯仰分辨能力的不足,利用小孔径OTHR在俯仰方向的分辨能力,将几何估计结果与测向结果相结合,在俯仰方向自适应波束形成,消除了多径模糊带来的影响。同时改进了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海杂波抑制算法抑制海杂波,提高了目标信杂比以便于后续检测。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很好地消除多径模糊带来的影响,同时抑制了海杂波,信杂比提高了9 dB。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阵列稀布导致栅瓣效应的问题,研究了L型阵列方向图综合方法。通过在发射和接收阵列的阵元位置中引入随机扰动,同步优化收发阵列,对MIMO雷达L型阵列等效构造的虚拟矩形平面阵列进行二维方向图综合,并且对遗传算法的变异算子进行改进,提高全局搜索性,从而有效抑制栅瓣,降低二维合成方向图中方位维和俯仰维的峰值旁瓣电平。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收发共址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的低计算复杂度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提出一种降维的MIMO雷达高精度DOA新算法。首先采用经过白化的降维矩阵对MIMO雷达脉冲压缩后的接收信号进行降维;然后通过最优信号子空间拟合对无幅度误差阵列流型下的接收信号矩阵进行重构;接下来通过酉变换得到实值增广数据矩阵,并在实值稀疏字典矩阵下对其进行稀疏表示;接着将DOA估计问题转化为行稀疏矩阵的稀疏恢复问题,通过改进的稀疏贝叶斯学习对其进行求解,实现目标DOA的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恶劣环境或人为干扰等因素而导致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部分阵元失效,使得其接收数据缺失及其协方差矩阵秩亏,从而导致子空间类算法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性能恶化甚至完全失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接收阵元失效下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MIMO雷达DOA估计方法。该方法根据MIMO雷达协方差矩阵中以接收阵元数划分的子方块矩阵具有Toeplitz特性,利用正常工作接收阵元的协方差矩阵元素来恢复相应的缺失元素,从而重构出完整的数据协方差矩阵,提高阵元失效MIMO雷达的DOA估计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相控阵雷达数据和多目标跟踪仿真系统,用于前期算法验证和数据处理模拟和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波束开关馈线与相控波束扫描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一种低成本毫米波 二维电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主要包含电扫的关键组件Rotman透镜与多端口TR组件, 配以高 性能的模块化数字信号处理机。试验结果表明,该雷达能实现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前斜视调 频步进SAR成像与扇扫成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小电磁干扰,电子战平台的雷达通信一体化设计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针对通信中成熟应用且在雷达中有较好前景的正交多载频波形,提出直接序列扩频正交频分复用(OFDM)进行雷达通信一体化的想法。给出了实现方法,重点对该一体化信号模糊函数进行求解和分析,指出增加子载波数目信号分辨性能更佳;随机的信息流仅对模糊函数的邻道干扰项造成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一体化信号旁瓣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最终的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表明,该一体化信号能够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海上作战需求出发,综合分析了舰载相控阵雷达的优越性,回顾了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外舰载相控阵雷达装备及研制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并预测了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降低系统反馈为目标,提出一种在多天线下行系统基于信干比门限反馈的自适应传 输策略。基于正交随机波束成形,提出仅当用户最大信干比超过门限时才将最大信干比和对 应的波束序号反馈给基站,并给出了系统平均总速率与该信干比门限的关系表达式。仿真结 果表明,通过选取有效的信干比门限,可在几乎不降低总速率的情况下,系统反馈极大降低 。  相似文献   

16.
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多信号间正交性和天线阵列结构影响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性能。为了提高多信号间正交性,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提高四相编码的自相关峰值并降低互相关峰值方法,保证了多发射信号间良好正交性,基本抑制了盲速影响。针对天线阵列稀疏导致盲速、阵元密布导致天线孔径过小的问题,基于最大连续孔径思想,提出了一种优化阵列结构,在不显著增加天线阵列长度和阵元数目条件下,与四相编码信号结合,实现了动目标检测。仿真实验证明,基于四相编码正交信号和收发阵列设计,MIMO STAP可实现良好动目标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孔径效应和孔径渡越时间的限制,传统的相控阵雷达难以在大扫描角下实现大瞬时带宽。把光纤技术应用于相控阵雷达,主要包括光纤延迟线形成相控阵雷达波束所需的相移、电光相控阵发射机中采用集成光学进行波束形成,用光纤技术进行天线的灵活遥控、利用光纤色散棱镜技术的宽带光纤实时延迟相控阵接收机等,可以在大扫描角下实现大瞬时带宽,在提高雷达的分辨率、识别能力、解决多目标成像、对抗反辐射导弹、简化结构、减小体积、重量、抗恶劣电磁环境、容易维护等方面有巨大的优势。由此形成的光控相控阵雷达目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