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日趋完善,作为上市公司如何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准确及时完整的披露公司信息,如何确保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选择所需投资数据的真实性,特别是当投资者投资判断的主要依据寄托于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披露信息时,那么我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程度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主要包括了提供核心信息的财务报表,与提供补充信息的其他财务报告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在性质与基本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财务报表是将传统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作为基础,将客观、可稽核的证据作为支持,更加突出对实际情况的表述.与之相反的其他财务报告是以报告为基础,其借助于估测、判断与模型来实现对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有可能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支持.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3.
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管理控制作为一个系统,它应是有规律地或重复地执行某一活动或某几项活动.那么一个典型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呢?这是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控制要素角度研究管理控制系统,目前有三要素控制系统、四要素控制系统和五要素控制系统等.同样是四要素控制系统或五要素控制系统,其控制要素的内涵又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各种观点及其特点,我们认为管理控制要素可归纳为十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省的几起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案件进行分析,认为人民银行作为监管者,应加强过程监管,将现场检查与总行异常查询监测系统有效结合,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存款类机构的管理,从源头上规范查询行为.接入机构作为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应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征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季度盈余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的信息含量可以通过股票报酬率(股价变动)与盈余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价.采用此方法的逻辑基础是:如果一条消息能够导致信息接受者所关心的随机变量可能分布的变化,那么这条消息就传递了信息.在国外,盈余的信息含量研究最早始于本斯顿(Benston,1966)以及鲍尔和布朗(Balland Brown,1968),他们通过探讨证券价格变动与盈余变动之间显著关联来检验盈余的信息含量.在我国,较早运用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关系方面做实证研究的是赵宇龙博士.1998年,他借鉴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方法,对上海股市123家样本公司1994~1996年年报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1999年陈晓、陈小悦和刘钊对1994~1997年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上市公司的盈余披露进行了检验;陆宇峰(1999)对1993~1997年年度盈余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2003年,郭菁对1999~2001年的中期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源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还不完善.应当强制上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鼓励其他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全面地反映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以利于利益相关者根据报告做出决策.文章最后通过介绍德国企业的做法,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征信法律体系既能够促进征信体系安全、高效和可靠发展,又能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目前国际上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立法主要有欧盟模式和美国模式,两者各有千秋,在平衡个人权益保护与征信业发展上也有不同倾向.本文选取美国征信法律作为研究借鉴对象,比较分析美国征信法律特点及其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征信法律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阳 《征信》2017,35(2)
如何遏制违法泄露个人信用报告行为、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泄露个人信用报告案例的分析思考,反映当前对金融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监管、杜绝违法泄露个人信用报告案件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解洪文 《征信》2011,(3):33-34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查询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个人信用报告应用和查询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应完善个人信用报告相关制度,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加强征信知识宣传和培训,规范使用个人信用报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证券法》为主体,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框架。该框架从原则性规范到操作性规范,从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到手段,都作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定,基本与国际接轨。本文对首次信息披露与持续性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