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静 《魅力中国》2013,(16):120-120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的动态造型艺术,它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舞蹈艺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刘欣彤 《魅力中国》2013,(13):89-89
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情感符号。这种艺术形式以人体的姿态为物质载体,在肢体的运动中以时间占据空间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的符号。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古人日:“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舞蹈的意境。每一种艺术形式的意境创造,都具有独特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因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创造手法和美学特征。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其表现手段是舞蹈运动的过程。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引入到一个想像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王梅 《魅力中国》2011,(7):280-280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5.
杨明 《魅力中国》2010,(27):241-241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8.
古延峰 《魅力中国》2014,(21):107-107
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姿态和造型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舞蹈是经过美化而编排出的一种人体动作。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在掌握基本舞蹈技能后,通过自身形态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表现,向观众传达艺术情感的表演。因此,本文对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应该将舞蹈表演的价值、舞蹈演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进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朱少华 《魅力中国》2014,(8):229-229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人体动作的变化来表达精神情感,是人类精神外在的表现,并且随着舞蹈学科体系的发展,舞蹈教学过程也进入到专业化、程式化的学习流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的舞蹈艺术不应该只局限于技巧,而且更应传达一种审美价值的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萌萌 《魅力中国》2013,(16):121-121
舞蹈之所以很美。就是因为舞蹈包含了人类的情感,它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只有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融入卣己真实的感情,那么,这样的舞蹈才会真的充满活力。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是一种利用人体动作的舞动来做到传情迭意的。那么这个“情”就是舞蹈的灵魂,它可以赋予舞蹈勃勃的生机,让观者一见便触目沉醉。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只有将每一个动作中都融入自己真挚的感情,用自己的真心去跳,用自己跳出来的舞蹈去传递感情,才能创造一个情感的世界,才能造就出一种舞蹈的艺术。所以。笔者在此将简单的谈一谈舞蹈表演应当怎样做到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1.
陈丽 《魅力中国》2014,(27):261-261
舞蹈是有生命力的,是在进行人体动作姿态中,舞蹈也是通过感情来进行动作的塑造,来进行情感的抒发以及社会生活的一门重要艺术。在现代生活中,舞蹈是我们进行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我们舞编要进行掌控的。  相似文献   

12.
王正安 《魅力中国》2014,(11):93-93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连接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意象。舞蹈以传统文化为建构基石,通过外在肢体形态、动作传达内心情感,因此,这种外在形态、物质载体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舞蹈中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情感,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3.
孟蕾 《魅力中国》2011,(4):256-256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舞姿和表情来综合表现艺术形象,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教幼儿舞蹈。不仅是教协调的舞蹈动作.还要幼儿有表情地表演,这样才能得到艺术感染。达到艺术教育目的。舞蹈教学中的感情训练.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王英典 《魅力中国》2010,(21):78-78
舞蹈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故事、情感通过人体的艺术再现。舞蹈就要讲究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相似文献   

15.
高林 《魅力中国》2013,(16):125-125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给予人们视觉盛宴,以及心灵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安慰。它展现了舞者内心深处的世界。“情动于衷”,就是舞蹈的源泉,只有以“情”作为出发点。通过肢体语言.再加上舞蹈表演者的表演技巧,才能够表迭出舞蹈作品的内涵,才能够构成舞蹈艺术的核心,才能够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然而,现如令的许多舞蹈都不能称之为“舞蹈”了,因为这些舞蹈中没有投入舞蹈者的感情,只是机械的肢体动作表演。本文章将通过讲述情感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来证明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再论述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浓缩.舞蹈以感性为主导,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文章从舞蹈的表演、创作、教学3个方面,对感性认识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强调了感性认识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静 《魅力中国》2013,(22):158-158
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学科,是人体动作下的肢体语言,通过抒发感情、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视觉艺术。幼儿舞蹈是一种情趣的艺术体验,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从多方面去让孩子们认识舞蹈中的“美”,它与其它教育不同,更注重孩子们美的感受,告诉她们“漂亮的孩子是自信的、自信的孩子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8.
舞蹈的魅力     
董雪玲 《魅力中国》2010,(9X):176-176
<正>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对舞蹈这门独立于描述和语言王国之外的艺术,竭力探讨它的魅力,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是用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从舞蹈内在本质可以看到,一切舞蹈语汇和造型就是人类表现内在情感的外在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林 《魅力中国》2013,(16):386-386
舞蹈是舞者通过艺术表演来抒发情感的艺术行为。舞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通过美化的肢体动作和相应的面部表情以及情感的代入来塑造人物角色,使得舞蹈感情得以传递。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舞者的中心目标是为了表现角色的情感,舞蹈技巧、舞蹈动作只是辅助手段。本文主要对舞蹈表演过程中角色形象塑造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何淼 《魅力中国》2011,(1):113-114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渲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当我们已经渡过21世纪实初叶,经历着我们祖国举世瞩目的变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