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遭遇反倾销制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的糖精钠和机械闹钟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此后,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指控此消彼长,不断增加。据统计,截止2003年,我国遭受反倾销指控总数达541起,占全球反倾销案件比例的12.3%。2002年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了104起反倾销调查,而针对我国的就有16起,日渐增多的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反思中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制裁,令人痛心。本结合反倾销的发展历史,分析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指控的原因,以及他的应对机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集监测与预防、应对与反击于一体的反倾销机制,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秩序,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11月1日公布的统计结果,2004年上半年共有16个世贸组织成员对23个国家和独立关税区的出口产品展开了101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发达成员采取的调查占40起.而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最多.为23起,涉案金额达到11.1亿美元。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至2003年底,成员方反倾销立案共2416起,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共356起.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左右,仅2003年就有49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为数量最多的一年。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相似文献   

4.
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的糖精钠和机械闹钟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此后,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指控此消彼长,愈演愈烈。据统计,截止2001年9月份,我国遭受反倾销指控达441起,其中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为6.3起,对我国反倾销占全球反倾销案件的比例为3.6%;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则达到30.3起,对我国反  相似文献   

5.
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02年9月30日,全球共有33个国家发起了对中国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案件541起,其中反倾销案件500起,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共涉及中国的出口额达160.5亿美元。但是,中国企业实际遭受的损远不止这个数字。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特点,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国外对我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受一些国家的反倾销调查,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1990年到1999年,全世界反倾销案共有2,483起,其中中国受到的反倾销调查为308件,占12.4%,到1999年12月31日仍然有效的1,086件最终反倾销税中,中国占198件,比例为18.3%。  相似文献   

7.
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糖精钠和机械闹钟提起的反倾销控诉是我国商品所受的第一起反倾销控诉,从此中国商品就频繁遭受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的反倾销制裁。截至到2001年9月,欧盟一共对我国商品提出92起反倾销指控,占我国所受反倾销指控总数的21%,成为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地区。其中所涉及的商品包罗万象;从初级产品到轻纺、机电等制成品及钢铁产品,近来更将矛头指向彩电、微波炉等产品,几乎任何具有竞争力的输欧产品都获此“殊荣”。至今仍有34种商品受其所限,近20年来所造成的损失高达30亿美元。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进出口贸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面对国外提起的反倾销,是我国企业和政府必须积极正视的问题。一、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提起第一例出口糖精反倾销调查以来,外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就一直呈不断增长之势。1979年共2起,80年代平均每年6起;到90年代,已经是每年平均约30起;到2000年末,中国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将近400起;截至2002年10月,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  相似文献   

9.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5月8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下半年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数量继续呈减少趋势,但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被施加的反倾销措施仍是所有世贸组织成员中最多的。数字显示,2005年下半年,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了82起反倾销调查,大大少于20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反思中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制裁,令人痛心。结合反倾销的发展历史,分析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指控的原因,以及它的应对机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集监测与预防,应对与反击于一体的反倾销机制,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秩序,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出口产品频频遭受欧盟反倾销指控,其涉及的商品种类之广、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的税率之高、败诉率之高,世所罕见。1995年至2004年,欧盟共有52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2005年以来,欧盟不断提出新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欧盟大规模的对中国企业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11月1日公布的统计结果,2004年上半年共有16个世贸组织成员对23个国家和独立关税区的出口产品展开了101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发达成员采取的调查占40起,而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最多,为23起,涉案金额达到11.1亿美元。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至2003年底,成员方反倾销立案共2416起,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共356起,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左右;仅2003年就有49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为数量最多的一年。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面对如此多的反倾销指控,我…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 1979年,由于欧共体对糖精钠和机械闹钟的倾销指控,使我国出口商品贸易第一次遇到了国外的反倾销挑战。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自1979年第一起反倾销诉讼案至今,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外涉及反倾销案件已超过200件,其中60%以上发生于90年代以后。从近几年看,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国外反倾销呈现以下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郭有钦 《价格月刊》2005,(12):23-2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和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日益上升,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指控也越来越多,据统计,1979年至2004年底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案件累计达600多起,影响了我国500多亿美元的出口,自1996年起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研究分析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 自1979年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今,我国已受到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540多起,仅从1995年至2003年6月底,中国就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324起,占同期世界反倾销立案调查总量的14.2%。在2001年,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球案件的15%,到2002年上升至17%,被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列全球首位。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08年,中国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WTO成员国,其中,钢铁行业因其遭受指控多、涉案金额大、征收税率高而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提出在2014年我国即将走出"非市场经济地位"之际,众多钢铁企业应该重新调整定价策略,引入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合理核算成本,理性竞争,规避反倾销调查风险,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裴卫冉 《商》2014,(5):219-219
近年来,我国外贸经济发展蓬勃,但随之而来的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的诉讼也不断增加。尤其在过去的数十年,频频遭到反倾销诉讼,案件总数之多,达世贸组织成员国之最。本文对我国所面临的反倾销的现状进行了陈述,然后对于遭受国外反倾销指控的缘由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对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遭受反倾销愈演愈烈,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和主要指控对象。本在分析我国商品遭受反倾销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遭受反倾销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哈冰 《商业研究》2003,(5):145-146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加入WTO后,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案不会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缓解。可实施的有效措施是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次的应对体系。政府设立专门处理反倾销案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企业对反倾销案积极应诉。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管齐下,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或减少国外的反倾销指控。  相似文献   

20.
一个成功反倾销应诉案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至2001年6月,涉及我国的反倾销案的数量列世界首位(1999年涉案40起、2000年为33起、2001年上半年为22起).自从1979年至今针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指控、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件累计已达466起,涉及我国4500多种出口产品,直接影响了我国10%左右的出口,涉案金额超过百亿美元,潜在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