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晓赫 《华商》2014,(7):58-58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4年全国“两会“结束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辽宁考察调研。在考察中,他再次强调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这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市场中信用的不断膨胀及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不断创新 ,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游离出来 ,并与实体经济越来越疏远 ,导致虚拟经济在为实体经济提供多重融资渠道的同时 ,又成为金融动荡、世界性金融风险步步升级的“祸首”。而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金融市场上主体资格不足。为金融活动市场化奠定体制前提的必然途径。因此 ,遏制和防范金融风险应从产权 ,尤其是价值产权入手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寻求产权治理机制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市场中的产权“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市场中信用的不断膨胀,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游离出来,并与实体经济越来越疏远,导致虚拟经济在为实体经济提供多重融资渠道的同时,又成为金融动荡、世界性金融风险步步升级的“祸首”。为了探索这种现象的本质,本提出物质产权、价值产权、产权“异化”等概念,由此认为虚拟经济负面效应扩大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异化”,即价值产权逐步脱离物质产权,形成独立于物质产权的运动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支配着甚至对立于物质产权。因此,遏制和防范金融风险应从产权,尤其是价值产权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寻求产权治理机制的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领域的发展逐渐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和渗透,进而产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重要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之下,其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其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所以,为了更好地使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实体经济发展的适宜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充分借助互联网经济的优势,推动实体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实体经济尚未形成稳定回升的趋势,但能源原材料价格已经提前走出见底回升的态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价格变化滞后于实体经济变化的规律。这一价格变化的主因不是实体经济的供求发生变化。而是货币、金融、“热钱”的超前布局。受能源原材料价格走势影响,未来我国可能出现CPI先于GDP回升到长期平均水平.呈现阶段性“滞胀”局面。因此,货币政策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以刺激经济回升的同时.需要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做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本文基于201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探究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通过对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显著。研究发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增长的。本文有助于厘清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磊 《中国市场》2023,(28):43-47
近年来,在国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加剧。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命脉,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在新时代的使命,对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作用愈加突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作为地方金融环境“稳定器”和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更需承担起化解区域金融风险、赋能地方实体经济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朱琎 《市场周刊》2020,(19):0134-0134
金融和实体经济原本就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在实际生活中对金融和实体经济进行明显区分,以至于产生了“脱实向虚”的情况,其不仅是一个专业化的环节,还是双方发生分割的环节。所以,对金融产业“脱虚回实”进行讨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重新“归位”以及“融合”的环节。基于此,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稳金融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由“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型过程。在存量经济背景下,实体创业越来越难,风险越来越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创新创业”进行了跨界融合,给实体创业带来极大便捷。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存量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对实体创新创业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以便对当代实体创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口论、人力资本积累论、技术扩散放缓论、全球贸易摩擦论、金融危机持久伤害论以及统计幻象提供了“全要素生产率之谜”部分解释。然而,“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剖析不能忽视经济金融化转型的典型事实,实体经济金融化导致金融资本对实体资本的“挤出”而产生负面冲击,引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停滞。这种“挤出”存在资本运动、产业结构和企业金融化的三层次作用机制,表现为金融资本趋强而产业资本趋弱、核心经济由实体部门向虚拟部门的转变、“收入差距”扩大伴随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企业主营业务的“金融化”行为。进一步利用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是“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我国高质量发展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金融化因素,需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坚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核心的地位,促使金融业回归资金融通服务中介的本质,提升金融服务新兴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变化趋势,"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不仅迅速进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行列,开拓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人或实体企业的发展。所以得出,"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可以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并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要在信用上做到绝对的保证。对于"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迅速发展,要建立新的发展策略和全新的制度框架。综上所述,应该完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的社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中国处于一个改革的大时代,那么经济与金融的改革便是改革的浪潮之巅。金融与经济改革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本文仅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角度探讨资金配置的改革逻辑。  相似文献   

13.
沈晓琳 《浙商》2012,(12):82-82
毫无疑问,金融业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产业之一.而产业布局的重要内容则是金融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那么,作为第一批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试点单位,杭州余杭区将如何创新金融服务,如何加强民间财富管理呢?5月10日,在余杭大厦举办的“创新金融与实体经济——2012金桥·民生银行财富论坛”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余波未平,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一股中小企业倒闭潮似乎正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蔓延,曾经充当“世界工厂”的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对于以制造、OEM、外销为主的中小企业而言,冬天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5.
张茉楠 《华商》2011,(10):36-37
“占领华尔街”凸显的不仅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更折射出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深层次的制度性危机。 金融资本从与实体经济结合蜕变为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庞大金融经济体系,将美国为首的当代资本主义推向国家金融的超级垄断。  相似文献   

16.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呈现逐步分离的态势,因此,立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我国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原因及其危害,提出运用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金融经济的自由化等防范两者分离的措施。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要重视二者的发展态势,及时防范二者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DEA的方法对2019—2021年全国31个省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进行测度,主要进行BCC静态测算和Malmquist指数动态测算,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禀赋特征,探求效率水平及其分解项,同时构建Tobit回归模型从“金融—实体经济”结构匹配视角分析两者发展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为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春季至今,源于美国次贷风波的金融危机在经历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和美元地位危机4个阶段后,迅速演变成一场国际性的金融海啸,给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并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已从局部蔓延至全球,从金融领域侵袭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林琦 《商场现代化》2014,(14):188-189
虚拟经济主要包括金融和房地产业,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支持作用,而房地产在事实上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分析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并研究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以厘清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的发展和虚拟经济的演化带来了人们消费内容的变化,引起了产品供给模式的改变,从而改变宏观经济中的投资决定模式。本文在回顾以往投资决定理论的基础上,从消费内容的视角解释虚拟经济以及在虚拟经济下投资决定方式的改变,认为虚拟经济超出实体经济的部分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是未计入GDP的精神产品和精神消费品、物质消费品潜在供给能力的“包容器”,宏观投资已经从“储蓄约束型”向“消费约束型”转变。文章通过对我国1978-2003年的宏观数据的计量分析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