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低碳旅游是通过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的一种发展方式。森林公园发展低碳旅游有利于传播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实现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化。但制度缺失对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国政府需要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森林碳汇体增添政策;确立监督设备设施与建筑低碳技术运用的适宜机制以及制定旅游者低碳旅游消费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生活"是主张人们通过减少碳排放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达到生态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  相似文献   

3.
张翼 《消费导刊》2013,(6):51-5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气候变暖,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使得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低碳经济作为现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已经被各国家大力推崇。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为了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而被提出的。低碳经济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实现生态文明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本文首先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从两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建立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提倡绿色低碳发展,倡导游客文明消费;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5.
宜昌凭借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为此,宜昌将着重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借以支撑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本文对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中的旅游工艺品设计所蕴涵的生态文化意涵进行了阐明,建议宜昌打造旅游工艺品品牌,开发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使旅游工艺品成为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物质闭路循环"与"太阳能可持续供给",是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两大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与 "低碳经济"则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必备条件,四者是统一的.当今世界正在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型.这不是一场常规的技术革命,而是人类生产生活,及其思维方式的大转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以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指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要求通过旅游要素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与降低污染,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和节约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抉择。目前,中原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重,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响应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原经济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低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远进步,使低碳经济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就是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不只能追求效益,更要遵照自然规律,考虑长远战略、环境成本等因素,使经济、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该是中国的最终和最好选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靠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我国城市旅游经济必然发展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新阶段,其与传统城市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别。作者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城市旅游经济的性质及作用,即绿色旅游文明;生态旅游文明。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要采取诸如完善制度、提升技术、推进"碳金融"、优化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一种节约型经济模式,是为了应对全球越来越变暖的趋势,也是为了节约能源和产能。现在各行各业在这种大背景下纷纷进行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旅游行业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低碳经济旅游。旅游行业作为我国对外形象和新兴服务行业,需要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来带动旅游景区的现代化发展,保护景区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低污染"、"低消耗"的新的经济模式成为古镇旅游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作为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特续发展,低碳旅游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借鉴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低碳旅游就是力求在旅游过程中以最少的碳排放量实现最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新型绿色旅游模式.为了实现低碳旅游新模式,围绕节能减排的宗旨,新的旅游发展路径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寻找旅游主休群为切入点,探讨实现低碳旅游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南京低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二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三是坚持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四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五是坚持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六是坚持调整能源结构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七是坚持实施污染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一要加强宣传,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四要确立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五要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宁艳杰 《北方经贸》2014,(6):25-25,27
如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急剧恶化等严峻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顺应历史发展之势,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为全国人民绘制了一副美好的愿景。"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实现永续发展的责任之美。"建设"美丽中国"应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倾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低碳旅游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保旅游的响应,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初步介绍了低碳背景下的低碳旅游及其内涵,并从低碳旅游的研究.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引导人们采用科学环保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居高智力、高密度特点决定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可以成为低碳生产、绿色环境、生态文明的社会示范区域.创建绿色低碳校园,发挥高校绿色文明理念的导向作用、低碳技术和知识支撑作用、节能减排的示范作用,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盐城市低碳旅游资源丰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中国低碳旅游景区"。盐城具有低碳旅游资源的优势是盐城旅游资源品种丰富、资源品质高、分布合理;存在的劣势是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低碳旅游发展,全面小康建设社会带来的契机;面对的挑战是周边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盐城低碳旅游产品可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促销方式以及网络科技宣传,拓宽游客市场,增加低碳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反思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无法复制的严重性,并在反思中不断寻找着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路径。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项技术问题,面对人类的生存同时又是一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黑龙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在对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的碳排放量比较分析后,找出了制约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对策,旨在于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安排的通知》。今年6月15日至21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7日为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今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节能低碳,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