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3日至4月22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上海召开经济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的经济科学研究机关、高等学校经济院系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国家经济部门和党委有关部门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二百四十五人。提到大会上的论文共有五十四篇,调查报告共二十三篇。会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以及计件工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主要讨论了关于人民公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三种主要交换关系问题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问题;这里根据讨论中的主要论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探讨商品生产在目前存在的原因,不能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因素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这里我想根据中央的这一指示,谈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到我国全面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不是就要消灭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必要性和根据是什么呢? 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第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因为有两个所有制形式,所以就需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便在国家与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都是商品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商品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性质。但是“商品交换一般”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在交换中比较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交换方式。进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从生产到消费不能完全经过直接分配来实现,以及交换有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各种商品关系,各种商品关系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有联系的经济核算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所有三种商品交换当中,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都不是完整意义下的所有权转移。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交换也是如此。在商品关系当中,劳动者用所得货币购买消费品是比较特别的,它不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是劳动……货币——商品。这个表述的意思是,劳动由于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直接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作为商品的消费品进行交换。商品的消亡过程不是各种商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由于丧失它们存在的根据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按需分配代替了按劳分配,消费品就不再成为商品。至于那时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商品,现在还难以断定。此外,本文对于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概括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的意见和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关于我国由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变化问题,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过渡的发展过程的一般了解,只可能具体地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认为,为了实现这一过渡,不仅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而且要在交换关系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4.
一实行等价交换与巩固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价格形态问题,是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一样,长期以来成为经济理论工作者争论莫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与当前贯彻党中央所指示的巩固农村人民公社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开展农村集市贸易,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等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商品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坚持社会主义商品制度,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在“四人帮”直接控制下,原上海市委写作组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恶毒地丑化和诋毁社会主义商品制度,妄图毁灭我国包括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在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该书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问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北京的一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开了一次座谈会,就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交换了意见。座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到会同志首先谈到,我国经济学界从1953年开始,广泛地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这个讨论在1956—1957年间进行得十分热烈;在这个期间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若干专著。当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范围,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流通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与计划经济的关系,价值规律对个人消费品的流通起怎样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类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交换是否商品交换以及它和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的区别,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产品,什么是“形式上的商品”等一系列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两个过渡”中交换关系的变化和当前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正确地指出:人民公社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目前,各地在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的工作中,都根据这一原则,结合着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在社员热烈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公社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使公社、管理区(或生产大队)、生产队这三级组织在经济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明确的权限和责任范围。人民公社中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集中制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说:“应当着重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为它们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的,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无政府状态地进行的。继续发展商品生产和继续保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社会主义国防生产是不是商品生产本文分析的国防生产指军用品生产。它是为了国防需要向武装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和军事技术以及军用生活品的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国防生产是商品生产已无争议。国防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是商品生产呢?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认为,国防生产企业是社会主义国营程度极高的公有制企业,其生产是在国家高度指令性计划下进行的,产品不经过市场交换而直接进入国防消费领域,因此,军用品是产品,不是商品,国防生产是产品生产,不是商品生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征求我对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意见,就我想到了的写一点罢。关于今后一个时期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是扩大还是缩小的问题。我认为,有缩小的一面,也有扩大的一面。两者比较,肯定是扩大的多,缩小的少。人民公社由于会并了许多农业和手工业合作社,有些社与社之间的商品交换现在变成人民公社的内部调拔了。人民公社由于个体经营大大减少,由于实行了部分供给制和在公共食  相似文献   

13.
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物质生产的生产方法、协作方式等;其二是指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其三是指以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生产方法为基础的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资本论》研究对象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以理解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采用机器和大工业这种生产方法的社会化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分析,揭示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以及商品生产过程中被物掩盖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商品生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只有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生产的研究,才能揭示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被物掩盖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组概念,经济工作者谈论不少,争论较多。我国现在是不是“买方市场”?今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应当建立“卖方市场”?还是应当建立“买方市场”?我认为:这是如何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商品供求矛盾的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发展的格局问题。它涉及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涉及到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因而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为什么要实行计划分配?先解释我使用的分配这个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分配和交换,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分配是以国家为出发点,向各企业分配生产资料;交换则是以企业为出发点,相互交换它们的生产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这种交换是以国家计划为依据的,是计划分配下的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换是计划分配的继续,是执行计划的一个过程。下面,为了简括起见,我在叙述中把分配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使用,也就是把交换也包括在里面。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指出:“人民公社无论在工业方面和农业方面,既要发展直接满足本社需要的自给性生产,又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发展商品性生产。”接着又指出,“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间的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党中央的这些指示说明了,我国目前不是商品经济太多,而是还太少。因此,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我国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政策。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很低,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农业生产还受气候、土壤、水量、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投资、施肥、劳动组织、劳动工具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必须在统一计划领导下发展地区分工,实行自给性生产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在讨论中,大家都一致同意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以及在各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并认为这是由于以下两个条件所决定的:(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的存在。但是对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流通着的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是不是商品以及为何是商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我想就下列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經济問題,要求全国的經济工作人員和研究工作人员作深刻的研究。在这些問題中,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規律、商品交換和产品交換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义和实际意义。現在,在我国广大干部正怀着極大兴趣研究人民公社經济問題的时候,回顧一下从1953年开始的、並在1956—1957年间热烈进行过的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价值規律的討論,是很有益处的。1953—1957年我国經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規律的討論情况,可簡要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讨论愈来愈深入了,讨论的问题和范围也愈来愈多和愈来愈广。在最近的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志认为,虽然商品生产将来会消亡,但价值、抽象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等经济范畴是永恒的,它们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中将继续发挥作用。这些看法究竟对不对呢?毫无疑问,弄清楚这些问题,对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它的发展趋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我们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的问题时,有些同志对于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的某些论点,有不少曲解的地方,这是值得特别提出的。同时我也认为这本书中的论点有些是不够明确和具体,是值得研究和补充的。有些是不正确的,例如斯大林同志主张不能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的论点。今天我想谈三点意见,很不成熟,希望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