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中国深海油气资源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深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未来世界油气储量的44%将来自海洋深水区,储量可能超过1000亿桶;预计深水区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将超过已探明油气储量.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高新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特点.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已具备向深水区进军的基础,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面临着诸多难题.建议国家采取"欲取之,先予之"的政策,适当减免深水矿区使用费、资源税、关键技术装备器材进口税;让外国公司继续享受对外合作政策;建立深水勘探开发风险基金;组织国内科技攻关,研制深海技术装备,并建立相应基地,加速深海装备制造国产化;立足于"双赢互利"的原则,加快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仍呈产量和储量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在海洋的深水区域,深部层系中,以及非常规的领域发展迅速,扩展极快,油气勘探展现了世界的油气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截止2013年,全球新发现343个常规油气田,新增原油探明储量约有6.85亿吨,天然气储量合计9.58亿吨油当量,但是主要的油气区分布十分不平衡。除了海域和天然气等仍然是主要勘探热点以外,常规油气勘探还有五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深水中丰富的油气资源吸引着众多石油公司的目光,但高静压、低温的恶劣环境使得深水油气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多相混输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蜡沉积、严重段塞流等问题也严重威胁着水下生产系统和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整合和总结,概述了多相流混输管道的流型及流动规律研究,阐明了水合物生成和蜡沉积的机理、危害及控制方法,分析了严重段塞流的形成、预测及控制措施,并对油气管线主动加热技术和水下多相分离技术作了阐述。指出,多相流与单相流相比更为复杂,实现水下多相分离能从根本上有效抑制严重段塞流的形成;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起步较晚,应根据我国海域的特点加以改进和创新,逐步掌握海洋油气田开发建设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水合物储层通常是未固结、弱固结或者有裂隙发育地层,加上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时生产压差较大,出砂问题是目前制约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岩石应力和孔隙变化两种出砂预测方法,分析开采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出砂规律,讨论了分解区的半径和分解压力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出砂量和出砂速度的影响,为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经济化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2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产业运行平稳,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油气储产量保持增长,页岩油气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油气工业上游并购再创新纪录. 待发现油气资源依然丰富,储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美国地质调查局于2012年发布的《2012年世界待发现常规油气资源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依然较大,其中待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量6300万亿立方英尺,待发现常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量7350亿桶,展现出良好的资源潜力.2012年勘探开发进展进一步表明,世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2014年以来,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勘探发现总体保持良好势头,油气储量高位增长,但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剩余资源品质越来越差,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投资和工作量大幅下滑,石油产量首次出现大幅下降,天然气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中国油气资源潜力较大,未来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今后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将按照“东西并重、陆海并进、常非并举、内外统筹”的发展战略思路,以大型含油气盆地为重点,突出天然气、深水、深层、非常规等领域,大力推动油气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勘探开发科技攻关与技术创新,加大深水、深层、非常规等新领域油气资源开发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定发展石油,大力发展天然气.  相似文献   

7.
海洋油气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成为全球石油行业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深水油气开发阶段.中国石油的海洋油气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从浅海走向深海、从国内走向国际,但实际工程技术能力与国家发展海洋、走向深海的要求相差甚远,深水工程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显.国际原油价格跳崖式下跌以来,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量价齐跌,给公司的海洋油气业务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国家正在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部署,又给海洋油气业务带来了机遇.建议中国石油利用此次海洋装备制造相对低价的机遇期,稳步发展海洋业务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加快深水能力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以来,全球深水油气项目所受影响不大,勘探开发依然活跃,其中美国墨西哥湾未受影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势头不减;巴西深水油气开发受油价影响不大,腐败案致投资缩减、资产剥离;挪威海域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具有较好前景;西非深水油气受影响较大,但重大发现项目依然正常运行;亚太深水油气受到波及,但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面对低油价环境,国际大石油公司在正常推进深水油气项目,部分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以共担投资风险,且更加依靠技术创新以降低深水项目成本.未来,深水油气投资可望保持稳定,产量将继续增长,但承包商和服务商将受到较大的压力.中国石油企业应坚定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方向,发展海上油气业务战略不动摇.同时,充分利用低油价的发展机遇,并以国家南海油气开发为契机,多渠道拓展海上油气开发能力,力争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开辟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石油公司从事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必须经国务院批准,油气勘查开采实行国家一级管理,从事油气勘查活动必须取得油气勘查许可证,从事油气开采活动必须取得油气采矿许可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形成了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领域的垄断.A油田分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进行的风险勘探开发油气资源项目采用合同联营的形式,依据的法律关系是《民法通则》第五十三条.国有石油公司在油气勘查开采领域与民营企业合同联营符合民法通则规定,满足“法未禁止”与“法无授权”的要求.对此,一方面,不宜对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资质门槛”的法律条文进行扩大解释,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利益输送”和“合作方的选取是否存在违法情节”的议题.在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领域投资的环境下,A油田分公司在D项目上的运作模式是对油气上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随着国内外常规油气资源日益被大量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从幕后走在了前台,许多国家都掀起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潮。非常规油气资源分为5类,分别是重油、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这五类资源的共同特点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1.
张颖 《化工管理》2015,(7):212-213
21世纪人们对石油的探索领域已经延伸到深水,而且最前沿的科研也都在深水区域,其已成为获取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地。研究表明随着水深的不断增加,海底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天然气水合物极易形成。水合物的形成给深水钻探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影响钻井液性能、堵塞套管、钻具、水下防喷器设备等,所以我们要对所存在的风险加以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一些防治措施。本文先对水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介绍,然后再此基础上分析其所存在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姜钟 《化工管理》2013,(8):12-12
针对目前钻井工程粗放型的经营模式的不足,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钻井工程的研究和技术管理的工作经验,认为我国应该通过加快勘探开发非生物源油气,扩大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领域;集思广益共同研究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技术;积极策划开发属于我国的海底固体矿产资源;积极参加大洋综合钻探计划四个方面,走上钻井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燕菲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41-147,215
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NOC)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12年以来,受益于高油价,资源国NOC收入持续增长。资源国NOC继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普遍制定了油气投资计划;在发展常规油气资源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海上深水、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重视发展天然气业务,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天然气项目;利用资源优势,加强下游业务投入,提高资源价值,积极扩展市场,努力寻求与亚太等发展中油气消费大国的合作。另外,部分资源国对NOC的管控出现放松的趋势,试图通过市场化为本国NOC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于1982年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海油已经形成油气勘探开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专业技术服务(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基地服务(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油化工化肥(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但不同评估方法的评价结果差异巨大,不能作为商业性开采的基础.在国际油气价格低迷的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采尚不具有成本优势.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面,美国、日本等为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我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后来居上,发展迅猛.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获得重大突破,实现连续生产1个月以上,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已经达到“技术上可行”,成为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且能够连续稳产的国家.它是继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由我国引领的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革命”,有望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我国应从战略高度加快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科学研究,抢占相关科技制高点,但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或引发温室气体排放剧增、不可控的海(陆)地质灾害和生态变化等,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  相似文献   

16.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的生命线,海洋油气资源是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管道发生失效势必会影响海底油气资源的输送,同时海底环境复杂,海底管道面临不同于陆地管道的风险,因此开展海底管道风险分析对于保持海底管道安全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海底管道失效事故发生后,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策略对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文章针对海底管道开展了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了海底管道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后石油时代”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具有分布非常广泛、储量十分丰富、利用清洁高效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调查勘探,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整体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发展受理论认识、关键技术、开发方案、开采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实现规模化商业开采。我国应坚持跟踪研究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超前部署研发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分层次开展科技攻关,加大研发支持力度,争取早日实现技术突破和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基本形成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等八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区格局。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煤层气处于商业开采初期,页岩气仍处于前期评价阶段。今后中国常规天然气勘探重点集中在前陆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地层岩性带、火山岩、生物成因气和陆架海域;煤层气勘探重点主要在沁水、鄂尔多斯、准噶尔和宁武盆地,南方海相古生界页岩是页岩气最为有利的勘探领域。结合全国天然气资源勘探领域、勘探潜力和近年来天然气储量增长趋势,多方法预测2010-2030年中国天然气年均探明地质储量约5000亿立方米,常规气储量增长高峰期将持续到2025年左右。未来2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处于快速增长期,预计2010-2015年年均增长100亿立方米以上,2020年天然气产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基本相当;2030年天然气产量有望超过30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额约为3600亿美元.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主要集中在非洲、北美及拉美地区,预计2014-2018年这些地区的深水勘探开发投资额约为2130亿美元.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应借鉴国外成功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经验,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保障,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油气勘探战略,完善我国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体系,同时开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经济效益研究,建立配套的项目评价方式,加快海洋油气项目的经济性开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工作得到发展,其中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油气资源在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海洋油气资源为基础,对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开发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进行具体探究,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水平。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