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世界经济和石油市场形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后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国际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全面合作的程度越来越高,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将趋于紧张,石油价格在震荡中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2.
戚永颖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26-40,212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举办的"2013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于2012年12月6-7日在北京太阳岛宾馆召开。本届研讨会围绕"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地缘政治格局与全球能源安全形势"、"石油市场供需前景及价格走势展望"及"天然气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趋势"四个议题,邀请16位资深专家,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与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石油公司、金融机构以及研究单位的约110位代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本刊撷取与会专家的核心观点,与读者分享他们关于宏观经济及石油市场前景的预判。  相似文献   

3.
黄佳音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2):1-7,102
2011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大国博弈深入展开;全年国际油价高位振荡,WTI与布伦特的价差大幅拉开。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成品油需求增速随之放缓,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有所突破。展望2012年,不确定因素纷繁复杂,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乃至国际国内石油市场的发展方向耐人琢磨。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举办的"2012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于201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会议分为"世界经济与主要经济体复苏前景"、"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趋势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前景及价格走势预测"及"中国油品市场分析与政策前瞻"四个专题,邀请16位各领域的资深专家,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与来自政府机构、国内外石油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等约110位代表展开了精彩而深入的研讨。以下分国际篇和国内篇介绍专家们的主要观点,与本刊读者分享他们的智慧思想。  相似文献   

4.
2007年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一年,尤其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全球流动性过剩凸显,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美元贬值愈演愈烈,国际油价犹如脱缰的野马,直逼100美元/桶大关。在超高油价下,国内炼油工业承受巨大压力,成品油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倒挂,“油荒”的局面再次出现……面对国内外石油市场的这些问题,我们如何把握2008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又应如何调整国内石油政策,形成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于2007年12月6—7日举办了“2008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和100多位业内外代表,深入剖析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并对中国石油市场的发展建言献策。以下采撷会议精华,与读者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呈现明显的后危机特征,复苏震荡蹒跚,形势混沌不清,信心跌宕起伏,市场脆弱多变,金融乱象丛生,经济呈高度不确定性。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表面强劲、实际脆弱、不确定性上升的高风险发展期,国际力量格局加速调整,重心向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转移,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但扩张面拓宽,发展更能持续,趋势更趋明朗。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石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的石油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石油生产的国际化、石油开发资本的全球化以及石油经济的影响效果等都在进一步的加深。我国石油钻井服务队伍在国际石油市场的经营活动进一步活跃,钻井市场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开发。对比分析国内外钻井作业的价格水平,掌握国际石油钻井服务价格趋势,可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境外经营与国内钻井市场的对外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经济增长急剧下滑,日本经济复苏艰难,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及世界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时期。受此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一路下滑。2001年国际石油市场布伦特油全年平均价(指首月期货结算价,下同)为25美元/桶左右,比2000年平均价下降3.53美元/桶,下降幅度达到12%。虽然有专家对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前景看好,但世界经济能否快速复苏还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预计2002年的石油市场将更为严峻。我们分析认为,2002年一季度布伦特油价…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全球化浪潮促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世界经济显示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的活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在变,世界能源秩序在变,世界石油市场也在变。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并拉动各种自然资源消费加速增长。在高油价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和能源(石油)消费增长依然强劲,这使得有限的资源承受着更大的供应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于2006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京举办了“2007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20多位各方面知名专家与100多位业内外代表,采用主题报告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分专题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在此,我们采撷会议的精华观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以金融危机爆发为标志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的阶段和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不振、石油需求减少、国际油价大幅回落而后逐步回稳的阶段。目前,国际石油市场进入后金融危机的新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1)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脆弱,不太可能快速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态势;2)发达国家石油需求将继续回落,发展中国家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从而促使全球石油需求格局发生变化;3)全球石油产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量将主要来自欧佩克国家以及非常规和海上石油资源开发;4)中东仍将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地区,世界石油贸易重心向亚太转移;5)替代燃料发展将继续受到重视,但中短期内在交通领域实现大规模替代的可能性不大;6)国际油价将呈现出高频、宽幅、逐渐震荡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杨上明 《中国石化》2005,(11):33-35
2004年是全球能源消费持续高增长的第二个年头,在蓬勃发展的世界经济推动下,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实现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依赖于弱势美元,从而诱发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大量投机行为,加之欧倜克实施高油价策略,致使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下。据英国石油公司(BP)出版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2004年国际石油平均价达每桶38.27美元(以布伦特原油计价),比2003年高出9.44美元,上涨幅度为32.7%;比2002年高出13.25美元,上涨幅度为53.0%。2005年国际石油价更是持续攀升,最高冲破了70美元大关,目前仍在每桶60美元以上的新高位震荡。  相似文献   

11.
2017年世界经济同步复苏、形势向好但不确定性增大,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十九大”后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开始进入世界中心,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东处于新旧秩序交替期,较长时间内将呈现集体震荡状态.俄美博弈对国际能源形势影响很大,加强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国际油价复苏乏力,全球非化石能源进一步发展,能源转型势在必行,石油工业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 “改革创新”成为整个石油工业发展的关键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2030年前对油品替代尚不具有颠覆性.美国重启原油出口将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成品油市场已步入调整升级阶段,2018年或将迎来全面市场化.未来5年全球LNG供应总体过剩,天然气价格将维持低位.2017年我国天然气市场爆发式增长,给冬季保供带来巨大困难,长期看需要引入机制性应对措施.未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趋势.散煤治理是我国实施控煤治霾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但财政补贴是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2.
自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持续震荡,机动车尤其是商用车产销受到很大影响,发达国家商用车市场趋于饱和,增长乏力,新兴市场由于受到全球震荡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其商用车产销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跨国商用车企在震荡的世界经济形势中表现如何?《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查询了几家跨国商用车企上半年的阶段性报表,进行翻译并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13.
国际油市2004: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市场在世界经济快速复苏、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持续恶化,以及“世纪灾难”印度洋大海啸对南亚数国的肆虐中度过了不平静的2004年。世界地域性的石油政治、经济利益争夺共同作用的结果。造就了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极度紧张。油价大幅波动飚升的动荡局面,并将由此影响来来的市场走势和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02年可以说是政治因素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一年。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倒萨”鼓噪喧嚣,恐怖事件频仍发生,“战争溢价”使国际油价比正常水平高出约每桶5美元。进入2003年,国际形势仍处在风云变幻之中,美伊战争是一触即发之势,世界经济喜忧掺半,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复杂多变。为了深入了解20O3年国际经济、政治变化的大环境,把握影响石油市场的主要因素和油价走势,本刊编辑部于2002年12月19~20日召开了2003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下面以这次研讨会探讨的有关国际石油经济形势的话题为主线,结合本刊编辑部参加的有关座谈会的研讨内容,介绍专家们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8月份,全球制造业进入扩张阶段,各国经济触底迹象日益增多,0PEC减产履约率继续下滑,石油库存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位运行,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在经济复苏预期与石油消费的疲弱中寻找平衡,油价震荡上扬。上句,在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和疲软的美元双重影响下,WTI期货价格突破70美元/桶关口;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国际石油价格涨声一浪高过一浪,经济因素和地缘政治共同作用将全球石油市场推向风口浪尖。2008年全球石油市场仍将面临高油价的考验,供求关系将趋于紧张。  相似文献   

17.
由本刊编辑部主办、中国联合石油公司协办的石油市场预测研讨会不久前在京召开,会议着重就1994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前景及今后如何加强油价预测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本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彭守义同志和中国联合石油公司常务副总裁安郁培先生主持了会议。国务院发展中心、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经贸部国际贸研所、新华社、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北京石油交易所、石油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领导到会并对上述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与会代表一致呼吁,要切实重视和认真落实油价的预测工作。应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尽快组织起一个精干的、相对固定的预测机构,深入研究石油市场信息和我国石油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为国家决策部门和各大石油公司提供决策依据。 关于国际石油市场,专家们认为,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预计199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呈低水平增长,而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量。虽然多数专家认为油价将保持疲软,但有的专家根据对油价变化规律的分析,认为1994年国际油价的总水平将高于1993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国际石油经济》2012,(4):121-123
编辑部:您希望《国际石油经济》就哪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读者反馈:投行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的开发对世界油气业的影响;天然气(包括LNG)的利用对国内石油市场的影响。——王海滨(中化石油有限公司)页岩气和煤层气国外开发的经验教训及二者的开发前景。——王子天(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9月10日,以"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战略与创新"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暨2012(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在天津滨海会展中心开幕。在3天的时间里,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领军者将共同探讨复杂经济形势下石化行业的发展前景,就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技术与投资合作、加快推进原料多元化进程、推动全球石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15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弱;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石油供需持续宽松,市场失衡,油价暴跌;天然气供需初现宽松,LNG现货价格大幅下跌;油气产储量双双增长;炼化能力继续增长;全球主要油品供需宽松;乌克兰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全球地缘政治和能源市场格局;国际石油公司业绩明显下滑,加快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石油消费延续低速增长态势;成品油供需总体宽松;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放缓;油气储量保持快速增长,产量油稳气增;炼油和乙烯产能仍保持快速增长;海外权益油气产量继续快速增长;三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加快战略调整。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加速,但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宽松态势难以改变,国际油价低位回稳;全球天然气供需更趋宽松,价格下行;炼油和乙烯产能继续增长,炼油能力过剩加剧。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石油需求量继续增长,天然气维持较快增长,炼油能力增速将明显放慢,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