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刊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强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能源、淡水、矿产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胡青 《宁波通讯》2006,(1):31-32
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政府部门理应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表率,成为“节约型”政府。财政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动“节约型”政府建设,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改革与开放》2005,(7):1-1
<正>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2007,(4):13-1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重庆主城区作为区域现代化的中心与极核,其发展模式、生产消费模式引领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担当区域节约型社会建设火车头和发动机的重任,重庆主城责无旁贷。同时,我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必须要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给下一代留下更多的资源、土地和发展空间。加快创建节约型城市,既是重庆都市圈政治经济地位赋予其的历史使命,也是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政机关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者,能否身体力行地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事关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发展科学技术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斌 《南方经济》2005,(11):10-1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根据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特点的适时之举。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什么重大作用?我国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建设节约型社会?本文作者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具体国情就是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且利用率低.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节约型社会建设要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节约型政府、立法和观念的完善、更新着手,节约型社会建设才能付诸现实.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于2005年7月5日发出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对构建节约型消费方式价值诉求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在  相似文献   

10.
《山东建设》2005,(16):22-2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要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并将从政策环节入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2006年6月,吉林省成立了建设节约型礼会协调领导小组,常务副省长为组长;吉林省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经省政府同意,编制并下发丫《吉林省节能“十一五”规划》、《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吉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政策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赵婧 《发展》2008,(1):95-9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节约型校园又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应当把节约型校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是社会中最富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之一,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节俭意识、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节俭意识,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走土地集约节约型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现代乡镇》2009,(4):26-32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集约节约用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谭炳才 《南方经济》2005,(12):10-12
本文认为,要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广东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重要性,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形成全民节约的社会氛围。必须抓住重点环节和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式利用,完善政策和法规,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蒋伟 《特区经济》2005,(9):294-295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隐性的矛盾逐渐开始凸显,其中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寻求解决之道。中央适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总结现代化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节约型社会涵盖了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2006年6月,吉林省成立了建设节约型礼会协调领导小组,常务副省长为组长;吉林省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经省政府同意,编制并下发丫《吉林省节能“十一五”规划》、《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吉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政策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作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显得尤为迫切.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政策。为借鉴经验,学习先进,理清思路,抓好落实,进一步推动我省节约型社会建设,本刊特意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章,希望能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郭俊辉  周健 《辽宁经济》2005,(12):12-1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用有限的或者少量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实现循环利用,来保证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1、22号)要求,现就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许学政 《浙江经济》2006,(21):29-29
最近,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利益。。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矿产、淡水、土地、粮食等方方面面,就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而言,粮食的损失和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拿社会的高度重视,要把节约粮食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课题,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